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机制探析
——兼以汶川地震灾后基层党组织实践为例

2011-04-11 15:07
河南社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动力个体党组织

刘 钊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机制探析
——兼以汶川地震灾后基层党组织实践为例

刘 钊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4)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了其具备开发和推动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和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的作用是通过外在教育和个体内化的途径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有着内部固有的客观规律,即主效应规律、反复强化规律、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共存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作用机制

重视精神动力的作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1]“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1]汶川地震灾区的基层党组织在救灾、灾后重建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大的力量再次作为实例验证了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关于基层党组织的精神动力激发和来源的重要途径,课题组调研后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发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重要方式和手段。目前国内已有不少学者在关注精神动力的实质、结构、价值的同时也结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相关研究,但是就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的作用机制鲜有涉及。本文认为,探析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的作用机制对优化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结构、挖掘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潜隐力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机理

探寻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机理,就是追根溯源探求思想政治教育为何能够对精神动力具有开发的作用和功能。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构成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三种基本内容,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演绎着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发展轨迹。再来谈谈精神动力的构成要素。恩格斯曾对此作过概括和界定,认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等精神因素可以成为推动人行动的精神动力。他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承认精神动力并不是旧唯物主义不彻底的地方,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总之,成为“理想的意图”,并且以这种形态变成“理想的力量”从而推动人去从事活动[2]。在邓小平看来,精神动力主要是指理想信念和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把握,精神动力也就是精神支柱。江泽民则强调自尊、自信、自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伟大精神[3]。关于这一点,学者们也有深入的思考。骆郁廷老师认为,精神动力就是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4]。关于精神动力的结构有传统的“三分法”,即理智动力、情感动力、意志动力构成精神动力的基本的内在要素;也有“多分法”,如宋开祥的“六分法”,就是在以上三种要素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信仰动力、事业动力和道德动力要素。本文认为,精神动力的内在要素构成是多元的、复杂的,但其最基本的内在要素应是知、情、意所分别形成的具体精神动力即理智动力、情感动力、意志动力。

理智动力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想认识和理性精神对人们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活动产生的精神推动力。理智动力表现在思想理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中的思想教育则主要就是对个体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武装人们的头脑,提高个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教育是促使个体精神动力的内在要素理智动力的形成及产生精神推动作用的重要源泉。情感动力是人在社会实践与交往中形成的丰富情感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活动产生的精神推动力。情感说到底是一种道德情感,道德情感越高尚,产生的情感动力越大,故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可以发挥情感动力对人的行为的积极推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是促使个体精神动力的内在要素情感动力的形成及产生精神推动作用的重要源泉。意志动力是人在实践发展和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坚强意志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推动力。人的意志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动力。马克思认为,“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5]是劳动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和重要动力。正确意志是根据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形成的意志力量,对人的实践活动和事物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教育和引导个体形成正确的意志需要对个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的政治教育主要就是对个体进行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等方面的教育,重点是解决对有关国家、阶级、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使个体坚定信念、形成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坚强意志,这种正确意志的形成必然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进的力量源泉。

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内容对应成为精神动力三种内在精神要素力量开发的源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决定了其具备开发和推动个体精神动力的作用和功能。基于此,可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具备了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开发作用的功能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其作用的方式也就是合乎逻辑的了。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作用的途径

(一)外在教育

外在教育是指外部环境对个体的精神动力内在结构的形成和优化产生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这里的外在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基层党组织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社会政治及经济制度、社会组织、家庭、学校、交往环境和社区环境、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等外在环境的作用实现的。

社会的政治制度直接影响和规范人们的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对个体的精神动力因素起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因此社会政治制度是基层党组织个体理智动力、意志动力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经济制度及社会经济生活条件在对基层党员个体精神动力的形成和塑造过程中则起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社会组织是人们在社会上的立足之地,组织效益、风气、组织内的人际关系等对其成员的精神因素同样有着持久而全面的影响。从社会心理学上看,人一般都有从众或合群的倾向和需要,因而个人常常会自发地遵从群体的认识,甚至会自动地不假思索地与群体中其他人的认识相一致。基层党组织规范的组织管理、良好的组织风气无疑会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的形成和优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音录像制品、网络等。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对人的教育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对人的思想影响的直接性和迅速性是其他因素难以相比的。基层党组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所接收的信息多是带有价值取向的,这些有倾向的信息构成了个体精神动力的理智动力、意志动力等因素内容的大部分,使其精神动力显示出价值倾向性。

另外,家庭、学校、社区环境等对人的精神动力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作用,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因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因此片面强调某一因素对人的精神动力的作用是不妥的。

(二)个体内化

基层党组织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影响,而是作为能动体在与外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外界影响的。一切精神动力都要以内化为前提。个体内化在逻辑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服从阶段。按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对内化过程的描述,服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的顺从行为。服从阶段具有两个特征:一是顺从性,二是感受性。服从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个体精神动力的转换过程处于初始、基础的地位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基层党组织只是顺从地感受来自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内容,虽然对精神动力的形成没有决定性和实质性的影响,但是这个阶段包含了形成精神动力的内容的来源和组成。

同化阶段。同化主要有两层含义:首先,是一种分析。在服从的基础上,基层党组织进一步思考、理解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的内涵及其社会价值,形成新的思想政治认识,这就是分析。其次,是一种选择。在已获得新的思想政治认识的基础上,基层党组织将社会规范和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准则与自己原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加以比较,进行判断、筛选、接纳,这就是选择。同化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个体精神动力的转换过程中较为复杂、较为困难的一环。同化阶段确定了形成个体精神动力的内容来源,反映了个体所接受的思想意识契合自身需要的范围和程度。

建构阶段。建构阶段包括吸收和建构两个环节。所谓吸收,就是基层党组织在经历思想矛盾后作出的一种选择活动,对符合自己原来思想政治素质结构特性的内容自觉接受并整合为自身思想意识中新的成分。所谓建构,就是基层党组织根据自身的需要在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因素基础上,对一定的精神进行内化,形成推动自身行动的自觉的、内在的精神动力。建构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向个体精神动力的转换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这个阶段,基层党组织完成了将所吸收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因素内化为个体精神动力的转变,而精神契合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主体内化的程度越深,产生的精神动力也越大,推动人行动的动力也就越强大。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作用的规律

(一)主效应规律

主效应规律是指,无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现状如何,也不管其精神动力结构如何,思想政治教育对优化其个体的精神动力结构具有普遍的增益作用,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对精神动力具有绝对的支持作用。这是因为实践的发展离不开理论的指导与推动。开发精神动力,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6],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为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认识和遵循主效应规律,也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作用的重要性。

(二)反复强化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并不是一次就完成的,而是要经历多次的教育和实践才能完成的。反复强化规律就是指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因素要形成、发展为精神动力,需经过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的反复强化。反复强化一方面是要求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多次、反复的开展,另一方面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要在社会实践中经历反复检验。认识和遵循反复强化规律不仅要认识到对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困难性,更要认识到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反复的社会实践中才能完成对思想理论的检验,才能形成推动社会实践深入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共存的规律

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是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共存的。如前文所述,知识、情绪、意志是人的动力的“精神”基础,这些“精神”是人的力量的潜隐形式,是人的力量的基础,可以称为潜隐力。而由这些“精神”所产生出来的对人的推动作用的“力”,则可以称为现实力。两者的关系可以描述为:潜隐力是人的力量的潜在形式,潜隐力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转化为对人具有推动作用的现实力,而现实力的激活使主体在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新的认识又为主体潜隐力的形成提供新的理论和内容。两者共同存在且又相互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首先是作用于“精神”的,也就是潜隐力的。这个过程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的关系和规律是近似线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愈长、次数愈多,对个体的潜隐力影响就越大,潜隐力的力量日积月累、方向也日趋正确。而在现实力的激活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作用时间则是非线性的,有时甚至是预料之外的、爆炸式的,这种精神动力一旦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不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表现出对社会实践的巨大的推动力量。

四、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在汶川灾区的实践体现

汶川大地震在带来强大破坏力的同时,也给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造成重创,很多党员、干部遇难或失踪,多数办公场所活动场地严重及部分毁损,然而即便如此,在“第一时间”站出来组织动员群众抢险自救的仍然是基层党组织。汶川县委在震后20分钟就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该县水磨镇在震后“第一时间”便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及时协调救援行动。调研中笔者也发现,汶川基层党组织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抗震救灾行动与思想政治工作是同步跟进的,也正是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极大地激发了党员干部高昂的战斗士气,为基层党组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汶川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作用途径来看,外在教育是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渗透到抢险救灾的各个环节,对基层党组织起着或潜或显的作用。如党中央、国务院及时的重要指示,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指挥现场发出的党和国家的最高政治动员令,“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第一位的是救人”等,这些都为基层党组织明确了思想的政治方向和工作的价值指向。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现场坐镇指挥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手段之榜样教育在汶川灾区的有力实践。大众传媒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应该说党在这次地震灾害中的新闻处理已经达到国际水准,信息通畅传播、导向正确把握,民心安定、民众理性,这样汶川基层党组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所接收的信息便多是带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而这些都是其精神动力因素的重要来源。而灾区广大党员干部视灾情如命令、视时间如生命,“第一时间”奔赴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抢险救灾,成了群众的主心骨。这些党员的行为促进了基层党组织良好的组织作风的形成,良好的组织作风又会对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结构的优化起到积极作用。

汶川地震灾区基层党组织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所展现出的一股顽强、巨大的力量,让人惊叹、崇敬和振奋,这是个体现实力的非线性作用力量的爆发,这种爆发是平时所未能料及的,但也是与平时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潜隐力线性作用的积累密不可分的,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基层党组织精神动力的线性与非线性作用共存规律的体现和遵循。

[1]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3]中共中央宣传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0.

[4]骆郁廷.精神动力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D261

A

1007-905X(2011)04-0097-03

2011-04-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0JDJNJD034)

刘钊(1974— ),女,四川安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党史党建。

责任编辑 姚佐军

(E-mail:yuid@163.com)

猜你喜欢
动力个体党组织
学习动力不足如何自给自足
清华党组织公开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10)
动力船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