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1-04-09 00:17李晓飞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1年12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李晓飞

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思考

李晓飞

“90后”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的主流群体,与“80后”相比,他们有不同的心理特征。通过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他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以便对高校“90后”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他们能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高校;“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90后”是一个饱受着关注与热议的群体。有人说,他们热情、自信而富有行动力;也有人说他们思想活跃、清新健康。然而更多的人认为“90后”是异类、颓废甚至是堕落的象征,也是人们炒作、恶搞和做秀的对象。2008年起,“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并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的主力军。面对这个“早熟、独立、张扬、自信”、颇受争议、特点突出、时代感鲜明的学生群体,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只有认清形势,转变理念,把握特点,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才能进一步做好“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让“90后”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 高校“90后”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在认知上,“90后”孩子接受能力强、有特长,但很多对学习的兴趣不大;在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的感受,这在“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尤其明显。妒忌心强,难以接受别人超过自己;在意志上,忍耐力较差,承受挫折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行为上,竭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当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往往选择以其他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对网络有特殊的感情;更喜欢在虚拟网络中与他人交流;敢于反抗,对父辈、学校的说法和规定敢于质疑,易出现过激行为。[1]

二 高校“90后”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心智“伪成人化”。

“90后”大学生生下来就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他们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加上独门独户的住宅模式,孩子们和同年龄段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时间大量减少,他们除了上学以外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及家里的长辈,围着他们转的都是成年人,在上学后,由于家长望子成龙心切,“90后”在课余时间去参加了各种特长班。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被压抑和束缚,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口。“90后”生活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虚拟世界中,现代社会的资讯来源极为丰富,不懂选择的孩子们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耳濡目染之下逐渐被改变了认知方式和思维方式。而成人社会某些负面的东西,更是无时无刻不在侵袭着他们纯洁的心灵,冲击着他们少年时代的童真,加速了他们的“成人化”进程。社会家庭等种种原因“催生”了90后心智的伪成人化。

2.行为幼稚化 。

“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渴望独立也表现得过早成熟,但实际是他们依赖心理强,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处于幼稚到成熟转折点的“90后”,仍未走出他们心理的断乳期,表面的故作老成掩饰不了内心的幼稚。因此,“90后”的种种行为经常被网络人士称为“脑残”。他们是在倍受呵护和禁锢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在“6+1”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私密空间太小,只能通过网络来向同龄人倾诉。而当QQ聊天内容也被家长监视时,他们只能用成年人根本无法理解的“火星文”来保护自己的隐私了。因此,他们渴望独立,具有较强叛逆意识,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不太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特立独行、张扬个性,行为冲动缺乏考虑,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2]

3.价值观非主流化。

由于成长年代不同,成长环境过于优越,“90后”普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道德榜样感到陌生,传统的道德榜样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大多数的90后大学生的偶像是:李宇春、东方神起等。他们热衷研究星相运事,对动漫情有独钟,尤其是日韩动漫。“90后”心中最敬仰的文学家大部分是时下流行的网络通俗作家,而鲁迅、金庸、苏童等人的作品他们感觉读不懂。没有高品位的志趣,缺失真正的信仰,盲目崇拜偶像,他们更多地将目光转向娱乐圈中歌星和影星、各类选秀节目中选手的晋级和淘汰以及网络通俗作家的新作,这三大关注群体被“90后”称为偶像,他们对自己偶像的一举一动极为关注,对偶像往往美化,甚至会刻意模仿他们的缺点。而在这些偶像的影响下,许多正处于成长期的学生对人生信仰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他们虽有人生目标,但眼高手低,好高骛远,自以为是;渴望实现人生价值,但又怕吃苦头;时间观念差,没有纪律性。“90后”的成长显得有些迷茫,许多“90后”大学生对人生价值、人生信仰的解读开始倾向单一与狭隘,甚至慢慢缺失。

4.意志力薄弱化。

“90后”大学生生长在中国社会巨大变革中,他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只有通过各种途径锻炼自己,才能让自己具有更强的综合竞争力。在大学校园内,他们主要表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展开的同学间的竞争;在学业成绩、评奖评优、学生干部任职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但“90后”成长的社会和家庭环境良好,成长道路几乎是一帆风顺的,过于自我为中心,吃苦精神和敬业精神不足,成为这一代的通病。在遇到困难时他们会不自觉地流露出自私的一面,做事往往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有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让父母去解决,推脱责任,经常有意地把挫折夸大。在“遇到挫折心态”方面:大多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偏弱,抗压能力明显不足,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会留下阴影;甚至有5.1% 的同学表示自己会因此一蹶不振;只有9.4%的新生表示愿意“总结经验,从头再来”。专家认为,这一调查结果令人心存隐忧,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不足,在面对困难时就更可能引发各种心理问题。[3]

三 高校“90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为了保证“90后”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能更加茁壮成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必须就这个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策略。

1.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大多数的高校是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后,才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这样就影响了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时效性,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可以在新生入学初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以学院为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健康软件的测试,及时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并组织高校心理学的专家教授就学生的心理进行分类排查,对于有心理障碍或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早发现,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即时监控,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2.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四级网络。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监控,高校可以建立由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网络组织架构。学校由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设专职人员,院系心理辅导站设心理辅导员,班级设心理委员,宿舍设心理气象员,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素质较高、反应及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在健全心理健康工作网络的同时,要把心理健康工作的重心下移,重点放在学生宿舍,因为学生宿舍是学生长期生活和聚居的场所,最容易发现问题,这就要求要加强对宿舍心理气象员的培训工作,使得他们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的相关专业知识,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口前移。

3.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90后”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单纯,可塑性强。高校可以利用学生之间的价值观分歧,开展学生间的相互探讨学习,如:适时开展辩论赛等方式帮助学生辨别真伪价值观。表彰愿意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同学,对其他学生开展榜样教育。同时,运用高校独有的文化底蕴,开展感恩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既要承认并且包容“90后”的价值多元,又要从各个方面给予细节的引导,让其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可以通过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形式,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生活,获得第一感受,真正地了解社会实际,化解自己因对社会的片面认识而产生的诸多疑惑,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实效性。要充分利用朋辈辅导室的作用,通过经常聊天式的谈话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学校还可以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宣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能在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中健康成长。

4.积极组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提高抗挫能力。

挫折教育就是要有意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的条件,让学生在困难和挫折的环境中经受磨练、受到教育,从而提高心理承受力。高校可以在校内外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心理素质拓展训练,除了常规的演讲比赛、文艺晚会、技能大赛等,还可以进行个人才艺展示、“生活自理比赛”、设立多种形式的“单项标兵”、野外生活训练、“社会实践日”等一系列的活动,让他们有锻炼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的机会,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团队的协作能力。通过上述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胡剑锋,钟志宏,李金苹.大学生心理健康[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晓雪.浅谈“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2).

[3]武大公布全国首份“90后”大学生调查报告[N].楚天金报,2008-10-11(2).

Conside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Generation After 1990s”College Students

Li Xiaofei

The generation after 1990s has become the main stream of the college students.Compared with the generation after 1980s,they have different mental characteristics.This essay analys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ir mental healthy,and finds the problems in their psychology,and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The purpose i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outlook of life,outlook of world,and outlook of valu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generation after 1990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G444

A

1672-6758(2011)12-0001-2

李晓飞,助教,集美大学,福建·厦门。邮政编码:361021

Class No.:G444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