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无菌技术”实训课课堂设计

2011-04-09 07:32:57陈巧力田芬霞谢秀茹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无菌实训过程

陈巧力 田芬霞 谢秀茹 董 楠 李 娜

·护理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无菌技术”实训课课堂设计

陈巧力 田芬霞 谢秀茹 董 楠 李 娜

“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基本措施,是护士必须掌握的临床基本操作技能。每个人都必须充分理解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具有无菌意识,正确掌握无菌技术,保证病人和我们的自身安全。传统的实训课授课方式为三段式,即“教师示教”、“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课后书写实训报告”三个步骤。这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比较被动,最关键的是教出来的学生考试容易通过,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遇到无菌技术操作不会灵活应用,无法在需要的时候或在实际情境中具体应用。

笔者以工作过程为研究角度和出发点,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并将教学行动与典型的职业行动进行整合,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每一项独立的无菌技术操作放在临床典型工作任务中,将学习领域细化为具体的学习情境[1],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教学情境,由学生主宰课堂时间,教师起到一个引领者的作用,强化学生无菌观念。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在行为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无菌观念。现报道如下。

1 实训课前准备

1.1 教师布置典型工作任务

在实训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无菌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教师将课堂讲到的“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无菌容器的使用”、“无菌溶液的取用方法”、“无菌盘的铺法”、“戴无菌手套”、“无菌包的使用”六项基本操作技能融入到一个临床典型工作任务中,在实训课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完成任务,自主制定实施计划,自己组织实施。

1.2 提供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对“无菌技术”的认识毕竟有限,直接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肯定存在一定难度,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六项(每一项相互独立)基本操作的视频录像,为学生完成任务时提供一个参考依据。

1.3 开放实验室,学生自由练习

将任务布置给学生后,学生需要时间和场地去熟悉、完成“工作任务”,这就要求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不断的熟练掌握操作技能。

2 课堂设计

2.1 设定工作过程,指定学生操作

理论课后,通过复习,学生已经对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认识,但难免存在各种操作错误。教师在实训课伊始,安排学生完成所设计的任务,其他同学作为评委。即先让同学之间相互纠错,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以及无菌观念,找到共性问题,然后教师总结点评。

2.2 工作过程的设定

模拟场景为某内科病房。病人李某,气管切开术后。护士准备吸痰用物,然后携用物至床旁。此时护士听到痰鸣声,将听诊器置于病人胸骨上窝,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痰液瘀积在气道,应立即吸痰。护士戴无菌手套,准备吸痰。

完成此任务,需要打开无菌包,用无菌持物钳夹取无菌治疗巾铺无菌盘,盘内置治疗碗2个,1个盛放无菌吸痰管数根,1个盛放无菌生理盐水。吸痰时带无菌手套进行操作,防止感染。

学生在完成此项任务中,考察了“无菌包的使用、无菌盘的铺法和打开,无菌容器、无菌持物钳的使用,取用无菌溶液的方法,戴无菌手套的方法”六项基本操作。这样弥补了以前练习只注重“铺无菌盘”,而没有注意“打开无菌盘”操作技能的缺陷,真正注重技能的实用性。同时,教师可在任务完成后就此项操作进行理论拓展,如“铺好的无菌盘有效期多长时间?”、“操作后污染手套如何脱下?”等。

2.3 教师展示、讲解操作要点

结合同学的具体操作和评委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讲评。正确的予以肯定,错误的进行纠正,结合讲解操作要点,为学生提供一个规范的操作标准,并进一步引进正确操作过程的演示。

2.4 学生巩固练习

在教师讲评纠错的基础上,学生在模拟的工作过程中反复练习无菌技术操作,改正错误手法,熟练掌握无菌技术操作技巧。

3 课后作业

由于课堂留给学生“纠错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技能操作”的时间很少,所以课下布置新的作业,进一步强化无菌观念。因为在所有“无菌”中,手术室中对无菌的要求最为严格,所以通过手术室的无菌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

任务:手术室中。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打开敷料包,并向无菌区内放置无菌手套、一次性引流管、电刀等物品。手术过程中,需要大块方巾建立无菌区域,此物品在无菌包内,巡回护士传递。

此项任务中,同时运用了“无菌包的使用”、“手上开包”等教材上已有的技能。具体如何向无菌包内添加一次性物品,需要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进行解决。学生利用开放的实验室,课后复习,强化练习,加强无菌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样,通过两个临床工作过程,练习了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运用无菌技术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强化了无菌观念。

4 讨论

“无菌技术”是护理人员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护理人员必备的专业技能之一。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被掌握[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堂设计,增强了护理专业学生对无菌概念的理解,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融知识传播与能力培养为一体、融理论学习与实践为一体,提高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无菌技术”实训课课堂设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将其放在典型临床工作任务中,锻炼了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国务院明确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的要求。

4.2 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实用性

在教学中通过“任务”引领学生学习,避免了枯燥的技能练习,使学生不仅仅知道怎么做,还知道了为什么做,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而且学生在分析任务时可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如“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痰液淤积时的临床判断”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长知识,积累经验,熟悉工作过程[3],弥补了“由于学科体系课程导致的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分割,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分割”[4]的缺点。同时,在任务完成时,教师可结合临床,插入如“向无菌包内添加一次性物品的方法”等临床现在使用而教材没有的技术,使“实训”更具有实用性。教师通过理论拓展、提问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程度,改变了以前“边说边做”,操作不连贯,而且不知具体怎么使用的现状,达到学为用的目的。

4.3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学生由过去的以被动的听、练为主,转到了自主参与式的以学、练为主,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的习惯,更好地唤醒了学生的潜能,在“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5]。从而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6],变被动学习为学习的自我设计者、主导者,长期坚持势必成为发展能力的源泉[7]。

[1] 散晓燕.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45-47.

[2] 刘先梅.模拟病房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7):30.

[3] 刘 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21):51 -53.

[4] 白 义,张育频,李幸平.对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探讨[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16 -18.

[5] 汤丰林,申继亮.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J].比较教育研究,2005,1:73 -77.

[6] 杭 丽,邱 萌.PBL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尝试效果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75 -76.

[7] 倪国华.临床护理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8,8(6):55 -56.

10.3969/j.issn.1672 -9676.2011.05.043

061001 河北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陈巧力:女,本科,讲师

本课题为沧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编号:200922012

2010-03-01)

(本文编辑 王亚芹)

猜你喜欢
无菌实训过程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 03:54:58
圆满的过程
商业评论(2014年11期)2015-02-28 04:35:20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应用探索
无菌服洗衣机
机电信息(2014年35期)2014-02-27 15:54:33
无菌服洗衣机
机电信息(2014年20期)2014-02-27 15: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