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方,陈坷均
(1.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文学系,浙江湖州 313000)
唐玄宗李隆基诗作编年考*
刘 方1,陈坷均2
(1.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文学系,浙江湖州 313000)
通过对现今所存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作进行具体的编年和必要考证,为进一步全方位地研究李隆基其人其作,提供必要的基础和依据。
唐玄宗;诗作;编年
综观迄今为止的研究成果,学术界对唐玄宗诗作尚未进行系统的编年研究,本论文着重对现今所存的唐玄宗李隆基诗作进行编年,并且作一定的必要的考证,以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本次列入编年考的唐玄宗诗作分别是收录在《全唐诗》卷三中的63首及散诗2句,加上同书卷九百零一(《全唐诗逸》卷上)中的2首,《全唐诗外编》中的5首、《全唐诗补编》里《全唐诗续拾》部分中的3首,共73首2句。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李隆基27岁。
三月春,作《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一作张说诗》①本文所引用的李隆基诗作如不另作说明,则均来自《全唐诗》,其为1960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版本,(清)彭定求、(清)杨中讷等修纂。[1](P479)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李隆基29岁。
十二月十五日②本文将唐代干支纪年换算为中国农历日期均据[日]平冈武夫编《唐代的历》所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由此书推知的年日历如与历史纪年有所出入则另作说明。,作《校猎义成喜逢大雪率题九韵以示群官》
《旧唐书》卷八载:“(先天二年)冬十一月甲申(二十四日),(唐玄宗)幸新丰之温汤……甲辰(当为十二月十五日)③据平冈武夫先生计算,先天二年在十一月甲申后只有十二月才有甲辰,因此“甲辰”为当年十二月的十五日。,畋猎于渭川。同州刺史、梁国公姚元之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2](P171)唐玄宗于本年月提拔贬至同州的姚崇为中枢领导机构的要员之一,与诗尾“遇贤”一说相符。而“将遇贤”则表明此诗应作于唐玄宗和姚崇会面之前,约在十二月十五日。
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李隆基36岁。
三月 ,作《春台望》[1](P559)
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年)李隆基37岁。
九月 ,作《鹡鸰颂》[1](P566)
九月,《游兴庆宫作》[1](P566)
张说在本年月有《奉和圣制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作应制》。[3](P67)
唐玄宗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李隆基38岁。
闰五月二日,作《送张说巡边》。《旧唐书》卷八记载:开元十年“闰五月壬申(二日),兵部尚书张说往朔方军巡边。”[2](P183)《唐诗纪事》载:明皇送张说巡朔方赐诗。[4](P14)
本年,作《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二载:开元十年,司马承祯请还天台山,“玄宗赋诗以遣之。”[2](P5128)
本年,作《过老子庙》。
《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开元十年、十九年唐玄宗在这两年下令大兴老君庙,天宝元年、二年唐玄宗两次下令改老君庙名称。诗题既然言为《过老子庙》,则应当作于在天宝元年改老君庙名称之前。从本诗意象来看则应作于唐玄宗时期道教高潮还未到来之际,即唐玄宗运用政治手段抬高道教地位的初期,故本诗应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年左右过太清宫之时。本诗暂系年于开元十年。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李隆基39岁。
正月,作《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过王浚墓》;正月十四日,作《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正月二十五日,作《过晋阳宫》;二月,作《南出雀鼠谷答张说》。[1](P579-580)
三月,作《登蒲州逍遥楼》、《经河上公庙》、《早度蒲津关》、《潼关口号》、《初入秦川路逢寒食》。[3](P67)
六月,作《饯王晙巡边》。《旧唐书》卷八载:开元十一年“六月,王晙赴朔方军。”[2](P185)
十二月,作《幸凤泉汤》。[1](P584)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隆基40岁。
二月,作《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
开元十二年二月唐玄宗赐宰相群臣宴于乐游园,张说有应制诗《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3](P67)《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则有存疑:虽玄宗惟本年春在长安,故而有此春游乐游园的机会,但有此诗和作的苏颋(见《全唐诗》卷七四)本年春却在益州,遂将该诗姑系于开元十二年春。[1](P588)
十一月,作《途经华岳》、《途次陕州》。[1](P591)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隆基41岁。
二月,作《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本诗诗题,《全唐诗话》中均载此诗作于开元十六年。[5](P3)但《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中)载:“(开元)十三年,玄宗令宰臣择刺史之任……景先首中其选,自吏部侍郎出为虢州刺史。”[2](P5033)可知此次唐玄宗应是在开元十三年任命诸刺史。《唐人行第录》亦证此事“在十三年,非十六年”,其中刺史袁仁恭又名袁仁
敬。[6](P204)
三月二十七日,作《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
《全唐诗》卷三载有本诗并序,言本诗作于开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四月五日,作《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1](P598)
十月十三日,作《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
据“金石类”书目,《金石录》卷第五目录五第九百八十七条:“唐明皇行次成皋诗史叙行书。开元十三年十月。”[7](P89)《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三十六载,唐玄宗行次成皋诗为开元十三年十月十三日作。[8](P246)
十月 ,作《喜雪》。[1](P601)
十一月十六日,作《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旧唐书》卷八记载:“(开元十三年冬十月)辛酉(十一日),东封泰山,发自东都……(十一月)丙申(十六日),幸孔子宅,亲设奠祭。”[2](P188-189)张说在本年月有应制诗《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3](P68)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李隆基42岁。
十月,作《温汤对雪》。
《旧唐书》卷八载:开元十四年十月“庚申(十六日),(唐玄宗)幸汝州广成汤。己巳(二十五日),还东都。”[2](P190)又本年月张说有应制诗《奉和圣制温汤对雪应制》。[3](P68)
十一月,作《过大哥宅探得歌字韵》。[1](P613)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李隆基43岁。
五月五日,作《端午一作端午武成殿宴群臣》。[1](P621)
九月,作《旋师喜捷一作平胡》。
《旧唐书》卷八:开元十五年九月,吐蕃进掠河西地区,攻陷瓜州。[2](P191)《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五年,吐蕃寇陷瓜州,唐玄宗调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兼墨离军使,后取得大捷。[2](P3194)
十二月,作《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思与兆人共之乘暇巡游乃言其志》[1](P624)
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李隆基44岁。
本年,作《赐崔日知往潞州》。
《旧唐书》卷九十九载:“(崔)日用从父兄日知……开元十六年,出为潞州大都督府长史。寻以年老致仕,卒,谥曰襄。”[2](P3089-3090)本诗应是本年唐玄宗任崔日知为潞州长史时所作。
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李隆基45岁。
八月五日,作《千秋节宴》。[1](P624)
八月二十七日,作《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干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
《旧唐书》卷八记载:“(开元十七年三月)庚子①《旧唐书》未载开元十七年三月,然十七年二月无“庚子”,故此“庚子”指三月十日。(十日),特进张说复为尚书左丞相……(八月)乙酉(二十七日),尚书右丞相、开府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宋璟为尚书左丞相,尚书左丞相源干曜为太子少傅。”[2](P193)《旧唐书》卷九十六宋璟本传记载:“十七年迁尚书右丞相,与张说、源干曜,同日拜官。敕太官设馔,太常奏乐,与尚书都省大会百僚。玄宗赋诗褒述,自写与之。”[2](P3035)
唐玄宗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隆基46岁。
正月二十一日,作《句》“昔见漳滨卧”。
《旧唐书》卷九十五载:“(惠宣太子)业尝疾病,上亲为祈祷,及愈,车驾幸其第,置酒宴乐,更为初生之欢。玄宗赋诗曰:‘昔见漳滨卧……’”[2](P3018)又同书卷八载:开元十八年春正月“丙午(二十一日),幸薛王业宅,即日还宫。”[2](P194)姑且暂系本年。
二月,作《春中兴庆宫酺宴》。
开元十八年二月,唐玄宗在兴庆宫设宴百官,张说有应制诗《奉和圣制春中兴庆宫酺宴应制》。[3](P68)
四月十三日,作《首夏花萼楼观群臣宴,宁王山亭回楼下又申之以赏乐赋诗》。[1](P654)
七月二十八日,作《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过大哥山池题石壁》。
《唐两京城坊考》卷三“胜业坊”:“东北隅,宁王宪山池院。”[9](P74)《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诗中有云:“桂月先秋冷”,《过大哥山池题石壁》诗中有云:“况复秋深爽气来”可知这二首均诗作于秋日。又《旧唐书》卷八载:开元十八年“秋七月庚辰(二十八日),幸宁王宪第,即日还宫。”[2](P195)故两诗暂系于本年。
八月五日,作《千秋节赐群臣镜》(卷三第二十六首)。
开元十八年“八月丁亥(五日),上御花萼楼,以千秋节百官献贺,赐四品以上金镜……上赋八韵诗,又制《秋景诗》”。[2](P195)唐玄宗于开元十八年始授大臣“千秋镜”。千秋节历时十四年,止于天宝二年。[10](P116)本年月“玄宗有《千秋节赐群臣镜》诗,张说和作《奉和圣制赐王公千秋镜应制》。”[3](P68)
八月五日,作《答司马承祯上剑镜》。
据王育成先生所考:司马承祯在唐玄宗生辰日上进献了《上清含象剑鉴图》,“玄宗收到后颇为重视,亲作《答司马承祯进铸含象镜剑图批》(《全唐文》卷三十七)”,本诗亦是唐玄宗同时所作。[11](P31)献镜习俗始于开元十八年,又司马承祯死于开元二十三年,本诗应作于这几年之间,暂系于本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隆基51岁。
二月,作《平胡并序》。
《旧唐书》卷一百三:开元二十三年春,大败契丹的幽州长史张守珪赴东都洛阳向唐玄宗报捷,唐玄宗赋诗褒美。[2](P3195)《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载:“《通鉴》卷二一四:开元二十三年二月,‘守珪诣东都献捷’。”[1](P697)本诗内容较符合此事情境,故暂系于本年。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隆基52岁。
二月十四日,《赐道士邓紫阳》。
据《神霄雷法》载:开元二十三年,邓紫阳应唐玄宗诏入朝,“明年(开元二十四年)春二月甲子(十四日),复命称旨意,敇度为道士,名曰紫阳。仍赐紫罗法衣一副,绢一百匹,配东京福唐观,兼本郡龙兴观以宠之(《唐东京福唐观邓天师碣》唐·李邕)”。[12](P10-11)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李隆基57岁。
春,作《送李邕之任滑台》。
据《唐刺史考全编》考证李邕于开元二十九年担任滑州刺史。[13](P789)本诗文中提到“东郡”,东郡即为滑州(滑台一地),又提到“今行方及春”,可知送别当为春季。
四月二日,作《句》——《饯裴宽为太原尹》。
《旧唐书》卷九:开元二十九年夏四月“壬午(二日),以左右金吾大将军裴宽为太原尹、北都留守”。[2](P213)同书卷一百:“玄宗赋诗而饯之(裴宽),曰:‘德比岱云布,心如晋水清。’”[2](P3130)
八月五日,作《千秋节赐群臣镜》(卷三第五十七首)。
千秋节赐镜始于开元十八年止于天宝二年,本诗较之前面《全唐诗》同卷第二十六首《千秋节赐群臣镜》多有沧桑落寞之感,应不是唐玄宗壮年得意之时所作,笔者以为约是开元末天宝初所作,姑暂系于本年。
本年,作《续薛令之题壁》。
《八闽通志》卷七十二载:开元中,唐玄宗授薛令之左补阙之职,并为太子李亨侍讲。[14](P729)本诗附言:“《本事》诗云,开元中,东宫官僚清淡。薛令之题诗自悼……上幸东宫,索笔题其旁云云。令之遂谢病归。”宁德网记薛令之于开元二十九年辞归,[15]故本诗暂系于此年。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隆基58岁。
本年,作《送道士薛季昌还山》。
据周永慎先生考载:道士薛季昌还山修行,唐玄宗临行赠诗,“按《南岳总胜集》载:‘天宝初,蜀人薛季昌昔在峨眉山注《道德经》二卷,后隐居华盖峰。’”[16](P88-89)可知薛季昌还山隐居应在开元末及天宝初这段时间,故本诗暂系为天宝元年所作。
唐玄宗天宝三载(公元744年)李隆基60岁。
正月五日,作《送贺知章归四明》
《旧唐书》卷九载:“(天宝)三载正月丙辰朔(正月初一)①据平冈武夫先生计算天宝三载正月一日是“丙申”,而非“丙辰”。此处应该为天宝三载正月丙申朔。……庚子(五日),遣左右相已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上赋诗赠之。”[2](P217)
唐玄宗天宝六载(公元747年)李隆基63岁。
九月二十五日,作《诗送玄静先生赴金坛》②《全唐诗补编》中的《全唐诗续拾》卷十四。本文所用的《全唐诗补编》内容均为陈尚君辑校,1992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版本。[17](P861)
其唐玄宗天宝十载(公元751年)李隆基67岁。
五月,作《送玄同真人李抱朴谒灊山仙祠》(卷三第三十二首)
据《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十六南直八安庆府之“灊山”条目[18](P1308)及同书同卷“霍山”条目,[18](P1296)可知“灊”通“潜”,灊山、潜山、霍山、天柱山等原实指一山。天宝九载春三月唐玄宗遣使到天柱山建司命真君祠,天宝十载夏五月,唐玄宗敕李抱朴真人前往天柱山送御额斋庆。[19](P326)可知本年李抱朴受命去拜谒灊山仙祠(司命真君祠)。
九月十四日,作《诗送玄静先生暂还广陵》或《诗送玄静先生还广陵》③见《全唐诗补编》中的《全唐诗续拾》卷十四。[17](P862)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李隆基69岁。
十一月,作《送日本使》。
本诗注文曰:“天平胜宝四年,藤原清河为遣唐大使,至长安见元宗(即玄宗)。据《日中文化交流史》载:藤原清河于天平胜宝四年闰三月从难波出发前往唐朝。[20](P68)并于天平胜宝五年(753年,即天宝十二载)十一月从苏州出发返回日本,但因海上遇险又重回唐朝,居官于唐朝。[20](P92)本诗是唐玄宗写给藤原清河等人的送别诗,故应作于天宝十二载十一月左右。
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李隆基70岁。
一月,作《送忠州太守康〈纪事〉作唐昭远等》
据《唐刺史考全编》载康昭远于天宝十三载担任忠州太守。[13](P2741)《全唐诗人名考》亦证“《唐御制书诗刻石记》(即指本诗),唐南宾太守康昭远谨述,天宝十三年甲午二月七日癸酉建。”[21](P3)因此可知本诗当作于天宝十三年二月七日之前。且据《全唐诗人名考》考证康字下注《纪事》作唐乃误,理应就是康昭远。[21](P3)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公元756年)李隆基72岁。
本年,作《赐新罗王》。
《全唐诗》卷三载有本诗注文,言本诗作于天宝十五年。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隆基73岁。
十月,作《幸蜀西至剑门》。
《旧唐书》卷九记载:“(唐肃宗至德二年)十月,肃宗遣中使啖廷瑶入蜀奉迎。丁卯(二十三日),上皇发蜀郡。十一月丙申(二十二日),次凤翔郡。”[2](P234)本诗即作于至德二年十月唐玄宗从蜀郡归京路经剑门之时。
十二月,作《幸蜀回居南内梦中见妃子于蓬山太真院作诗遗之使焚于马嵬山下》、《又作妃子所遗罗袜铭》(《全唐诗外编》①本文所用的《全唐诗外编》内容均为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辑录,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第三编《全唐诗续补遗》卷三)
从诗题可知本诗作于唐玄宗从蜀地返回京师居南内时,《旧唐书》卷九载:至德二年十二月唐玄宗被肃宗从四川接回后居住在兴庆宫(即南内)。[2](P235)从诗题来看应作于回京后不久。《又作妃子所遗罗袜铭》亦是思念杨贵妃所作,从诗题“又作”可知本诗应是作于前首思念贵妃诗之后不久,故两诗均暂系作于至德二年十二月。
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李隆基74岁。
本年,作《题梅妃画真》。
据陶宗仪《说郛》卷三十八载:梅妃死于安史之乱,平乱后回京的唐玄宗思念她,故而“有宦者进其画真,上言:‘似甚,但不活耳。’题诗于上,曰:忆昔娇妃在紫宸……”[22]从思念佳人的心态上看,应该是在想念杨贵妃的同一阶段所作,加之,寻找梅妃及宦官献画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本诗所作时间应是在作思念杨贵妃的诗作之后,故此本诗暂系于乾元元年。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李隆基76岁。
七月,作《傀儡吟一作梁锽咏木老人诗》。
《开元天宝遗事》中载:“明皇在南内,耿耿不乐,每自吟太白《傀儡》诗”。[23](P44)《旧唐书》卷九记载:至德二年唐玄宗被肃宗从四川接回后先居南内(兴庆宫),“乾元三年七月丁未(十九日),移幸西内之甘露殿。”[2](P235)《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载:“上元元年,七月,玄宗移居西内,居悒悒,咏梁《咏木老人》(即《傀儡吟》)。”[24](P78)本诗当非唐玄宗所作,只是诗中的感慨与他的身世遭遇颇为相合,玄宗居南内后迁西内,已近八十岁,与“鸡皮鹤发”也吻合,本诗暂系于上元元年七月②乾元三年闰四月十九日改元上元,故此两个纪年为同年。。
本论文通过文献整理对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的诗作进行编年,并且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考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唐玄宗李隆基及其诗作提供参详资料。通过对唐玄宗诗作的编年和考证,不仅利于深入了解从唐玄宗诗作中反映出的诗人个体性情,而且便于更透彻地认知到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
[1]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5.
[3]曲景毅.张说诗文论稿[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4]计有功.唐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尤袤撰.全唐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6]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外三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
[7]赵明诚,金文明.金石录校证[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9]徐松,张穆.唐两京城坊考[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5.
[10]孙克让.千秋节和千秋镜[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8(2).
[11]王育成.司马承祯与唐代道教镜说证[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1(1).
[12]李远国.神霄雷法:道教神霄派沿革与思想[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14]黄仲昭.八闽通志[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15]宁德网.薛令之——一世清廉传千古[DB/OL].http://www.ndwww.cn/new s/w y/w hmd/200806/23056_2.htm l,2008-06-20.
[16]周永慎.历代真仙高道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17]陈尚君.全唐诗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2.
[18]顾祖禹,贺次君,施和金.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5.
[19]乌以风.天柱山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4.
[20][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80.
[21]吴汝煜,胡可先.全唐诗人名考[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22]陶宗仪.说郛[M].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社,1986.
[23]王仁裕,丁如明.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4]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中唐卷[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8.
Abstract: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chrono logy of all Empero r Tang Xuanzong’s poem s that can be found today.The research can help us to comp letely understand his disposition and his intentions in the poem s,and p rovide a basis fo r making further researches into his poem s.
Key words:Emperor Tang Xuanzong;poem;the chronology
[责任编辑 陈义报]
An Outline on the Chronology of Emperor Tang Xuanzong’s Poems
L IU Fang1,CHEN Ke-jun2
(1.School of Humanities,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2.School of Humanities,Qiuzhen School,Huzhou Teachers College,Huzhou 313000,China)
I222.7=42
A
1009-1734(2011)03-0014-06
2010-10-29
刘方,教授,博士,从事中国文学、美学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