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建基本问题的探索

2011-04-12 18:37:25
关键词:江泽民先进性制度

苏 锐

(河北大学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 保定 071002)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建基本问题的探索

苏 锐

(河北大学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 保定 071002)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之一,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都做出了探索与回答。通过系统梳理和全面总结,发现他们的探索与回答既没有止境又循序渐进,既全面推进又各有侧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的。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党的建设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既是一个历史的课题又是一个现实和未来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的党建思想,是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列宁的党建思想和毛泽东的革命党及执政党党建思想的坚持与继承、发展与创新。建设什么样的党,革命时期有革命时期的需要,执政时期有执政时期的要求,关键是能够与时俱进地明确新形势下执政党的建设目标和要求;怎样建设党,关键问题是要适应新的实际条件和新的实际任务,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不断创新党的建设方式方法,保持党的旺盛的生命力、战斗力和影响力。这两个问题集中在一点上,就是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一、邓小平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与回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牢牢抓住“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根本问题,对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大问题,深化了我们对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

(一)邓小平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探索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党建目标问题。1965年,邓小平就深刻地指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1]在这里邓小平把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是不是一个好党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他对建设一个什么样党的认识是渊远流长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面对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一系列新任务,我们党开始执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路线。

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1982年党的十二大, 我们党正式把党的建设的目标表述为“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上,邓小平指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2]这就把党的建设同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党的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了,从而准确、完整、鲜明地回答了党在新时期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重大建设目标问题。

(二)邓小平对“怎样建设党”的回答

“怎样建设党”实际上涉及到党建方法问题。邓小平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创造性回答了“怎样建设党”的这一重大问题,形成了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科学体系。

1.重视思想建设

邓小平十分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指引了道路。

首先,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在结束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新时期,他审慎认真地区别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晚年个人的错误言论,又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支持检验真理的大讨论,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指导思想。他坚持毛泽东提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正确思想,并且把解放思想和和实事求是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所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其次,注重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全党。他反复强调要永远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并以此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各方面的工作。他还要求在实践中学习、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情况下的运用。

第三,积极正确地纠正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倾向。他着重强调今后的工作要注意防止和克服“左”、“右”两种倾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问题认识不清,1985年,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专门发表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讲话,反复强调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不搞社会主义是没有前途的。1989年国内政治风波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强调指出:“四个坚持本身没有错,如果说有错误的话,就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不够一贯,没把它作为基本思想来教育人民,教育学生,教育全体干部和共产党员。”[2]

2.加强组织建设

邓小平认为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主要是要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强调党员队伍建设,切实为实现党的基本路线服务。

关于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坚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他指出,我们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他强调,在当前要特别注重民主,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他又强调在民主基础上要有必要的集中,维护中央的权威,“党要保持集中统一,这样的党才有战斗力”。

邓小平十分注重党员队伍建设,注意培养人。他强调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表明邓小平加强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人才问题。他又指出,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真正关系大局的是这个事。

3.强调作风建设

邓小平强调执政党的党风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多次强调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要求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他还提出了端正党风的方法途径:第一,加大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邓小平认为,端正党风的“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思想政治素质低是跌进不正之风深渊的根本原因,重视党纪国法,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从根本上防止党员沾染不正之风。第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国家的法律制度。用制度去约束人,杜绝不正之风。邓小平认为,每个党员都能以身作则地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我们的一切事情就都好办了。第三,强调通过监督检查促使党风好转。1980年8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彻底解决搞特权和违法乱纪的问题,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要有专门的机构进行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第四,充分发挥纪检委作用抓党的作风建设。1979年,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中央各地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已陆续成立,它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中央和地方党委搞好党风。

4.看重制度建设

邓小平看重从制度上加强党的建设,这也是邓小平党建思想的落脚点。毛泽东对执政党建设有过精辟的论述,其主要落脚点是党风建设方面。邓小平在总结毛泽东执政党建设的经验和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后,特别看重党的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加重要,制度好可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使好人无法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他深刻地指出,为了防止十年内乱重演,防止党内个人的独断现象的发生,应该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干部制度中去找,要克服党内的各种弊端,既要解决思想问题,更要解决制度问题。

邓小平加强执政党制度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维护中央权威。第二、建立健全党的集体领导制度,防止个人专断。如规定党要在国家的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建立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的制度,健全党的组织制度等。第三、建立起来自党内外的监督制度等。从毛泽东重视思想建党、作风建党到邓小平看重制度建党,说明我党对党建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入。

邓小平指出要把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的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制度建设巩固党的上述三大建设,从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我们党的党建学说。

二、江泽民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与回答

面对20世纪90年代前后,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的大党、老党纷纷下台。国际上出现的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利益关系日趋多元化、复杂化等崭新情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共领导集体,根据对党的历史方位的科学认识,总结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遭受严重挫折的经验教训,围绕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系统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向21世纪。

(一)江泽民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探索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了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的基本思路,着重思考在新世纪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经过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六大,最终确定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和总纲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邓小平提出的党建目标。

1989年12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举办的党建理论研究班上的讲话中,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做出阐述,那就是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更加坚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991年在建党七十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更加坚强的核心力量。”

1994年9月,在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上《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江泽民对党的建设目标做了新的表述,要求“把党建设成为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也就是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用六句话,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做了进一步明确, “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就使党的建设新伟大工程总目标更加明确和符合时代特征。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强调党要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广大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2001年,在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提出了“两个先锋队”思想。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针对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提出“两个先锋队”和“三个代表”具体要求。这就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

(二)江泽民对“怎样建设党”的回答

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党建总目标,江泽民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1.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提高党的五大建设水平

在思想建设上,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密切联系党的基本路线和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善于认识自己,反思自己,提高自己,积累经验,不断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在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扩大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江泽民强调,一个政党是不是先进,要看他的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方向,新的社会基础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其他社会优秀分子加入到党内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大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要继续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并突出抓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进一步促进人民民主的,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

在作风建设上,强调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人心向背,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五个方面的作风建设。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根本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制度建设上,江泽民要求,制度建设要从我们党的实际出发,促进党员干部政治素质的提高,促进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保障党员民主监督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权力,发挥党内民主生活的防范监督职能。

在反腐败斗争问题上,江泽民在《加强反腐败斗争,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等3次讲话中,专门强调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努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执政党建设的规律

“三个代表”三句话科学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根本性问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规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毛泽东,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重大发展。

(1)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分为先进生产力、一般生产力、落后生产力,任何国家的执政党要想取得执政资格,都要代表特定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政党只能代表先进的生产力而不能代表落后的生产力,只讲代表先进生产力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关键要看代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什么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呢,就是指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共产党要想永远取得执政资格,就必须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做到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中国共产党必须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有先进文化、庸俗文化、落后文化之分,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性政党只能代表本国的先进文化,只讲代表先进文化不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关键要看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什么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我们知道,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是由占主体地位的经济形态决定的,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在意识形态上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文化是以马克主义为指导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文化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的普遍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普遍真理就真正找到能够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方法,这是中国共产党是先进性政党的本质属性。

(3)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我们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党的建设与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找到了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在联系,开辟了党建工作的新途径,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的重大成果。自觉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三、胡锦涛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与回答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课题的探索没有止境。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分析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出现的一系列阶段性特征,根据实际需要,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对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新思想,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

(一)胡锦涛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探索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胡锦涛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做出全新解读,创造性地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总体目标,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为谁执政);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如何执政);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执政要求和标准);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执政目标)。“四个成为”的完整表述使得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明确。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党的建设目标做出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时代性的论述,提出了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3]

(二)胡锦涛对“怎样建设党”的回答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强调指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所以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让党始终保持先进性。

在“怎样建设党”的总体思路上,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 “一条主线、五个重点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一条主线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等五大建设之中,凸显了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五个重点建设也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

1.思想建设

胡锦涛一贯重视党的思想建设工作,提倡通过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建设学习型政党。要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3]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这一重大课题,要求作为全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并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目标。

胡锦涛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但亲自参加并坚持政治局集体学习制度,还创造性提出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系列加强思想建设的活动:2005年1月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 2006年3月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2008年9月开始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2010年4月开展的“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些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构建经常性学习与集中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型政党崭新途径。

2.组织建设

在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方面,胡锦涛要求:“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3]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一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二要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三要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四要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胡锦涛认为,培养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是要坚持党管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建设方面,胡锦涛还对如何进一步构建基层党建新格局,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

3.作风建设

胡锦涛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他认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在《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讲话中,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不断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自觉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扎实解决好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胡锦涛认为,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党群关系至关重要,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坚强党性保证党的作风建设,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4.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的完善与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政党自身建设是否成熟的标志。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狠抓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党的制度建设首先要不断健全完善党章,胡锦涛十分重视修改和完善党章工作,为继续以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支撑。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十六大以来,我国还颁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干部任用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法律法规。

5.反腐败建设

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胡锦涛在党建工作方面的重大贡献在于把反腐败建设提升到党的建设内容上来,提出要充分认识到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切实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2007年9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必将提高反腐败工作的专业化、长期化、制度化、体系化水平。

除了继续加强上述五大建设之外,胡锦涛尤其关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胡锦涛认为,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居于核心地位。胡锦涛提出了如下要求: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党的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必须把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关于先进性建设,胡锦涛将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永恒课题的高度加以强调,2008年2月18日,胡锦涛在《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创新型的政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关键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工作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壮大的根本性建设。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这是胡锦涛在新阶段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认识的深化,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以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同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基本问题,他们都做出过探索和回答:首先,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在不同历史时期,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都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做出过探索与回答;其次,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与回答是既没有止境又循序渐进,既全面推进又各有侧重,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三,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探索与回答互相联系,相互促进,内在统一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新形势需要新思想,新任务需要新方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深入推进政治、思想、组织和作风四大方面建设的同时,邓小平增添了制度建设,胡锦涛增添了反腐败建设,不断扩展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建设方法。当然,实践无止境,创新也无止境,面对未来党的建设新实践,这一重大问题也必将会与时俱进地得到新探索新回答。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9,305.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0-51.

Explorations of Fundamental Issues on Party Building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SU Rui

(Office of Academic Degrees,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China)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Communists,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have all addressed the fundamental issue of theoretical system of Chinese socialism——what kind of Party to build and how to build it in different historic periods and from different angles. Based on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summarizing,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their explorations and answers, though may differ in detail, are mutual complementary and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with joint contribution to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Party building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eng Xiaoping; Jiang Zemin; Hu Jintao; Party building

2095-0365(2011)01-0007-07

2010-11-11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3046)

苏锐(1975-),男,助教,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849

A

猜你喜欢
江泽民先进性制度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大江南北(2023年1期)2023-01-16 12:55:44
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当代党员(2022年23期)2022-12-20 07:46:48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40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中国卫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中国卫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高校党员践行先进性的方式
文学教育(2016年27期)2016-02-28 02:35:34
江泽民论“世界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