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鲢鱼细菌性败血症的防治

2011-04-10 17:35:21于海辉
黑龙江水产 2011年5期
关键词:鲢鱼鱼病败血症

于海辉

(肇东市涝洲镇水产站 黑龙江 肇东 151107)

细菌性败血症,又叫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溶血性腹水病、出血性腹水病等,是在我国渔业生产中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危害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近两年,我省在主养鲤鱼套养鲫鱼、白鲢、花鲢的池塘里暴发了大面积的细菌性败血症,呈现出了发病率高、速度快、死亡量大、不易控制等特点,本文就笔者遇到的细菌性败血症引起的鲫鱼、鲢鱼死亡的病例进行浅析和总结,以供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原因

1、病原菌适应能力强。该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引起。这些病原菌对水温和pH值的适应范围很大,且病原菌的繁殖速度与水温呈显著的正相关,易形成大面积的爆发。

2、池塘底质恶化。近年来,放养密度和单位亩产与鱼病的预防工作非但未能同步,相反,有些地方还有所减弱。以肇东市沿江地区为例,有70%的越冬池是老塘,多年未清淤,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几年,池塘底泥过厚,有机质、有害物质含量较高。一旦缺氧、打网、大量换水或天气突变,底泥和底层水之间的胶质膜遭到破坏,就给致病菌提供了大量滋生的温床并同时将池塘底泥中的有害气体释放到水体当中,池塘底部致病菌的大量繁殖致使生活在底层的鲫鱼首先受害,当有害气体形成气泡并将致病菌带到池塘水的上层后,鲢鱼被感染发病。

3、抗病能力下降。多年来,养殖鱼类种质退化,导致鱼的品质及抗病能力下降。

4、池塘持续低氧。由于高密度放养,颗粒饲料的大量使用、长时间不进行水质改良、肥料的滥用、饲养管理不到位等原因,造成池水藻类老化,水呼吸加重,耗氧因子加大,水质恶化,使池塘长期处于低氧状态,降低了鱼的抗病能力,同时限制了水体中好氧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得厌氧及兼性厌氧菌(如气单孢菌)有了大量滋生的机会,而气单孢菌是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因此在长期低氧情况下极易引起水产动物发病死亡。

二、主要症状

染病后,池塘中首先发现野杂鱼和鲫鱼的零星死亡,其次是白鲢,一般从发病到大量死亡只有3-5天。有时会出现由于少数鱼的体质弱,病原菌侵入的数量多,毒性强所引起的急性感染病例,甚至鱼肉眼看不出明显症状就死亡。

疾病初期,发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胸鳍基部及体表两侧轻度充血,个别肠内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体表充血现象加剧,眼眶周围也充血(以鲢鱼为甚),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颜色变淡(以鲫鱼为甚);肠壁充血、充气、无食物。

三、预防措施

1、彻底清塘、清淤。

2、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善和保持优良水质。

3、加强巡塘工作,定期对鱼进行抽样检查,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防治。

4、在该病流行季节投喂药饵,每次连喂三天,每月预防1-2次。如周围鱼池已经发病,应该全池泼洒一次杀菌药。

四、治疗方法

由于染病池塘的差异很大,因此,治疗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治疗步骤,一般我们可以采取改底-治疗-调水-稳水四步疗法进行治疗。

1、四步疗法

第一步:用“改底”150g-250g/亩.m对染病池塘进行底质改良。

第二步:外泼消毒药和内服药饵相结合,杀灭水中及鱼体的病原菌。(1)、外用消毒药,可以选择用a.“杀菌灵”200g/亩.m;b.30%的三氯异氰脲酸200g-250g/亩.m拌土使用(对主要死鲫鱼的池塘效果较好,高温慎用);c.4.5%的苯扎溴铵50ml/亩.m;d.也可用上述办法b和c间隔搭配使用。(2)、内服“止血毒安”每kg饲料3g和10%的恩诺沙星每kg饲料2g,加适量水与麸皮制成能悬浮在水面上的药饵,每天傍晚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7天,如鲫鱼较严重可制成面团进行投喂。

第三步:在治愈5-7天后,用EM菌按150g-200g/亩·m全池泼洒,培养池塘有益菌种群,防止复发。

第四步:每亩·m水深用微生物肥料1.5-2.5kg培植良好水色。

2、注意事项

(1)、改底药物要选择对鱼无害的专业底质改良剂,不用由杀菌药制成的片剂和微生物改底剂。

(2)、投喂药饵一般一个疗程为5-7天,实际操作以病鱼停止死亡后再投喂1-2天为标准。

(3)、治疗期间和治愈后7天内不要大量换水、大量加水及捕鱼(包括料台打网),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导致复发。

(4)、如果发病在鲫鱼的繁殖期,用药量要酌情减小,以免加速其大量死亡。

(5)、外用和内服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五、小结

为了能够对细菌性败血症进行有效的防控,建议广大渔民要提高预防意识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及时对老化鱼塘进行彻底清塘清淤。坚持做好鱼病预防,在鱼病的高发期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水质处理和消毒、定期抽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鱼病蔓延,减少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鲢鱼鱼病败血症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
当代水产(2021年10期)2022-01-12 06:21:14
以败血症为主症禽病的鉴别诊断
武汉白沙洲:淡水鱼多数品种价格下跌,但鲢鱼价格涨幅较大
科学养鱼(2021年10期)2021-11-10 09:32:26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8
震撼!屈老师第六期渔医培训班座无虚席,“一滴水诊断鱼病”新增内容惊艳全场
当代水产(2021年1期)2021-03-19 05:16:56
要注重防控2019年春季鱼病的再度暴发
当代水产(2020年3期)2020-06-15 12:02:46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当代水产(2019年8期)2019-10-12 08:57:56
鲢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乡村科技(2018年11期)2018-02-11 04:29:01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