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月,徐 涛,孟 锐,葛晶晶,段文飞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2.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员培训中心,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医药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对我国医药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随着跨国制药企业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凸显,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售金额以实际汇率计算,比2008年增长了7.0%,达到8 370亿美元,其中北美医药市场总容量为3 221亿美元,欧洲为2 476亿美元,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为1 026亿美元,拉美为458亿美元。以恒定汇率计算,2004年至2009年间医药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北美为5.2%,欧洲为6.6%,而亚洲、非洲、澳大利亚高达13.9%,拉美为12.7%[1]。
据预测,在未来5年,亚洲、非洲、澳大利亚和拉美新兴市场将以12%~1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而北美和欧洲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将为3%~6%[1]。世界医药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转移,将出现17个新兴市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8年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购买力平价(PPP)将新兴市场主要分为3个等级[2]:第1等级,中国,2008年GDP 8万亿美元,医药市场价值增长额2008—2013年400亿美元以上;第2等级,巴西、俄罗斯、印度,2008年GDP 2万亿~4万亿美元,医药市场价值增长额2008—2013年50亿~150亿美元;第3等级,委内瑞拉,2008年GDP低于2万亿美元,医药市场价值增长额2008—2013年10亿~50亿美元(主要受不寻常的通货膨胀和币值变化影响),其他依次为波兰、阿根廷、土耳其、墨西哥、越南、南非、泰国、印度尼西亚、罗马尼亚、埃及、巴基斯坦、乌克兰。IMSHealth 2009年10月发布的市场预测报告显示,预测到2011年,上述国家将占世界医药市场比例的12%,2006年至2011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会达到20%以上[2]。
2.1 现状
进口:据统计,进口药品占我国医院药品销售额的17%,在华外资企业生产的药品占我国药品销售额的34%,这两部分合计占我国药品销售额的51%;在一线城市,外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60%;三资企业对我国医院的利润贡献率约为70%;近年来,一些跨国制药企业已开始向基层医疗机构派出销售代表,抢占了16%的三线城市药品市场[3],且进口药品品种多为高端产品,如抗肿瘤、糖尿病、心血管药等产品。
出口:我国药品出口大多是低附加值的原料药,制剂出口也仅限于低端产品,如抗生素、中成药、维生素。1999年至2009年8月持续跟踪的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典型制剂类药品出口总额为11亿~12亿美元,进口总额为30亿~40亿美元,逆差达20亿~30亿美元。2009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分布见表1[4-5]。
医药产业规模:我国制药产业整体发展速度较快,但企业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高、产能过剩特点突出,没有世界级领先的医药企业。根据《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不同企业规模构成及其工业总产值份额图如图1[6]。
表1 2009年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分布表
图1 2008年不同规模企业构成及其工业总产值份额图
2.2 变化
我国已具备了比较雄厚的医药工业物质基础,医药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为2.7%,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扑热息痛等大宗原料药产量及制剂产能均居世界第一。我国药品出口额占全球药品出口额的2%,年均增速已达20%以上,国际平均水平为16%。与此同时,我国药品市场地位不断提升,占世界药品市场的份额已由1978年的0.88%上升到2008年的8.25%[7]。据IMShealth预测,2011年至2013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3大制药市场。目前,我国医药市场已渐渐成为新兴市场的主导力量。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8 500亿元资金的注入,医疗保险的大面积覆盖,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建立,将产生更大的医药市场,主要表现在非处方药(OTC)和第三终端的扩容。但是,我国医药市场处方药占大部分份额,而跨国企业品牌药又占处方药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并且大有扩张之势。
在全球医药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下,我国医药产业贸易逆差严重,所进入的市场大都局限于亚洲和非洲,尚没有打开的美洲市场,且出口亚非市场的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而我国医药市场又进一步扩容,跨国制药企业早已针对我国市场调整了产业政策。
作为市场漂移的主要推动者,跨国制药企业全球化攻势势如破竹。跨国制药企业通过合并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仅2009年就有10多家大型制药企业进行合并,竞相抢占中国医药市场,不仅占据高端市场,且开始涉猎第三终端;其研发中心进入我国,导向也越来越根据本地需要进行调整。而全球医药板块将向新兴市场漂移,尤其是我国医药市场表现突出,这块大蛋糕已经吸引了众多跨国制药企业的眼球。如果不积极采取措施,全球化结果只能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两极化更加明显。通过对我国医药产业现状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药产业处于弱势地位。如果政府不加以一定程度的扶持,让市场自由发展,我国医药产业安全将面临着严重威胁[3]。在确保本国市场的前提下,通过与跨国企业合作,扩张国际市场已成为医药产业的必然选择。因此,我国医药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4.1 健全立法理念
立法宗旨是一部法律的灵魂,由于我国《药品管理法》立法宗旨的设计缺陷,导致其缺少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立法理念,而我国医药产业政策的调整需要法律层面上的保障。
4.2 调整产业政策
美国作为提倡完全自由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对经济干预的代表国家,但在争夺世界市场时却背道而驰,不但没有不加干预,相反,为了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不断地加强政府干预力度。如:成立“全国出口战略委员会”,制订全方位的出口战略;建立出口协助中心,给予全方位的资金支持;强化政府对出口的干预,积极倡导、开展国际经济外交;通过签订双边、多边协定,促进出口;以国家立法打开他国市场[8]。相比之下,我国虽然在引进外资方面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在医药产业扶持政策方面却缺乏投入。
4.3 支持创新研发
新药研发是核心竞争力之一。事实证明,在国际标准非常苛刻的大环境下,单靠企业来进行创新存在较大的难度。更何况我国制药企业研发能力普遍不高,而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加之跨国制药公司为缩短研发周期,获得更多的专利,蓄意收购国内创新型企业和技术项目。如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生研制的治疗老年痴呆的石杉碱甲衍生物(ZT-1),该药被誉为“可能震撼全球的重磅炸弹级在研新药”,在欧洲6个国家完成了Ⅱ期临床试验,很可能成为打入国际市场的我国自主创新新药,但由于无法承担高昂的国外临床试验费用,而不得不将成果转让[9]。因此,国家应该对有研发能力的企业进行大力扶持,避免技术的逆向扩散。
另外,在新药研发中,新化学实体已经越来越难被发现。美国和欧盟也深谙此道,故他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植物药的限制。对我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国家应利用中药数千年的经验医学优势,来对其进行新药研发支持。
4.4 发挥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
行业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是政府管理对外贸易的外延,协助政府,发挥着政府难以起到的灵活作用;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利益的代表,协助企业解决贸易纠纷,进行贸易仲裁,协助企业和政府开拓并调整国际贸易关系。现阶段,我国医药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在医药产业中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医药行业数据统计、信息调研滞后;在提高企业人员素质方面,也仅限于培训,在行业准入中没有否决权和约束能力;不能很好地代表企业利益。为此,要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真正成为企业利益的代表。
4.5 重视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是企业保护自己的有力武器,随着入世的深入,我国医药业内人士已经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但由于知识产权源自西方,主要是针对新技术、新产品、新知识的保护,对中医药、传统医学来说,如何做到全面保护尤为重要。比如韩国与我国制定针灸针的标准;日本无偿地开发《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药略》的古方;随着人才向跨国企业流失,中药炮制技术的泄露等,使我国中医药未能得到全面的保护。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必须积极应对,利用知识产权保护,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必须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技术人员保密和反窃取安全教育,尤其需要加强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参加涉外学术交流会议及网上资料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尽快做好知识产权制度的本土化,使其尽快为我所用。
82196332(电子信箱)mengrui@hljcm.net。
[1]郭晓丹.全球医药板块将发生漂移[N].医药经济报,2010-05-03(8).
[2]Jan-Willem Eleveld.中国与医疗市场格局变化的先兆[DB/OL].IMShealth,2010-07-14[2010-09-10].http://www.imshealth.com/ portal/site/imshealth/menuitem.8636d40ec3d5d4a09272f1809418c22a/?vgnextoid=c62a3be0204d9210VgnVCM100000ed152ca2RCRD&vgnextfmt=default.
[3]贾 岩.医药行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项目组谈医药产业安全:最大难点是“既要守摊子还要走出去”[N].医药经济报,2010-01-18(1).
[4]方剑春.出口品种多为低端品种 剂型、产品设计理念落后中国制剂国际化之路仍漫长[N].中国医药报,2009-11-09(1).
[5]曹 钢.对外贸易求解六大问题[N].医药经济报,2010-02-12(4).[6]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报告(1949-2009)[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17-19.
[7]中投顾问.2010-2015年中国医药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J/OL].[2010-09-10](2010-05).http://www.ocn.com.cn/reports/2006179 yiyao.htm.
[8]王厚双,刘向丽,解东先,等.国际贸易摩擦:理论、法理、经验与对策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6-7.
[9]杜德斌.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