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湖北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冗余信息(redundancy)的概念来源于美国数学家、通讯工程师Shannon于1948年创立的信息理论,指“信号中与信息内容无关的因素”,是为了准确传递信息或加强社会联系,由传播者加入的某个讯息。在很多情况下,冗余并不是一些不必要的多余内容,而是必不可少,也是广泛存在的。这里要谈的文化冗余信息, 指中餐菜名的命名者用拟人、夸张、暗喻等修辞手法, 给菜肴名称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层面上的联想意义。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餐烹调选料庞杂,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意俱佳,菜肴品种繁多,在命名方面也十分讲究,所用词汇除了烹调中菜肴的主料、辅料和调料以及加工烹饪方法外,还兼及菜肴的色泽、香味、味型、造型甚至盛器(炊具)和质感;而蕴含历史文化背景和民俗情趣、地方风情的词汇如人名 、地名、典故、成语、诗词、谐音等也运用到菜名当中,使得中餐菜名不仅美丽动听,形象逼真,同时也承载一定的文化内涵,或吉利、喜庆的意味。因此要准确地将这些菜肴名称翻译出来, 满足外国客人用餐便利的同时,全方位地传达出菜名所蕴涵的饮食文化信息,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中餐菜肴的名称除了包含该菜肴的食材、制作方法等必要信息,往往还喜欢对菜肴的颜色、造型以及原料等用人们熟悉的形象和鲜明的词汇加以形容美化,比如用“翡翠”表示“绿色”, “翡翠虾仁”中“翡翠”就指这道菜中绿色的花椰菜,而“琥珀核桃”里“琥珀”则用来形容蜜渍后核桃的黄褐色。显而易见,“翡翠”和“琥珀”作为珍贵的矿石和首饰原材料,给人的联想要高贵典雅得多,以它们来形容菜肴,更能增进人们的好奇心和食欲。中餐菜名的文化冗余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1.菜名中包含的吉祥喜庆信息。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比较重视口彩,体现在饮食上就是倾向于给菜肴取一个吉祥喜庆的名字以增添欢乐气氛,尤其是在婚寿喜宴或者家庭团聚等场合,比如:花好月圆(虾仁炒鸡蛋) 、龙凤呈祥(一鸡一蛇同烧) 、游龙戏风(鱿鱼炒鸡片) 、百鸟朝凤(母鸡与麻雀同烧)、团团圆圆(各色汤圆同煮)、百年好合(红豆百合汤)、开门红(鱼头红椒)等等,都有助于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氛围。
2.菜名中包含喻意高雅珍贵的信息。一个美丽动听的名字,不仅给人们良好的“第一印象”,更能提升自身的价值,让食客们乐于慷慨解囊。因此中餐菜名中很大一部分都包含有高雅珍贵喻意,除了前面讲到的“翡翠虾仁”、“琥珀核桃”,还有水晶鱼冻、八珍煲、红烧狮子头、木樨饭、龙凤羹、元宝酥、牡丹鲜虾仁、芙蓉鸡片、豉汁酿三宝、松鼠鳜鱼、孔雀开屏等等。这些菜名,都以生动形象的比喻,从色泽、形状、原材料甚至声音等方面赋予菜肴以美好的联想和独特的文化意蕴。
3.菜名中包含的历史掌故和风土人情知识。 中国古代官分九品,一品为最高,因此在菜肴中常以一品来形容其名贵高档,比如一品燕窝、一品饺等;著名的“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豆腐”是由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所调制创造;“霸王别姬”的名字源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分别;“佛跳墙”的名字是源于小和尚经不起这道菜的诱惑从寺庙院墙跳出来想吃的故事。另外还有象“宋嫂鱼羹”、 “左宗棠鸡”、“麻婆豆腐”、“灯影牛肉”、“夫妻肺片”、“北京烤鸭”、“ 符离集烧鸡”、“ 扬州炒饭”、“ 叫化鸡”等等大量承载着历史典故和地方风土人情的菜肴名称。
孙致礼先生认为:“翻译基本上可以称作是一种语言转换活动,但又不是一项纯粹的语言转换活动,因为还牵涉到各种非语言因素,特别是牵涉到种种文化因素”。 2007年,北京市旅游局对外公布了一份《中文菜名英文译法》讨论稿,初步确定了2753条菜单及酒水的英文译法,同时专家们也给出了翻译的公式或原则,这些原则基本上都以介绍菜肴的主料、配料及做法为主,同时也兼顾形状和口感,在涉及到含有人名或地名的菜肴时,主张以人名或地名加上主辅料的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式固然能够准确描述出每道菜肴的制作方法及所用材料,但中餐菜名负载的文化冗余信息在翻译成目的语时往往被省略或打折扣,造成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少于原文的信息量,也就是欠额翻译的现象。中餐菜名的欠额翻译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语义信息的欠译。按照英国语言学家Geoffrey Leech的划分,意义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其中包括通过语言所指事物来传递意义的内涵意义、体现语言运用社会环境的社会意义以及通过与词语另一意义的联想传递出来的反映意义等,这些意义都具有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很难传递出来,因此通常造成欠译。
比如“百年好合”译成Red Bean Fresh Lily Bulb,虽然正确,但汉语“百合”一词所喻指的“百年好合”吉祥祝福之意完全未能传达出来,如果按照意思翻译成wishing you life-long happiness and perfect harmony,则又不似菜名,估计没有一位外宾会猜出这到底是一道什么样的菜,甚至不会想到这是一道菜,所以在这里达意和传情二者无法兼顾,不可避免要形成欠译的情况。又如“脆炸响铃”,用豆腐皮为主料油炸,口感松脆,咀嚼时发出铃铛般悦耳动听的声音,所以以“响铃”命名,而 “Deep-fried Beancurd Skin”则完全抹杀了原名的神韵。
另外下面这些菜肴的翻译:琥珀核桃Honeyed Walnuts,八珍煲Assorted Meat in Clay Pot,水晶鱼冻Fish Aspic,红烧狮子头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四喜丸子 Four-Joy Meatballs(Meat Balls Braised with Brown Sauce),翡翠虾仁 Sautéed Shrimps with Broccoli,八宝饭 Eight Delicacies Rice,龙凤羹 Minced Chicken with Fish Soup,芙蓉水晶虾Shrimps Cooked with Eggwhite等等,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菜名中形容色、香、味、形被赋予高雅珍贵等美好联想意义的喻词,如琥珀、八珍、水晶、狮子头、四喜、翡翠、八宝、龙凤、芙蓉等在译文中完全没有表现出来,这些词汇对于菜肴的构成来说属于文化冗余信息,但译文中这些信息的缺失导致联想意义的欠缺,使菜名显得单调平板,不如中文生动形象,形神兼备。
2.文化背景的欠译。中餐菜名所包含的历史掌故、地域流派等文化背景词汇一般是以专有名词的形式翻译出来,必要时另外加注释。比如“佛跳墙”就翻译成Fotiaoqiang-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Lured by its delicious aroma even the Buddha jumped over the wall to eat this dish),首先是以专有名词形式进行音译,接着说明其用料,最后解释这道菜名的由来,这种翻译方式虽然拖沓冗长,也算是比较完整的,不过这只是个别极端的例子,不是每一道菜肴都可以这样从音到意再到起源逐一道来,详细解释,因此在翻译时也不可避免造成欠译现象。
比如“一品燕窝”翻译成Best Quality Bird's Nest Soup,“一品饺” 译成Yiping Dumplings,这里面“一品”一词的由来就没有解释清楚,只是译出了它作为高品质的含义。又如含有人名的菜肴翻译:东坡肉 Braised Dongpo Pork、左宗堂鸡Zuo Zongtang chicken、宋嫂鱼羹Songsao’S fish pottage、夫妻肺片 Pork Lungs in Chili Sauce、麻婆豆腐 Mapo Tofu(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叫化鸡 Beggars Chicken(Baked Chicken)等等,以及含有地名的菜肴翻译:符离集烧鸡Red-Cooked Chicken, Fuliji Style、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西湖醋鱼West Lake vinegar fish、扬州炒饭Yang Chow Fried Rice等等,也都存在同样的文化背景欠译现象。
中餐菜名所承载的文化冗余信息极为丰富,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饮食源远流长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是中国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译成目的语时这一部分信息的欠缺,不仅反映了理想中等值翻译的可望而不可即,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爱好者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无奈和遗憾。
参考文献:
[1]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规划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1).
[2]杰弗里·利奇.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3]任静生.也谈中菜与主食的英译问题[J].中国翻译,2001,(6).
[4]萧帆.中国烹饪辞典[K].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