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高柯
创新基础知识九创新让思维穿越固态壁垒
□ 文 高柯
在谈这个话题之前,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源于真实的故事:
小王是一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创办人兼董事长。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只身从外地来到上海,并在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营销工作。工作中,他努力、勤恳,既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也得到客户的尊敬。他曾对老板胡博士说:“我在上海举目无亲,要想在上海立足,仅靠您给的每月几千块钱,是永远办不到的。我必须去创业,成功了,可赚一点钱,我就能在上海立足;失败了,本来就没有什么。我想凭借我的双手去努力,总能闯出一条路来。”胡博士很欣赏他的坦诚和执着,不仅没有阻拦他离开公司,反而在资金上支持他,帮助他创业。离开原来的公司以后,他创办了自己的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几年前还获得了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的资助和支持。尽管公司的规模仍然有限,但已步入了正轨,有几十名员工,2010年还申报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今天的他已经拥有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但他并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反而更加努力地带领员工把公司办好,与员工共同实现富裕。
小王的创业行为及其成功缘于他想到了通过创业在上海立足,然而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也隐藏着危机。他认为在公司中老板就意味着绝对的权威。凡是想在公司工作的员工,都必须听命于他。如此下去,再没有人敢去监督他的权力、纠正他的错误了。尤其是经营决策上的错误将对公司造成极大的危害。因此企业中一旦缺失了纠偏机制,也就缺少了风险控制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将无法继续生存。
再看小王原来的老板胡博士。自从在上海某著名大学毕业后,他又到美国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他与妻子共同谋划着在深圳创业。凭借妻子身为报社记者所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关系以及胡博士过硬的生物技术项目,他们在香港融到了第一笔资金,获得了创业的源泉,成立了深圳生物技术公司。创业成功之后,夫妻原本应该共享富贵,但事与愿违,两人的关系却走向了深渊。妻子认为,公司的发展源于她广泛的社会关系;而胡博士则认为公司的发展,是因为他的项目好以及经营得法。因此,矛盾不断出现。而年龄渐长、体态渐变的自卑情绪也加深了妻子对丈夫的怀疑,妻子竟然制造了绑架丈夫的闹剧,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牢狱之灾。
胡博士和他妻子的悲剧性结局都缘于思维偏见,他们过分地强调各自的作用和贡献,并放大他人的缺点,因而产生矛盾。而矛盾又没有及时去化解,最终导致了事态的恶化。
上述人物的行为之所以用思维来解释,是因为从概念来看,思维可分为两种:一是与“感性认识”相对,指理性认识,或理性认识的过程,即思想或思考;二是与“存在”相对,指意识、精神。显然,他们的行为都是基于他们的认识,有什么的认识,就会产生相应的行为。要纠正某人的行为,应先纠正他的认识。笔者在与小王交流时提示他,排除异己不如充分利用异己,让异己成为自己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的一面镜子,比简单地排除异己更好。
虽然人人都能够进行思维,但是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有的人一生事业平平,有的人一生硕果累累,其主要差异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思维上的差异:一是价值观念有差异,即对问题或事情的价值取向不同,不同的价值取向会形成不同的思维。例如,对待异己的方式不同,结果会截然相反。与异己相容,会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排斥异己,容易使自己武断,甚至犯下不应该犯的错误。成功人士总会让异己存在着。二是思维能力有差异,硕果累累的人,其思维能力很强,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很强。
我们已经知道,思维是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创新思维就是大脑构思创意的过程,即开动脑筋去想点子。没有创新思维训练,就没有点子,就不能创新。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发明创造史,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繁荣与昌盛,也就没有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是发明创造,进行发明创造就需要有创造力,而创新思维,是构成创造力的核心。
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有很多特点,有理性的、非理性的,有相同的、相异的。我们认为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是相异性、差异性。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精髓。从定义可以看出,创新思维的特征是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从中不难理解,创新思维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即打破常规与积极主动。
从打破打破常规来看,运用独特的方式方法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创新思维的非常规性,是创新思维最显著的特征。非常规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和违反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更多地依靠非逻辑思维,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思维活动。
非常规思维的案例比较多。比如,火箭中使用木舵。通常,在火箭箭体的下面都安装有方向舵,以稳定火箭在大气中飞行的姿态。然而,在火箭起飞时,初速度等于零,没有气流吹在方向舵上,因而它不能起控制作用。为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自然想到要控制火箭喷射出燃气流的方向,以稳定火箭,使之在起飞时不致于倾翻。解决的方法是:在高温高压的燃气流中安装—个控制舵,常规的思维方法是需要采用能耐高温高压的材料来制成这种舵。但问题又出来了,火箭起飞后,有了速度,空气舵能够起作用了,但控制舵却是多余的了。如何除掉控制舵,防止它添乱,又使科学家们大伤脑筋,最后只好请教发明家了。发明家提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之外的方案,采用易燃烧的木舵,来代替耐高温高压的控制舵。在火箭起飞的瞬间,木舵还没有燃烧或者还没有燃烧完时,它可以起着控制作用,当火箭有了速度,不需要木舵时,它也烧蚀完了。
早期的火箭确实采用了这种方案。本来在燃气流中应该采用耐高温高压的材料,却采用容易燃烧的木舵。这是违反常规的非逻辑思维,利用烧蚀的方法除去控制舵,是违反常规的方法,这就是非常规性。
又如,尼龙布砂轮的案例。采用常规逻辑思维的方法截断角钢,会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如果用砂轮截断,但要打磨掉许多钢材,造成较大的浪费;其次,如果用打磨的方法,打磨的缝隙只有.3毫米,就得需要像刮胡须刀片一样薄的砂轮,该砂轮必须异常坚硬,还不易碎裂,显然要找这样的材料不容易。然而,在一次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上,一位发明家在柔软的圆形尼龙布上,涂上打磨材料,制作成尼龙布砂轮,并固定在手枪钻上,按下开关,尼龙布砂轮便以3000转/分的速度飞快地旋转起来,柔软的尼龙布,就像东北舞二人转所用的手帕一样,被甩开后成为一个圆盘。在演示中,用这种尼龙布砂轮去踞坚硬的角钢,仅用10秒钟,角钢被切成7~8厘米深,缝隙只有0.3毫米宽。停钻后,尼龙布就可很容易地收到工具盒中。
从积极主动来看,创新思维必须积极主动,而积极主动是对创新执行者提出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说,要创造新的事物、新的方法,就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和进取的心态,否则就不能“思人之所未思”,也就不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会遭遇重重困难,而要克服重重困难,需要创新者以大无畏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去敏锐观察事物的变化,充分发挥想象力,活跃思维与灵感,勇于标新立异,把全部的心智及积极的心理品质都调动起来。
为说明创新思维的这一特征,下面来举一个例子:千百年来,物体自高处往下落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从来没有人提出疑义。如果有人提出“物体为什么自上往下落”的问题,这个人一定会被认为是思维出了毛病。然而,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确实提出过这个问题,而且还引出了牛顿从苹果落地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1665年秋天,牛顿在故乡乌尔斯索普一片幽静的果园树下思考问题,一阵微风吹来,一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正巧掉在他的脚下,这引起了牛顿极大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为什么苹果从树上落下?”这个问题。苹果从树上往下落,一切东西都会由高处自由落下,而不会自下往天上“落”,牛顿于是认为,地球对物体有一个吸引力。这个吸引力是怎么产生的呢?牛顿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个问题,他想象着,这棵苹果树非常高,达到地球至月球之间的距离那么高;这个苹果也非常巨大,大到与月球—样大。可是,为什么这颗巨大无比的“苹果”不落到地球上呢?牛顿利用他所具备的丰富学识,包括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分析出月球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创造性地把日常所见的重力和天体运行的引力统一起来,并在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然,苹果落地只是激发了牛顿的灵感,而牛顿适时地抓住了灵感闪现的火花,基于长期对物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才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可以发现,想象对于创新思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人都能够进行思维,但是对于同样一个问题、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有的人一生事业平平,有的人一生硕果累累。
然而,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想象,那想象就会起负作用。如果我们一想到创造发明就觉得它太难,太艰苦,代价太高,结果就会害怕,就会退缩。这种胆怯的心理就会把我们本来能够完成的事情,变成高不可攀的事情,可望而不可及,只好望洋兴叹,因而放弃掉了。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将一条30厘米宽、数米长的木板放在地上,我们任何一个人从木板上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可以说是毫无困难的。然而,如果把这条木板放在两个悬崖峭壁之间,尽管这木板足够结实,但是否每个人都敢走过去呢?一看到木板下面的深渊,看到狼牙般尖利交错的岩石,再看看天空飘浮的云朵,如果一不小心摔下去,后果又会怎么样?轻者腿断胳膊折,重者摔成肉饼。想象到如此的凄惨后果,有多少人会有胆量走过去呢?
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假如我们计划去做一件事情,总有人会从风险和困难去想,本来多想想困难、设想一下风险是应该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以便把计划和方案想得更周全一些。但是,如果把困难和风险无限夸大,想象其可能的后果如何不可控制、如何不可收拾,原本一些好的创意也会被扼杀掉。这才是最悲惨的。
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是人们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在整个创新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创新活动的前半期,主要靠创新思维产生创新设想;创新活动的后半期,则是将创新思维付诸实施,形成创新成果。可以说,一切创新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结出的硕果。因此,开展创新活动,首先要启发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呢?创新思维是指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中,不受现成的、常规的思路约束,寻求对问题全新的、独特的解决方法的思维过程。
关于创新思维,人们总喜欢借用两个推销员的例子加以说明。有两个推销人员到同一个岛屿上去推销鞋。第一个推销员到了岛上之后,发现岛上的每个人都是赤脚,居民没有穿鞋的习惯,因此觉得这里不可能进行推销。于是,他告诉公司,这个岛上的居民都不穿鞋,鞋是没有销路的,于是打道回府。第二个推销员到了岛上,非常兴奋,认为鞋子在这个岛上游巨大的市场空间,如果每一个人都穿一双鞋,那鞋子的销量将不计其数,于是马上打电报回去将鞋空运过来。对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创新思维是相对于传统思维而言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创新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用好它,如此就会造成大量创新思维的浪费和埋没。就像一个小学生问老师,天上会不会有两个太阳的问题。如果老师否定地回答天上不可能有两个太阳,那个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将被泯灭。反之,如果老师给出的答案是,天上可能有两个太阳,甚至可能有无数个太阳,那个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被激发出来,甚至激励他进一步开动脑筋。因为宇宙是无限的,也许存在很多银河系、太阳系,也就有可能存在多个太阳,只是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所以说,老师是否有创新思维,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学生开发其创新思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创新思维,只是许多人的创新思维被埋没了,被传统思维淹没了,所以他的创造力发挥不出来。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讲,要么创新要么死亡。可见创新思维是多么重要的。创新思维具有以下功能:
首先,创新思维是创新实践,是创造力发挥的前提。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例如,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中就存在一个致命的思维错误,即认为船造得越大就越不会沉,越不会翻船。但是船都有可能沉没,只有两种特定情况下船不会沉。第一种情况是这条船足够大,大得跟那个水塘一样大,那它就不会沉了。第二种情况是船搁浅了。曾有一次海战,甲方打乙方的一艘船,打了无数个炮弹,就是打不沉它,因为它搁浅了。一般的船都是会沉的,正因为存在这样的致命错误,认为船造得足够大就不会沉没,所以必要的救生艇、救生衣没带够,望远镜没有带,等肉眼看到冰山时,已经来不及调转方向了。所以思维本身就不能出错。
其次,创新思维是竞争的法宝。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今天的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我们靠什么竞争?不能靠拚体力,也不能靠拚资源,而要靠智力、靠创新、靠思维、靠思路,要通过创新思维创出我们的特色来。所以说,创新思维就是我们竞争的法宝。而竞争的压力又会逼迫我们去创新,通过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第三,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市场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好比蓄电池,人才培养好比给蓄电池充电。由于知识更新非常快,我们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通过学习给我们的大脑补充新知识,就好比给蓄电池充电一样。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采用创新思维。按照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把知识灌输给我们,讲课内容是章节式的,层次清楚,逻辑性强,但创新思维不够,导致我们缺乏创新性,也没有创造力。所以说,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在创新思维、创造力发挥方面下工夫。
第四,创新思维有助于我们做好每一项工作。创新思维对我们每项工作都非常有用,如果没有创新思维,工作也做不好,即使把工作完成了,也没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