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清 张 莉 朱伟勤
医疗器械清洗是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器械上的污垢、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将器械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尽可能地降到比较安全的水平[1]。器械清洁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2]。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临床上手术器械种类越来越多,形状各异,正确的清洗、保养和消毒可保证手术器械发挥指定作用并延长使用寿命。彻底清洗是对待消毒物品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保证灭菌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对器械清洗过程质量进行控制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有效措施。
器械使用后及时处理,是降低清洗难度、保证清洗质量的关键。器械回收后根据器械污染程度、器械类别、有无管腔、轴节等进行分类,再把分类好的各种器械采用多酶清洗剂浸泡10 min,使多酶清洗剂与器械充分接触,使器械上的污物软化,将其分解,若污染程度重的器械或污物已干结,应在高浓度多酶液下用毛刷局部处理。特殊感染的器械应放入有特殊感染标识的容器内,用2 000 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 min,再进入正常清洗程序。
手工清洗是通过物理的方法,在流水及与器械污染相匹配的洗涤剂中,用专用刷子或海绵去除黏附在器械上的污物,已达到清洁的目的[3]。手工清洗根据清洗器械的特点分为浸泡清洗和非浸泡清洗。其中浸泡清洗主要适用于污染器械的预处理;污染严重或有锈迹和残留血迹、分泌物的器械清洗;经过机械清洗无法洗净的或结构复杂、精密的器械。其操作步骤包括初步冲洗-多酶清洗剂浸泡-刷洗-漂洗-消毒-干燥。非浸泡清洗主要适用于不能浸泡在水中的器械和设备(如电刀、电钻等)及不能耐高温(93℃)的器械。其清洗方法是先用浸有清洁剂较柔软的棉布擦拭,然后再用另一块洁净的湿棉布擦拭,最后用75%酒精浸润的布擦干。
机械清洗方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物品消毒灭菌质量,降低工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目前在综合性医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院目前采用的是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和超声波清洗机。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的清洗过程是采用大流量循环泵,将循环水通过喷射臂产生旋转水流,对器械、物品有效地清洗,并对管类和瓶内物品进行内部清洗。在不同阶段,自动控制蒸汽阀,以对清洗舱内循环水加热至水温93℃,达到器械、物品高效消毒水平。快速式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主要适用于玻璃、碗、盆、盘、金属、塑料等的清洗、消毒和干燥。此外可借助不同的清洗架,完成各种器皿或管道类的清洗消毒,加之自动传送装置,减少了工作人员来回走动的时间,减轻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4]。超声波清洗机是利用超声振动在液体中产生的空化作用,通过高频率、高能量的声波撞击器械,使物品表面及缝隙中的污垢迅速玻璃脱落,达到清洁的目的。超声波清洗机适用于金属器械、外形结构复杂且多孔隙、穿刺针、大批量小部件等器械的清洗。尤其对那些手工不易清洗的多纹路、多沟槽以及金属管腔类器械清洗是目前最理想的清洗方法[5]。
(1)工作人员必须做好职业防护,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面罩、橡胶手套、防水围裙、专用鞋等)。(2)所有器械应打开,充分浸泡在50~60℃多酶清洗剂中。(3)多酶清洗液应现配现用,应视清洗液污染程度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应小于4 h。(4)清洗用水应符合饮用水标准。(5)清洗用的工具和设施用后必须每天清洗消毒,干燥备用。(6)超声清洗机在使用前应先运转5~10 min,以排除溶解的空气。(7)正确摆放篮筐内器械和物品,量适中,器械关节全部打开,器械上有锈时应先除锈。(8)每日清洗前检查喷淋清洗机,确保腔体和喷臂上无异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对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进行日常监测和定期监测。在包装前对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有无血迹、污渍、锈迹、水垢等进行目测或用带光源放大镜检查为日常监测。定期监测是每月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清洗质量,采用潜血试验和双缩尿残留蛋白测试法,并对结果进行记录。若检测结果阳性,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定期跟踪验证,做到质量持续改进。
去污区工作人员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慎独精神,且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熟悉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制度和各种清洗流程;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知识。积极参加有关清洗、消毒、灭菌知识的业务学习,对手术室或临床科室新购器械的清洗、保养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以保证器械清洗质量。
消毒供应中心是污染医疗器械和物品的集中场所,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部门,器械清洗质量是保证消毒灭菌的关键[6]。根据器械的材质和性能特点选择正确有效的清洗方法。医疗器械的彻底清洗是灭菌前期必须的工作,是确保灭菌质量的关键环节。我院消毒供应室通过加强清洗环节的质量控制,全面提升医疗器械灭菌工作的质量水平,确保了医疗安全。
[1] 李六亿,陈 箐.医疗器械的清洗与去污[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1458 -1460.
[2] WHO.Practical guidelines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 care facilities[M].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04:30 -31.
[3] 李 桃.器械清洗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09,11(21):246.
[4] 谢瑞燕.EASY350清洗消毒器对医疗器械清洗消毒效果的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5):103 -104.
[5] 李继红,蔡礼恒,魏 华,等.医疗器械酶洗应注意的问题[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9(9):1027-1029.
[6] 张瑞明.必美洁多酶清洁剂在消毒供应室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