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霞,余祖江,江河清,潘延凤,谷军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河南郑州 450052)
传染病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梁红霞,余祖江,江河清,潘延凤,谷军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传染科,河南郑州 450052)
传染病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表现,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关键性的影响。
改善传染病学的教学效果,首先要明确传染病学的内容。传染病学是属于临床重要学科之一,它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的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其重点在于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的。近年来许多新传染病,如艾滋病、疯牛病、SARS等的出现,使传染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传统传染病和新发性传染病二者兼顾,才能达到传染病学教学的目的。另外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思路及内容的调整,如何进行教学措施的改革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之一。
思路的改变主要是教学意识的改变,而意识的改变并非专注于传染病学意识的改变,而是要牢固树立学生诊疗疾病和防治疾病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的防护的意识。对于疾病的认识最初来源于医生。而医院医护人员长期工作在医院中,直接受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威胁而容易受到感染,同时又可能直接或间接地把病原菌传给患者,因此预防和保护医院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控制医院内病原菌的传染和传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2002年11月~2003年5月,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并扩散至东南亚乃至全球,半年时间内SARS肆虐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 437人被感染,其中814人死亡。如果医生能够加强呼吸道防护,严格用正确的洗手方法,重视皮肤和黏膜的防护,那就可能切断了传染病的一条传染途径,医生将能够更加专注于对疾病的认识和诊疗。那么SARS最初流行时如果能够这样做,有一部分医生将不会发生感染甚至死亡;如果通过医生将这种意识传播给大众,又将有多少人免于遇难,可见意识的改变意义重大。因此在传染病教学中应该通过不同形式和方法反复强调,让医学生能够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能。
目前郑州大学医学院五年制本科和七年制本硕连读的课时分配主要为传染病学总论2学时、病毒性肝炎6学时,流行性出血热、艾滋病各4学时,伤寒、副伤寒2学时,SARS、霍乱、细菌性痢疾、疟疾、乙脑、流脑、狂犬病、猩红热各2学时。虽然以往的改革工作有所进展,但是还是能够发现非经典传染病的感染性疾病的教学内容只有SARS所占比例极低,这与当前临床实际情况是不相符合的。另外,目前传染病的教学对近段时期新发现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疯牛病、SARS、禽流感等)以及对本学科的前沿知识涉及很少,这就致使教学内容的设置未能体现传染病流行变化的空间,缺乏时效性。为了高效完成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作调整也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一要对一些经典传染病和常见传染病、危害性大的传染病重点讲授,比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流脑、细菌性痢疾等。其二是要减少少见传染病课时,用集体讨论或自学的方式等。三是对新发传染性疾病,利用灵活生动的途径如多媒体将最新研究进展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使传染病教学朝气蓬勃,而且使学生们的认识从零碎的兴趣性上升到系统和完善的知识性,顺利地完成教学内容。
传统教学措施主要是着手于理论的系统性,形成了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听讲,记笔记,被动参与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授课内容抽象,学生学习机械,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效果难以保证。在见习和实习,甚至今后的工作中,学生将不可避免地机械套用书本知识,不能解释所有的临床现象,鉴别出是否是传染病,是哪种传染病,需要怎样处理。尤其是国家预防接种措施的深入执行、滥用抗生素、病原体变异、个体差异及环境改变等多种原因的存在,典型的传染病症状体征少见,有些传统传染病例比较少见,甚至见不到,使传染病教学处境尴尬。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构建新型传染病学教学平台,多种教学措施的应用势在必行。
病案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围绕常见病的典型病例,从问诊开始,由教师指导书写病历,组织讨论,启发学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提出治疗意见的教学方法[2~3],笔者强调负面病案和误诊病案的作用。现已经实施的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多以正面案例的分析为主,通过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 based learing, LBL)医学教育模式,学生能够说出或背出某个传染病的要点。但是事实上非常多的传染病最初却不以传染病的身份出现。比如说因违反操作诊疗规程患病的医务人员换上某种疾病,这能够让学生有切身的体会了解什么是传染源,什么是传播途径,如何预防传染性疾病,这正是反面病案所带来无可比拟的教学效果。列举出有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患儿经过应用抗生素等治疗后最终死亡的误诊病案,就能够清楚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传染性疾病都要注意其发病的季节、发病人群、发病症状和体征,在遇到类似案例时多几个思考方向,并对疾病的治疗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多媒体辅助教学(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MCA I)是指通过多媒体将照片、录像资料、动画等具体形象展现出来的教学方法,它具有动静结合、视听相兼、直观的特点,能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4]。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声、画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既能够补充少见的传染病资料,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在校学生很难接触到艾滋病患者,那就可以进行了大课讲授,搜集积累病房艾滋病患者的资料,拍成录像片,以补充大课教学,给予学生最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多学科交叉教学。传染病与非传染性感染病的界限原本模糊,目前已划入非传染性感染病范围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猩红热以外的链球菌感染等并非不具有传染性。众所周知,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遇到这样的问题,即学什么病,看什么病想什么病,这就限制了思维,那么多学科交叉教学能够有效地加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式,形成以系统、器官为轴心的“系统”思路;或以解剖部位为轴心的“定位”思路和以器官功能为轴心的“功能”思路,将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法。
见习实习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改变单纯母语(汉语)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将专业英语运用于专业课教学的过程中,使之与母语教学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在体现专业课教学的特色和针对性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但传染病学英语词汇一般偏长,记忆困难,但是要能到做到与同行进行书面或语言交流,阅读英文录像资料,文献和书写需要专业词汇的积累。课堂讲授专业词汇抽象,难记,若要事半功倍,在见习和实习中应用双语教学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之一。这样可以直接增加用外语学习、理解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中外文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
通过医学教学模式及若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传染病学的兴趣均会有较大程度提高,同时加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病例资源多样性,理论和实验结合丰富性,全面提高传染病学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学相长,对提升今后的医疗诊疗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有重要意义。通过近几年在传染病学教学改革方面的实践,从目前的教学过程和结果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学生们的肯定和欢迎。但新的传染病学教学模式得改革是一个漫长过程,需要摸索和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 黄 春.当前传染病教学面临的困境与应对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21(2):53.
[2] ONeill PA.The role of basic sciences in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clinical curriculum[J].Med Education,2000,3(8):608-613.
[3] W ILL IAMSB.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ofthe literature: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J]. EmergMed J,2005,22(228):577-581.
[4] Diglacinto.Usingmultimedia effectivelyin the teaching-learning process[J].J Allied Health,2007,36(3):176-179.
[责任编校:李宜培]
R 18
B
1008-9276(2011)01-0111-02
2010-10-20
梁红霞(1978-),女,河南省焦作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传染病临床和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