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教学校企合作模式初探

2011-04-12 04:46:10王锦毅
关键词:应用型校企学校

王锦毅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 信息技术系, 福建 福州 350108)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并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需求的高校,它的办学理念既有别于“研究型”大学,也与我国传统的“学术型”普通本科院校不同,它的发展目标是培养直接面向市场和生产第一线的高级工程应用性人才[1]。因此,应当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学生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学科理论学习,更重要需要在企业实习,了解企业的实际工作过程和工作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应当让学生掌握整个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成为适应企业发展的技术骨干。校企合作即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中应承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地界定。2006年7月,国家劳动保障部张小建副部长提出要“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并强调“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绝不是学校教学环节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一项全新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校企合作不仅在于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更在于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本文就是针对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为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探索实践教学新路子,并提出真实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1 校企合作模式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达到最优化,是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思考的一个问题。

国内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形成了几种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以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以科研为主要目的的校企合作;教学与服务相结合在企业进行的生产性实训。但在各种模式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2]。本文提出几项新型的校企合作的方式:

1.1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课程

建立“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基地。创建产学结合的新型办学模式,能够将企业先进的管理开发平台及最新技术应用于学校的教学实践,共同培养具有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开发经验的高级信息化人才。既能发挥学院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定能对教研、学生实习、就业各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效果,并结出丰硕的果实。下面举几个中外的例子来说明,希望能起到借鉴作用。

例1:德国应用型高校的校企合作

以深厚的职业教育基础为背景,德国的应用型大学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实训教学制度,企业始终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且国家还出台法律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3]。新生在入学前要先在企业内进行约6个月的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人学后第三学期和第七或第八学期,企业将组织学生在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实习,接受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4],将实习过程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来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真实课题,这既是学习也是工作,实习不但要由企业出具实习证明外,实习报告还要由学校教师给出成绩。另外,作为实习性质的工作,企业还要向学生支付报酬,这可以视作学校向企业提供劳务,最后由实习企业给予考核评定。学校还聘请企业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这种“双元制”的人才培养体系,充分体现了学校、企业的通力合作。

例2:福建省神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福建农林大学校企合作的经验

神峰科技最早是福建农林大学的校办企业,后来独立出去,是专业从事利用蜂产品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进行医疗保健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企业,研发系列蜂疗高科技产品。很多大学教师在里面兼职,每年都有许多研究生、本科生在里面实习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同时,公司依托高校进行科研开发,带给公司巨大的利益,因此发展迅猛。

神蜂公司不仅拥有自己的养蜂生产基地和先进的检测加工设备,还投巨资建立了全国最大的2万多平米现代蜂产品加工厂和制药厂,2005年获得国家药监局的GMP药品生产认证。10多年来,以神蜂为品牌的蜂产品专卖店遍布全国各地,是全国唯一一家集教学、科研、开发、临床、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多元化公司。

由此可以看出校企合作的巨大潜力,就看如何有效地把握。

例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展的校企合作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国内外企业合作,建设了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其“现代工业实训中心”与德国博世集团、西门子公司、美国德州仪器、盖勒普公司等国外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上海地铁运营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等国内企业合作,建设了7个高水平的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这些都大大提高了该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同时学校毕业生就业率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

1.2 模拟的企业

如果建立实训基地条件不足,可以退而求其次,利用一流的业务流程管理软件开发平台设置模拟的企业仿真运营场景,应用于实践教学,使教学过程更贴近企业实际工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带动学院现有的管理信息化相关学科教学,建立培养企业信息化各方面人才的综合教学实践环境,培养一批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信息化教学力量。

例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物产元通汽车合作建立汽车网络教学中心,该中心实行共同管理,工学结合,为远程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其业务包括开发在职人员业务等级考核设备、教材和鉴定题库,开发与考核配套的培训、考核项目(包括培训教材、实训教学设备、考核标准)。依托物产集团的引领作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在获取双证书的前提下,取得企业相应岗位的上岗资格,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够胜任两个岗位,还解决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1.3 建立应用教学实验室

在校内建立应用教学实验室,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科研、项目研究的参观、交流基地,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可以建立学院对外的培训与科研中心,实现“产学研”相结合。还可以在企业的主导下,引入具体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阔学术和非学术的视野,增加实践经验,培养学生与社会的接轨的能力。

下面举两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明:

例1:福建省某独立学院与世纪金丰公司的手机实训项目合作

这是笔者曾提交的一份项目合作方案。由学院购买深圳世纪金丰公司一套手机开发方案,公司派人到学校帮忙建立软件和硬件工作室,并提供手机开发平台。教师先到公司学习该方案,然后在学校指导学生。经过培训的优等生,公司可以直接录用。其间公司可以派人在学校全程指导。通过该课程实训,使学生学会了手机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的技巧,并且经过训练后能独立地维修各种手机,更深入形象地理解手机电路。同时作为合作公司的人才储备,能够节省前期培训费用,实现学校和公司的双赢。

例2:福州大学与实达公司合作

实达电脑公司与福州大学联合办学,支持教育事业,与福大联办高层建筑电气、电脑会计、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赞助建设了实达电脑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实践教学,接触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而且该企业还设立实达奖学金,获得奖学金的毕业生将来可以优先录用。

1.4 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长期人才招聘协议

签订学校、企业、学生的“三方协议”,使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利益一体化,这样教改才更有活力,学生才会是最终的受益者。以企业的用人协议为依据,根据企业用人要求,组织学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

例如:外企香格里拉公司与中山大学珠海分校的合作

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是是亚洲区最大的豪华酒店集团,且被视为世界最佳的酒店管理集团之一。中山大学珠海分校里有酒店管理专业,香格里拉公司把员工培训地点放在学校内,不但对本集团员工进行培训,还对学校的在校生进行培训,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香格里拉集团工作,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的三方面共赢。

1.5 组织专业委员会

组织专业行业委员会,或者请求相关行业组织帮助,该委员会应当能代表行业的先进性,能为学校教学提供建议,专业委员会的建议可以作为课程建设的参考,但是教学计划仍然不能放弃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1.6 双向互动的形式

上述几种校企合作模式都可以采用双向互动的形式,将教学、科研与服务的结合起来。

首先是教师走出去。应当允许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脱产挂职或者利用业余时间在企业兼职[5],教师通过实践把在实际应用中获得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带回课堂,课程会因为现实中的例子更加生动,促进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同时也能为学术研究开拓新的空间和新的需求。尤其是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欠缺实际工作的实践经验,更需要在企业中锻炼。

2.3.3 回收率 选取3个不同的心肌组织样品溶液进行测定,每个样品各取1/2的量,尽可能均等的分为2份,其中1份加入定量的混合对照品样品,另外1份加入同体积的空白溶液1,两份样品按相同的方法处理、同时分析,计算加标回收率。

例如:上海电机学院就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尝试,2008—2009学年该校派遣了8位刚分配到校的新教师到企业挂职,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也是让新教师接触实际工作,为以后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打好基础。其中一位教师在挂职期间为企业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软件开发任务,受到企业的好评和挽留,挂职期满该教师回到学校工作,但是却保持了与挂职企业的合作。

其次是将企业需要带进课堂,教师根据合作企业的需要安排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将教学与科研、服务完美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对学生的教学,又形成了新的应用性研究成果。

例如:在德国、英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应用型大学的学生不必撰写毕业论文,但必须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必须解决实际的生产问题。设计成果不仅要设计出图纸而且要出样机或样品,并参与安装、加工、调试,独立完成包括从选题到完成样机样品的全过程,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使之将来成为应用型工程师非常有利[6]。

例如:重庆文理学院与企业合作,工科类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般来自企业,其设计中最重要部分都是在企业中完成[7]。

2 校企合作的层次分析

按合作的层次划分,校企合作可分为三个层面:

1) 初步合作。即学校按企业需要确定专业设置方向,并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建立实习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高级技师等为委员会成员,与企业签订专业实习协议,形成初步的校企合作[8]。

2) 互动性合作。一方面大学邀请企业参加专业委员会,为专业建设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提供意见。另一方面是企业向应用型本科院校派遣兼职教师,帮助大学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9],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规定各学科在教师编制中要有25%的社会兼职教师。

3) 深层合作。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该层次需要学校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学校能够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或经济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企业成果。反之,企业也需要一定的规模,企业能够主动向学校投资,双方建立利益共享关系,为教学提供实例,真正将“教学—科研—开发”结合起来。

3 校企合作的收获和启示

1) 学校方面。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合作中能进一步挑选今后的行业合作伙伴,除在建立实习基地等“初级层面”的合作关系外,还可以逐步推广到合作探索、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等其它形式,促进应用型学校发展。

2) 企业方面。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无形中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影响,为企业造就了潜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当然就提高了参与教育培养人才的积极性。另外,学校允许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降低了企业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学校能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降低了企业的培训成本;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也提高了自身的能力。

3) 学生方面。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既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这对其将来走向社会十分有利。

4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如下问题:

1) 国家在推行校企合作制度方面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虽然一系列的文件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校企合作开展,但对学校和企业均没有太大的约束力。政府应当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应制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校企合作同样能为地方政府培养应用型人才。

2) 实习内容单一,学生很少能得到动手操作的机会。企业对接受大学生实习实训有所顾虑,既担心学生在企业出事故怕承担风险,又担心学生实训影响了生产,因此学生到企业实习往往很少在第一线进行生产性操作,没有机会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也因此不可能付报酬给实习学生,有时学校反而要向企业支付实习费用,这种实习就无法达到校企合作的初衷[10]。要解决这种问题,学校可以事先与企业沟通,允许学生从事适合他们的相关工作,并由企业支付一定报酬。当然,学生在实训前也需要相关的岗前培训。

3) 学校寻找合作对象时会遇到阻力。有些企业没有建立长远的人才战略意识,只满足于目前的生产效益,对学生存在偏见。这就需要双方多做沟通工作,其实,当今社会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企业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学校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才是真正解决企业人才紧缺的有效途径。企业可以按自己理念培养学生,毕业后进入公司能马上上手,减少培训以及时间上成本。

4) 学校的本位主义令学校各部门始终从自身的教育教学管理角度去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学校应当转变观念,改变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实践的传统观念,要从“多赢”角度考虑校企合作,即从国家、企业、学生、学校等多方面出发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校企合作都难有成果。

5) 学校行政机构复杂,办事拖拉无法适应校企合作的需要。学校应当提高自身办事效率,减少行政上的条条框框。这一点非常重要,不仅仅是企业,很多有经验的年轻教师也往往受到各方面的束缚而无法多做工作。

6) 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双师型教师匮乏。由于高校的连续扩招,高校近几年引进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生,缺乏工作经验,高校教师中具有工程应用实践能力的人数并不多。因此,建立一支既能指导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加强具有工程应用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关键,为应用型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也可以通过创办校办产业,让教师带学生在校办工厂实习,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还能创造一定经济效益。

7) 校企间合作关系脆弱。学校和企业间最初的合作是通过人际关系来实现,相互信任关系也是通过中间人来建立,这就使得这种合作带有偶然性和脆弱性,比如企业的人事变动、企业亏损、双方领导的想法等等。所以应当努力把校企双方的关系建立在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互赢,才能实现校企合作的持久性。

5 结论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将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人才。校企双方互相支持、相互渗透、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还能够让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工作意识,包括勤奋工作、敬业精神、对待企业忠诚、对待自己的自信意识。校企合作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只有紧紧围绕社会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本科人才才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孔繁敏.应用型教育的抉择与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4(15,16):50-58.

[2] 刘海燕.几种典型实践教学模式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6):82-83.

[3] 刘智英.面向职业实践的德国FH办学特色——兼谈对我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理论版,2007(1):26-28.

[4] 黄克孝.德国高等专科学校办学特色与发展趋势的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4-8.

[5] 徐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压[J].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7-10.

[6] 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型本科的比较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31-33.

[7] 何万国,兰刚,刘忠全.创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文理学院为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9-103.

[8] 李晓军.英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启示[J].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5,8(4):9-12.

[9] 杨春春,刘俊萍.中外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2007,7(3):25-28.

[10] 陈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调查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09,3(6):42-47.

猜你喜欢
应用型校企学校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43
奇妙学校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