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长
(琼州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海南三亚572022)
琼州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自1993年开办以来,已有16年办学历史,培养了13届毕业生.经过多年建设,摸索了一套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建立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有完整的教学管理文件.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的质量较高,近三年有40多人通过专升本,进入会计学(本科)学习;有80人取得助理会计师资格,占全班人数的50%;有12人取得会计师资格,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其中大多数已成我省经济战线的骨干力量,为特区建设做出了贡献.随着学校新一轮机构改革和十年发展规划的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在新形势下伴着学校发展的东风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能力本位的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本专业所特有的“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分层培养”的专业特色,为培养21世纪通专结合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出贡献.
1.1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围绕琼州学院十年发展规划的总体工作思路,抓好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努力实现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培养目标.
1.2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目标会计电算化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高技能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实训实践教学,构建并实施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是根据用人单位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定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会计师证书等);然后根据各职业资格证书必考科目、考试大纲和教材等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核心课程体系,根据课程体系设计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采取工学交替、以岗位工作任务和项目为驱动等工学结合的形式.
会计电算化专业建设的主体思路:立足海南而面向全国的经济建设,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准市场建专业,以提高学生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新理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以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为依据,构建合理的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体系,建立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1 专业培养模式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构建岗、证、课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形成本专业所特有的“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分层培养”的专业特色.
一专多能.即主要以培养工商企业会计人才为主,适当兼顾个性发展能力.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一专多能思想,以工商企业为主线开设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商品流通企业会计等课程.在完成为工商企业培养会计人才这一主要培养目标的同时,还兼顾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设置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满足在不同行业就业的需要.
一凭多证.即学生在校期间要取得大专文凭,并考取会计电算化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助理会计师证等专业资格证书.
分层培养.即按教学规律、专业岗位特点,把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培养目标是出纳员、会计员;第二层培养目标是主管会计(助理会计师);第三层培养目标是准会计师.
2.2 专业建设内容
2.2.1 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即先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这些会计人才需要具有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据此设计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通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来实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优化.在优化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培养与职业素质教育相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职业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基础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人文、科学、创新相统一为模式,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素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主要体现在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之中.
(2)设课与“一专多能、一凭多证、分层培养”相适应:专业课按工商企业会计岗位来设计,但为了保留一定的就业灵活性,也应适当考虑了个性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设计了一定数量的专业选修课.例如: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开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等课程;为取得助理会计师证,开设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等课程;为培养准会计师,主要开设经济法、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等课程.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突出实践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达到了2:1以上,符合高职教学的要求.
2.2.2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了培养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技能,将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如下:
(1)单项同步实训.单项同步实练是在专业技能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实现岗位与课堂一体化.我们根据会计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纳税实务”以及“审计”等主干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根据工作项目要求,将有关项目的实践技能和相关知识同时传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这一层次的实践教学融合在各学期各专业技能课程的课堂教学之中,与理论知识的教学相互交融.通过单项同步实练,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不同会计岗位不同项目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掌握基本技能和岗位技能,为综合模拟实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2)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在校内模拟实训室中将会计岗位群的全部技能集中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一过程安排在第五学期,学生学完全部专业技能课程之后进行,是在校期间最系统、最核心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营造仿真的职业环境,采用真实或仿真的实训资料,使学生在实训中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从而达到实训目的.
(3)社会顶岗实习.社会顶岗实习是让学生深入到经济实体,顶岗工作,全面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这一过程安排在第六学期,学生毕业之前进行.通过顶岗实习,提供真实情境下的技能演练机会,实现技能运用的“零距离”,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培养沟通与协调能力.
(4)就业前的岗位培训讲座.聘请多年在某一岗位实际操作过的会计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向学生传授专业技能.
(5)其他实训形式.如举办点钞比赛、专业知识竞赛等.
2.2.3 优化教材配备,加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在教材选用上,应根据本专业的专业能力培养需求、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改革的要求,选择与本专业才培养相适应的,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材.选择原则是:以尽量选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其次选用自编特色教材与讲义;优先选用最新、获奖、职业教育特点鲜明的教材.近两年来,由我院会计老师主编参编的会计专业教材共7部,教材贴近我院学生实际,在使用中反映良好.
加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网络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课程.网络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先期启动的四个项目之一.网络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将引导广大高等学校进一步巩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在切实加强教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改善、加强高校信息化条件建设,利用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的教学资源上网并共享,使全国其他高校在实施同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借鉴、使用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2.2.4 改革教学方法,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目的,以突出实训教学为核心的基本思想,大力推广“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用任务驱动法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课题(或案例)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事项.一方面大力鼓励老师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与三亚市有关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选派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挂职,以培养一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加强会计模拟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创造条件.
(2)聘请一批校外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兼职教师在努力培养更多的“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同时,针对高职教学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聘请企业中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担任技术性、实操性较强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优良的师资队伍结构,才能位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3)团队建设专业建设团队:培养教师献身专业的精神,关注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探索高职会计教学的规律,探索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成为思想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的施教者.
课程建设团队:做好精品课程建设,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建成院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1—2门.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和案例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化课程标准,加强课程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科研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与学术研究活动.积极撰写学术论文全国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工作,实现从教学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2.2.6 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1)完善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和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的设施会计模拟实验室是组织会计实验教学的主要场所,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要尽快建立一个规范化、现代化的专业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职实验系列的教学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在完善手工实验设施的基础上,增加电算化实验设施的投入,增强会计实验教学的时代性,以利于学生适应现实会计工作中的电算化环境及会计的未来发展.
(2)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建立更多行业会计校外实习场所会计教学环节侧重于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而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主要应通过会计实验和会计实习环节,建立校外会计实习基地,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现场学生场所,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企结合,在原有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的基础上,增加对各事业单位、行政单位等单位的合作,建立更多行业会计校外实习场所,以适应各行各业对不同会计人员的要求.
2.2.7 加强“建章立制”工作加强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教学管理工作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加强各项工作的计划性,规范性,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随着学校机构改革,专业、课程团队将成为教学、科研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专业、课程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做好各项教学工作、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根本保障。围绕会计电算化培养目标的要求,立足会计电算化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不断丰富与完善专业建设的内涵,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能胜任各类会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何卫红.高等会计教育目标新探[J].财会月刊,2006(2):74-75.
[2]甘娅丽.高职高专特色会计专业建设探析——以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5-66.
[3]刘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建设的创新[J].中国集体经济,2011(6):5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