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聪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14)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迎合人们生活多样化选择的需求,近几年来,在建筑设计上呈现出许多新颖别致、纷呈多样的坡屋面结构。往往由于坡屋面在施工中施工方法选择不当,易造成混凝土浇筑不密实,极易引起渗漏。本工法方针针对坡屋面结构特点使用一种操作简易,切实可行的双层模板安装体系,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传统上坡屋面(通常指坡屋面25°~60°的坡屋面)施工中往往采取安装斜坡底面模板或在钢筋上附加一层钢丝网进行浇筑、拍实。但由于坡陡,在振捣过程中往往造成混凝土滑落、离析现象,使混凝土只能在斜坡面上在无约束呈滑落状态下自然成型。混凝土浇捣密实性难以得到控制,施工质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给混凝土结构施工留下渗、漏隐患通病,而安装双层模板后则克服了混凝土滑落的缺陷,混凝土浇捣成型后易于达到密实的效果。
对于设计坡度小于25°的坡屋面,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混凝土骨料下滑力较小,因此可参照有梁板的施工方法安装单层底面模板后进行振捣、浇筑;对于设计坡度大于60°的坡屋面则可参照剪力墙的施工方法安装双层模板后进行浇捣。本施工技术通常适用于设计坡度在25°~60°的密实性的坡屋面结构。
放样→底模板安装→龙骨安装→钢筋绑扎→1级面层模板及混凝土浇筑→依次浇筑面层模板及混凝土→养护。
1)为了避免在浇捣混凝土过程中板面钢筋下陷,保证板筋的有效高度,在双层钢筋网之间应增设有效的支撑马凳筋,支撑马凳筋不小于¢10。当板筋≥¢12时,间距不大于1 000 mm×1 000mm;当板筋<¢12时,间距不大于 600 mm×600mm,同一方向上支撑不少于2道,且距板筋末端不大于150mm。
2)钢筋相互间应绑扎牢固,防止浇捣混凝土室因碰撞、振动使绑扣松散,钢筋移位,造成露筋。
3)马凳筋与上、下层钢筋接触点采用点焊,同时在其周边2~3道范围内的上、下层钢筋网也采取点焊,以加强钢筋网整体稳定性。
4)绑扎钢筋时,应按照设计规定留足保护层。留设保护层,应以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制成垫块,将钢筋垫起,严禁以钢筋垫钢筋或将钢筋用铁钉、铁丝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竖向龙骨可采用40 mm×60mm或50 mm×50 mm方木双拼,布置间距依据面层模板模数级而定,竖向龙骨双拼间的空隙用小木条夹钉,竖向龙骨与底层模板间固定采用对拉螺栓高度限位加焊止水片,限位止水螺栓布置控制在1 000~1 500mm,这种做法不但能保证结构厚度,还能延长渗水路线,增加对渗透水的阻力,止水片与螺栓应满焊严密。对于结构尺寸较长的坡屋面,可在安装完面层模板后在同一平面的。竖向龙骨之间增设40mm×60mm或50mm×50mm间距2 000 mm的横向压骨,以增强上模板的整体稳定性。安装完毕经技术复核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面层模板经放样予以事先预制好,宽度采用300~500 mm,长度采用900~1 200mm为宜,预制时尽量采用同一模数级,不足处经现场放样后确定,这样一方面便于模板安装、周转,节约材料;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混凝土及在施工中检查混凝土浇筑是否密实,可适当的减少混凝土上、下层搭接时间,减少冷缝产生。
2)分级面层模板预制时两侧边加钉20~30 cm长的30 mm×40mm侧压骨,面层模板的长度模数应比两侧竖向龙骨之间的净距小于10 mm(两端各5 mm),以便于面层模板安放,安装时将面层模板的下边缘与竖向龙骨钉牢。
1)浇筑混凝土时在模板面上口可临时设置50 cm高的档板,避免浇筑时骨料滑落。对于钢筋排列较密的坡屋面,可采用c30小型振动棒振捣。浇筑过程中可采用小锤敲击检查是否浇筑密实。
2)浇筑混凝土时,可以斜屋檐为起点,绕屋面一周循环浇筑,浇筑完一层后即可安装上一层面层模板,逐级逐段安装面层模板,然后逐级浇筑混凝土,相互依次循环进行,直至浇筑结束。
3)对于结构尺寸较大时,周长较大的坡屋面,应在施工前根据每层混凝土浇筑的速度,计算好浇筑时间。如有必要时,可适当考虑添加缓凝剂,避免混凝土搭接前产生冷缝。
4)混凝土的养护对其抗渗性能影响极大,特别是早期湿润养护更为重要,一般混凝土终凝即应浇水养护,且养护期不少于14 d。
5)面层模板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 N/mm2后拆除,拆模时应小心,严禁乱撬,以免造成止水螺栓松动,底层模板则应根据规范中有梁板拆模的规定,以同条件试块强度为依据,予以拆模。
采用本施工工法其投入费用相对传统安装单层底面模板要增加22%左右的投入,但是相对而言,采用双层模板后,可提高浇捣混凝土工效,降低混凝土因滑落造成损耗。从长远上看则克服了以往施工中给坡屋面混凝土结构留下的渗、漏隐患。保证了混凝土成型质量,避免了以往由于结构渗、漏而返工修补所造成的延误工期及其经济损失,其创造的潜在经济效益远大于增加的投入,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