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惜金
网络歌曲流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吴惜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歌曲迅速蹿红并受到大众的喜爱。作为网络歌曲的主要受众,青少年不可避免地受其影响。网络音乐时代,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针对网络歌曲流俗化的特点,努力消除其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不良冲击;同时,利用优秀作品对青少年进行德育。
网络歌曲;流俗化;青少年;德育
所谓网络歌曲,即主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并得以流传的歌曲。网络歌曲流俗化,指网络歌曲具有通俗易懂、艺术性较低、大众化的倾向。首先,不同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高难度的唱腔,网络歌曲朗朗上口,旋律简单易学。歌迷不需要通过专业的学习和训练,几乎听几遍下来就可哼唱自如,音乐人李广平如此评价网络歌曲“有一两句特别卡拉OK,谁都可以哼一两句”。其次,网络歌曲取材贴近生活,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再次,网络歌曲的歌词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网络歌曲作为新鲜事物,以其流俗化吸引着追求新鲜的90后、00后的眼球,并对他们产生了双面的影响。
1.提供了宣泄情感、释放压力的渠道。
相比其他艺术形式,音乐对人的心理能产生更为强烈、深刻的影响力。“听众对于作品中的情感表现不是以被动的方式来接受的,而是以主观能动的态度来体验的”。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人们的感情被音乐唤起,随着音乐的运动而起伏,并在其中得到精神满足。网络歌曲着眼于日常生活的取材,听众在听到歌曲的时候感觉是为他(她)而写的,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如“给心情放个假,现在就出发。拍拍肩,拍拍肩,烦恼放一边。去休闲,去休闲,给自己空间。”(《给心情放个假》)描述的就是中学生面对着堆积如山的作业,深感压抑,幻想着能将学业的负担放下,轻轻松松享受假期,真实地抒发了孩子的心声。不得不承认,当代的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背负着考试和就业的压力,让他们无时无刻渴望着能够释放压抑的情绪。网络歌曲以其独特的魅力,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轻松心情、调节情绪的渠道。
2.激发创新精神,展现自我。
网络歌曲的兴起,给广大富于创造精神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一方面他们在当中展示自我风采,积极在互联网上传自己的音乐作品,踊跃参加各地举办的网络歌曲大赛,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赢得了人们的欣赏;另一方面,互联网上丰富的网络歌曲资源也为青少年学习音乐知识提供了新的素材和动力。
3.增加融入社会的机会。
对于青少年来说,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融入社会的第一步。网络歌曲通俗易懂,一方面网络歌手借助歌曲将对生活的体会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他们窥见社会的一角。另一方面,在参与网络歌曲创作过程中,青少年对社会的认知也逐渐丰富,能够为今后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提供有利机会。
1.冲击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网络歌曲良莠不齐,当中不乏一些恶俗化的“口水歌”。2007年中国音乐家协会在北京召开了一场以“抵制网络歌曲恶俗之风”为主题的座谈会,徐沛东、阎肃、谷建芬等知名艺术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下网络歌曲淫言秽语、宣传色情,夸大社会黑暗、扭曲社会现实等恶俗之风,他们还集体在现场签订了一份抵制恶俗网络歌曲的倡议书。同时,在网站上也由众多网友评出了“十大恶俗网络歌曲”,例如《那一夜》的歌词让人产生联想,很多人暗讽这是“一夜情”歌曲;《我爱人民币》中“我喜欢游戏,炼金术在升级。我酷爱体育,买不起健身器。我想要爱情,缺钱没力气。只要努力赚钱,不要再怀疑”这样带有明显拜金主义的歌词,无疑会误导青少年,让他们觉得无节制地玩游戏并没有什么不对,而爱情也可以用金钱买来。这些恶俗的网络歌曲在青少年中传唱,会使得幼小的心灵和灵魂过早地受到污染,不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诱发青少年厌学、早恋。
近几年不少网络歌手纷纷走红,不少90后、00后也幻想通过网络一夜成名。青少年自控能力差,过分追逐网络音乐势必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日常生活中,大众接触的常常是一些表现男女爱恨情愁的歌曲,像庞龙《两只蝴蝶》里“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飞跃这红尘永相随”;胡杨林《香水有毒》里“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是你赐给的自卑”等。这样的歌曲容易诱发早恋情结,使青少年陷入哀婉缠绵的狭小天地,影响学业。
孔子认为教育“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提倡“致乐以治心”。孟子也说“仁言不如仁(乐)言之入人深也”,认为音乐比仁人之言更能影响人心。事实上,音乐不仅具有育人功能,它也是人才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这不仅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其知识、修养是不完善的,只有具备高雅审美情趣才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此外,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和听觉神经传入人体中,刺激人的生理节律,能引起人体的某些组织、结构发生生理反应。心理学家尤斯林和斯洛博通过对数百名志愿者的研究表明,舒缓低沉的音乐使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而欢快高亢的旋律使人兴奋,这两种旋律结合在一起,引起人们情绪的起伏。正因为音乐可以激发情绪,影响人类的情感活动,所以人们常常把音乐教育当做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我们也大可利用优秀的网络歌曲吸引青少年,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一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优秀的网络歌曲,激发学生学习优秀网络歌曲的兴趣,在音乐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下,熏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作歌曲,将作品上传到学校网站或者互联网,让他们化被动为主动,互相学习交流。学生由网络歌曲的受众变为网络歌手,不仅创造才能得到了发挥,满足了成就感,也能让他们提高主人翁意识,更自觉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的数据显示,80和90后人群分别占网民整体的28.6%和21.5%。作为中国网民结构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网络音乐应用使用率分别为86.7%和89.9%。网络歌曲充斥着青少年的生活,因此消除低俗网络歌曲对青少年思想的消极影响也尤为重要。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青少年提高对流行文化的鉴别和欣赏能力。首先,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报纸期刊、学生社团、读书讲座等各类校园宣传的活动进行引导与熏陶,引导学生追求进步的、高品位的文化。其次,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充实青少年的生活,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拓展自我的生活空间。再次,让学生大量接触民族音乐、交响乐等高雅音乐,通过学习高雅艺术来引导学生欣赏网络歌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
2.家庭发挥好基础教育的作用。
健康的家庭音乐教育环境,对提高青少年的音乐文化素养和培养青少年高品位的生活情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父母应该为青少年创设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使青少年能够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当年孔子听《邵》乐而余音绕梁三日,可见高雅优美的音乐熏陶对孩子高尚人格养成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3.文化宣传部门加强对网络歌曲的监控。
网络文化问题其实是现实问题,铲除社会垃圾文化滋生的土壤,网络文化自然也会得到净化。因此,广播电影电视、文化、出版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坚持正面引导和加强监督相结合,加强对社会文化环境的综合整治。规范媒体的传播行为,对于传播淫秽、恶俗网络音乐作品的媒体进行严厉惩罚。公安、工商等部门要不断推出技术更先进的网络监控软件,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对网站的管理,为孩子们营造一方网络净土。
事实上,网络歌曲只是网络文化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网络文化是一种高度开放、共享的文化。一方面,网络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青少年能够接触大量的信息、接触不同的文化和思想,有利于青少年多元化观念的形成。另一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对于自我监控能力不强、极富好奇心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其隐蔽性、无约束性和虚拟性,容易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网络歌曲流俗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也是如此。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利用优秀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强大吸引力来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唤醒青少年自身的美学觉醒和道德重建,以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品位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远离不良网络歌曲,免受其害。另一方面,我们又要从源头上控制恶俗网络歌曲流入青少年的生活,学校、家庭、文化宣传部门和全社会各个行业都要为此付出努力,多渠道、多方面地为下一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消除网络歌曲流俗化对青少年造成的不良影响。
网络歌曲本质上是一个新兴事物,其存在和发展必然要有一个历史过程。今天,我们的生活时刻面临着网络传媒的冲击与挑战,我们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也没有必要去阻隔。而是应该结合网络时代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让网络成为开展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
[1]苏振芳.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王岗峰.美育与美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3]金兆均.关于网络歌曲的断想[J].人民音乐,2007,12.
[4]崔慧子.网络歌曲“恶俗”风波之思[J].星海音乐学院院报,2008(2).
[5]蔡音颖,叶亚玲.网络歌曲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J].宁波大学学报,2007,29(4).
[6]张杰夫,吴佳颖.试论网络音乐对大学生的影响极其应对[J].贵州学院院报,2008(24).
[7]2008—2009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EB/OL].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45132193d646_1.Html,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8]徐沛东.关于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EB/OL].http://lianghui.workercn.cn/contentfile/2009/03/13/074449109784600.html,中工网.
[9]黄澄清,江小鱼.谈净化网络歌曲[EB/OL].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6367918.Html,人民网.
Impact of Prevalent Network Songs on Teenagers
Wu Xijin
With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the network songs adored by the masses,especially the young people .The impact of prevalent network songs on young people has two aspects.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for the young people can eliminate its negative effect.At the same time,moral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s would be appreciated.In a word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make the network 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moral education.
network songs;prevalent network songs;adolescent;moral education;teenagers
G41
A
1672-6758(2011)12-0029-2
吴惜金,在读硕士,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邮政编码:350007
Class No.:G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