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逻 辑 思 维 与 创 新 思 维

2011-04-12 12:11秦振泽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定势逻辑科学

□秦振泽

(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无论是逻辑思维,还是创新思维,主要是讲一个思维方式的问题。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本质的思路、途径和手段。简单地说,就是分析问题采用的思考方式。本文拟就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创新思维的逻辑要求等问题作一简要陈述。

一、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

(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思维方式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指出:知识不等于智慧。掌握知识和拥有智慧是人的两种不同层次的素质。一个人如果一味地贪求知识的增加,而不优化自己的消化功能——思维方式,再多的知识也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当然强调思维方式的重要性,并不是贬低知识的价值。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力量的源泉。学习知识和启迪思维是提升自身智慧不可偏废的两个方面。没有知识的支撑,智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思维的驾驭,知识就像一潭死水。

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的竞争。我们说,很多成功者最初都与普通的一般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既没有雄厚的资产,也没有高贵的地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他们有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思维方式。 实践证明,在一定程度上讲, 思维决定成败,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人生道路。思维实践中,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由于受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的影响而缺乏创新思维的能力。思维定势是指人们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容易套用固定的思路或模式的意识倾向。思维一旦进入死角,其智力就在常人之下。因此,突破思维定势,依托逻辑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创新能力是人的能力中最重要、最宝贵,层次最高的一种能力。它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核心因素是创新思维能力。所谓创新思维实际上是一个过程,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突破旧的思维定势,灵活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产生新的思想,并在成功实施中获得社会效益和价值的过程。创新思维最显著的特点是独创性和新颖性,既是对常规思维的突破,也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所谓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逻辑思维又称其为理论思维,其主要特点是规范性、严密性、确定性和可重复性。

逻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工具,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应用和提升。创新思维的逻辑起点就是逻辑思维,在一定意义上讲,没有逻辑思维作基础,创新思维就无从谈起,强化、优化、活化逻辑思维对于创新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逻辑思维的创新功能

(一)逻辑思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如果把科学和技术分别加以考察的话,就纯科学而言,中国古代科学从来没有真正发达过,而且历来还有注重实际应用,轻视基础科学的倾向,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堪称伟大的技术发明,但在科学领域几乎找不出完整的学术体系和重大的科学理论。

一门科学,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按照正常的逻辑发展过程讲,其产生和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形成科学体系。西方国家许多重大创新发明一般都是先有理论研究,再有实践证明。也就是先有抽象的逻辑思维,提炼出某种理论与原理后,再按照理论与原理的指导,进行演绎判断,从而实现技术创新。

客观地分析,导致中国古代科学与技术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思维方式的差异。英国已故著名科学家李约瑟以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科技发展史,他感到困惑不解的是中国人在古代取得过许多卓越的科技成就,但近代科学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对此,爱因斯坦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找出可能的因果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由此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科学理论的必经之路,没有逻辑思维作基础,科学技术难以深化为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今天,我们要以史为鉴,汲取教训,注重逻辑思维,强化创新思维,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协调发展。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北京大学首任校长严复先生就认为,西方文明、民主、富强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逻辑思维的发达,中国人要学习西方文明,首先就要从学习逻辑思维开始。一个人如果失去逻辑思辨能力,就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逻辑思辨能力,整个国家和民族就失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灵魂。

(二)逻辑思维的具体方式具有创新的功能。概念作为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本身就是通过对许许多多具体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之后,才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这种反映抽象和概括,不是机械的摹写,而是创新。 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有断定和有真假是判断的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判断是在进行复杂的逻辑分析之后对事物情况作出的一种有真假的断定,区别于对客观事物的简单陈述,判断也是一种创新。任何逻辑判断都不是单纯地重复自己的所见所闻,而是包含着以往知识、经验、阅历等在内的有逻辑分析的一种主观判断,其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创新特征。逻辑推理是从已有的知识经验推出未知的新知识的思维形式。其创新性更是不言而喻的。

三、创新思维的逻辑要求

(一)突破传统,与时俱进。“传统”,就是指那些世代相传的、具有普遍认同性的生活模式、道德意识、思想观念、制度规范等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进程中,“传统”所起的社会作用,从性质上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就是说,“传统”的社会作用,具有“积极”和“消极”并存的双重性。

关于传统与现代的关系,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保持民族性,体现现代性。”这段话表明了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毫无疑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我们处理文化遗产最重要、最科学的战略原则。扬弃作为一种主流态度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一方面它符合中庸的传统,另一方面它对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损害较少,从数理的角度来看,这也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人们如果囿于传统思维定势和行为习惯,工作或许不会出大的问题,但也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工作思路,不可能产生最佳的工作效果。只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才能推陈出新,勇往直前。

(二)突破类同,独特思维。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当中类同的成份、陈旧的成份比较多。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人有“随大流”的思维习惯,而不善于独立思考。它的历史根源在于几千年封建专制体制,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隋唐的科举制度,从宋明理学到清代的文字狱,每一个专制时代都压制与“主流”不同的声音。这种专制体制不但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而且剥夺了人们独立思考的权利。培养创新思维,要强调独特性、新颖性,要与众不同,敢于突破陈规。要有新思维,新眼光,新方法,新观念。具体来说独特性思维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从精神上看,应该是敬业开拓、创造市场。二是从方法上讲,要求打破陈规、不拘一格。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之所以能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并不单纯是因为他救了人,更重要的是他救人的方法有独特的创新意义。看到小朋友掉到水缸里,不是去叫大人来救,而是急中生智拿石头砸缸救人。这个救人的方法打破了常规的思维定势,正因为这一打破陈规的救人方法才使得司马光成为不朽的传奇人物。

(三)突破单一,立体思维。现代人类思维的显著特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前提、逻辑思维为基础,辩证思维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立体化网络思维。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细胞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和达尔文进化论的三大发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从事物的整体联系和系统角度全面考察物质世界的思维时代,而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技术方法的出现,标志者这一时代的真正到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所接触的事物错综复杂,这时候,其中一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要达到统一对方的目的,而采用的思维方式,通常多采用逆向(性)思维,也称作客观思维。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简单的只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候,变换角度,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耀坤.科学创造思维:内涵、形式、机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6).

[2]陈颍健.打破现状思维的概念引入[J].中国科技信息,1997,(16).

猜你喜欢
定势逻辑科学
刑事印证证明准确达成的逻辑反思
逻辑
创新的逻辑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论戏剧《耻辱》在西方人眼中的穆斯林文化定势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