市属高职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探讨——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1-04-12 18:44王磊刘涵
关键词:外贸课程体系贸易

王磊刘涵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安徽 亳州 236813)

当前我国市属高职院校发展快,而这些院校服务地方的能力有待加强,只有加强专业建设,其培养的人才才能更好服务地方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地级市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要量越来越大,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其课程体系的定位不清晰。目前,仍然有许多市属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照搬本科院校的课程体系,虽然有一定的修改,但只是简单的课程结构调整,没有结合专业内涵和地方实际进行科学地修订;课程具有高等教育的一般共性,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特性和地方性。改进、完善和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摆在市属高职院校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重新定位市属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亳州的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把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对亳州外贸产业发展的产生深刻影响,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所以高职教育要实现外贸易产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明确对外贸易活动所需的人才结构。在开办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过程中,通过我们对该专业岗位需求的调查表明,对外贸易活动需要培养精通对外贸易活动,具备足够的外语沟通能力,充分了解企业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时具有综合商务能力,能同时完成多项工作,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创造经济价值的人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具有跨学科性、专业口径宽、就业面广等特点。针对这种情况,为更好地使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较好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就业能力,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定位。这个专业应当培养具有外语能力的贸易技能型人才,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熟练掌握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熟悉外贸理论和实践知识的人才。同时,在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时,从高职教育特点出发,掌握适用的外贸知识,熟练地使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等技能。

二、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构建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掌握一定的商贸、营销理论知识;国际经济与贸易同时也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对实践技能水平要求极高,掌握职业外语也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建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课常规教学、应用性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英语学习为中心环节的实践课程体系,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础课程阶段。除了开设必要公共必修课外,还可在开设些经济管理专业基础课,如《经济学基础》、《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统计学》等系列专业基础课程。与此同时在这一阶段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英语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计划多注重传统的英语教学,即注重英语的语法和读写技能而听说技能则或是因师资问题,或是因传统陈旧的教学观念,被视为辅助技能加以培养。对于此做法在本科院校的效果我们不做探讨,但对于高职院校,特别市属高职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是高职学生他们英语功底薄弱,而针对外贸专业对语言的沟通能力要求相对要高,而作为沟通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听说。口语能力的加强则会使学生大大的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因此在此阶段的英语教学应摒弃传统教学对英语精读、泛读课程采取多学时教学的弊端,而对相应的口语和听力课程的学时数量应予以增加。[1]另外,在所用教材的选用上,应采取有的放矢的原则。针对此情况,在选用教材时应力争选用与外贸有关的英语教材,有的可适当进行自编以弥补国际经济与贸易教材空白。建议在这一阶段可开设的英语基础类课程有《外贸英语听力》和《外贸英语口语》等。

(二)核心课程阶段。在本阶段里开设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的相关课程,使学生既能够对将来所要从事行业的理论知识有必要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用英语对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项目,进行完全的模拟实际训练。因此开设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礼仪》、《跨国公司的经营与管理》、《英语商务谈判》、《进出口业务函电》、《外贸英语函电》、《进出口单证制作》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进行外贸口头、书面交际的能力。另外,亳州作为药都,其出口商品主要是中药材,而出口市场主要是韩国,结合亳州职业技术学院有两名留学韩国归来的教师的优势,开设《实用韩语》、《中药材基础知识》等课程的学习,也建立了服务亳州对外贸易的课程体系。

三、专业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国的高职院校多数都是从传统的大专和大学附属专科学校转轨而来,因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上以及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上多数都受到以往传统观念的束缚,未能与世界上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体系接轨。要学习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职业能力的教学体系是建立在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目标的基础上的,强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教室即实验室,实验室即教室;学习环境就是工作环境或模拟工作环境。课堂教学以提高能力素质为原则,纯理论的课程较少,基础课更是以够用为度。建立健全学生能力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质量评价的尺度。对课程提出了最低的能力测试考核要求。具体做法是:建议教师采用能力标准测试方法对课程进行考核,比单用试卷的考核方法,更能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2]

(二)提高完善学生实践能力,是考核学生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考核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重在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考核上。当学生完成了理论阶段的学习之后,应该能够掌握基础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和较强的英语技能。第三年学习是走进亳州对外贸易企业进行《进出口业务模拟谈判》、《外贸英语实训》等一系列应用型实践、实操、实训课程培训,让学生接触外贸企业中真实的单证、说明书、手册、专利、合同和广告,并要求能读懂和写一些常用应用文体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广告、合同等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在授课时,对于核心课程都应该在真实的模拟环境中,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校应建立外贸流程实训室、外贸单证实训室等系列相关技能仿真实训室。而在考核中应多采用实际外贸环境下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核方式。比如在外贸模块的考核中,教师可以利用外贸流程实训室、谈判实训室等,扮演客商对某一指定项目进行函电往来,磋商谈判等具体事项的真实测试。从其用词,流程及驾驭事态的表现上进行打分,这样不仅能够真实的测试出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外贸环境下对使用外贸英语语言增强信心,和熟悉外贸基础知识及技能。

总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首先对专业培养目标准确定位,按照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组织课程内容,安排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识比例,针对不同课程性质制定课程体系的考核办法,强化专业技能培训。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就业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才能更好地为本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1] 张静.高职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教学的探讨——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08(8).

[2] 陈继元,龙伟.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4).

猜你喜欢
外贸课程体系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两栖“大拿”跑外贸
70年外贸大事记
贸易统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