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 范恒山
各位领导、同志们: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环渤海区域合作第十五次市长会议。今年是 “十二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环渤海地区各方汇聚一堂共谋合作发展大计,意义重大。我们相信,本次会议一定能够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环渤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央历来重视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在不同时期多次做出重要部署。1992年党的十四大首次提出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加快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1996年 “九五”计划提出要依托沿海大中城市,形成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综合经济圈。此后,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对环渤海地区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 “十一五”以来,国家先后出台推进天津滨海新区、辽宁沿海经济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加快发展的区域规划和文件,有力地推动了环渤海地区的改革发展。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省市的共同努力下,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时期,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环渤海地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去年年底国务院批准实施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把环渤海地区作为我国三大优化开发区域之一,明确了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二五”规划纲要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框架下,进一步对环渤海地区的京津冀地区、首都经济圈、辽宁沿海经济带、河北沿海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为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实现更好更大发展指明了方向。
环渤海地区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也面临着区域发展差距比较明显、一体化进程相对缓慢、资源环境约束日趋严重等突出问题。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广泛推进多个领域、多个层次、多种形式、多方参与的区域合作,是实现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拓展合作主体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不仅是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提升区域发展层次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探索科学发展路径、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环渤海地区深化区域合作的总体方向,就是要瞄准世界先进水平,通过区域联动和一体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要素,有效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此,似应继续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致力于统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水平。环渤海地区要以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保障体系和信息网络体系为重点,协调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区域一体化提供基本保障。要以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为骨干,以交通通道重要节点、港口和空港为枢纽,形成功能完备、通联内外的综合运输网络。要加强区域能源协调合作,合理布局煤炭、油气、电力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能源输送通道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要加快区域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网络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和信息港建设,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区域信息资源互联共享。
致力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环渤海地区要切实把握国际科技发展和产业转移的机遇,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衔接配套的产业格局为基点,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方向,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优势支柱产业,努力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竞争力。要充分利用环渤海地区科教发达、人才荟萃的优势,围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核心技术的突破,努力提升自主创新的水平。通过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把加工型产业变成创造型产业,把耗费体力的产业变成耗费脑力的产业,把资源密集型产业变成技术密集型产业。
致力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缩小地区差距。环渤海地区既是我国总体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又是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地区,区域内有一批经济十分发达的大都市和大城市,也有环绕京津相当落后的贫困地带。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应把消除贫困作为突破口,按照统筹城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方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要加强城市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借助对口帮扶、园区带动、项目支持等手段,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要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按照机会公平、权利平等的原则,率先改革城乡分割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农村劳动者与城市居民在居住、就业、迁徙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在维护土地、房产等财产权益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在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在财政支持、金融服务、投资优惠等方面享有平等的待遇。
致力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围绕形成一体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坚持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体制创新。特别是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打破行政垄断和地区封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的法制环境。要立足于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要素,不断拓展自我发展空间,深化对外合作与开放,加快形成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特别要注重运用企业协作、“飞地经济”、配套投资合作、园区共建等形式,努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致力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于资源相对紧缺、环境承载压力较重而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的环渤海地区来说,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贯彻于环渤海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整个过程,把节约和集约落实到建设、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加强区域产业政策和资源节约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的有机衔接,制定和统一实施最为严格土地管理制度和环境保护标准,探索建立科学的资源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同进步,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同步增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环渤海地区的振兴和繁荣将是“十二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我们衷心希望,环渤海地区能够全面深化合作,有效形成互动,在缩小城乡与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作出示范,在推进体制与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作出示范,在拓展开放领域与空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方面作出示范,率先实现现代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区域合作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长期以来,我们密切关注环渤海地区的发展,并按照中央的部署开展了一些工作。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给予积极支持,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为环渤海地区加快一体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