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子芳,杨方英,刘丽华,俞新燕,干 群,戚雅君
(浙江省肿瘤医院,浙江杭州 310022)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之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1]。美国设有专职静脉输液护士完成静脉输液治疗[2]。肿瘤专科医院除了普通输液、抗感染、支持治疗外,还要进行静脉化学治疗,因此静脉输液治疗存在较大的风险。为了提高静脉输液治疗技术和管理静脉输液治疗的不良事件,2008年8月,本院成立了静脉管理小组,实施静脉输液管理,现将小组的工作实践和效果介绍如下。
1.1 成员组成及条件 小组成员需具备大专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的注册护士;具有全面的临床医疗护理知识、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各种静脉导管护理的丰富经验;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和管理能力;有接受新技术、新业务的能力和愿望;有较强的科研能力[3],能查阅相关英语文献,以往有护理论文发表。采取自愿报名、双相选择原则,成员分别来自各护理单元的护士,由各护理单元护士1人及护士长3人共28人组成,设小组长1人,由科护士长担任,设秘书1人,由其中1名护士长担任,各大科片设1名协调员。各护理单元的护士长对所管辖护理单元的人选有决定权。
1.2 小组分工及职责 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每月学习半天的内容和授课老师,收集和归总各类信息,和临床药师沟通、联系及其他对外交流;秘书负责建立小组通讯薄、组员之间的信息联络工作,包括给各组员分发课件和邮件;协调员负责各大科内5个病区的信息资料收集并及时递交给组长,检查科内小组成员的工作。小组职责:制定各类静脉治疗规范,如修订静脉输液操作技术、化疗药物输注静脉管理、肠外营养输注、中心静脉置管维护等规范;制定静脉管理持续质量改进方案;负责监测和收集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和药物治疗不良事件的资料,并向相关主管部门反馈,协助管理,做好预防;负责与临床药师的沟通与联系,负责研究、解决静脉输液质量方面的重要问题。护理部对小组起监管、督导作用。
1.3 小组成员培训 邀请资深老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包括:静脉输液知识的理论培训[4];护理会诊技能培训:对患者静脉和全身情况的评估,根据治疗方案进行静脉管理,根据药物pH、液体渗透压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液通道;沟通技能培训:除理论授课外,实地观摩沟通技巧好的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信息管理技能培训:要求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技能及信息资料库查询方法。此外,安排小组成员参加省静脉输液护理学习班培训。通过学习,逐步提高静脉管理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
2.1 建立静脉管理小组成员值班会诊制 由组长统筹安排小组成员双休日和夜间的值班会诊,24h内随叫随到,并在院内值班表上公布值班人员名单;值班人员对疑难重症需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进行评估、实施操作,协助解决疑难问题[5],并做好相关教育指导和记录。
2.2 建立中心静脉置管的信息化管理 为了观察随访,做好感染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为患者提供全程服务,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的资料存入电子信息库,护理部、院感科、门诊及其他各科室均可查到相关数据。
2.3 规范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 对化疗患者实施系统化静脉管理,根据化疗方案和化疗药物确定患者静脉治疗的工具与途径选择。发泡性、刺激性药物选择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需要接受多个疗程化疗的患者,评估静脉能否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PICC),并与置管室联系安排患者完成置管,对需进行CVC置管者,请麻醉师或有资质的护士穿刺置管,并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和维护的宣教,进行持续护理质量跟踪。非发泡性化疗药物必须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2.4 参与临床药师对安全用药的管理 药物不良事件(adverse drug,events ADEs)是指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医学事件,但不一定与该药物治疗有因果关系[6]。小组成员参与预防和管理ADEs,在出现药物输注不良反应或可疑不良反应时及时与临床药师联系,提供正确的用药信息,包括药物储存、药物配制、输注速度、避光措施、现配现用等是否按要求正确执行,配合药师参与解决实际问题。请药师定期给小组成员进行新药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
2.5 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设立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监测表,监测静脉炎、静脉输液渗漏、药物输注不良反应、导管相关性感染、药物配伍反应情况等。发现严重不良事件24h内报告,每月对全院的不良事件进行汇总,根据不良事件报告分析、查找原因,建立预防措施,保障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实施。
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侵入性治疗,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7]。建立静脉管理小组,有效地控制了不利因素,保证静脉输液治疗质量,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科研素养,可促进临床静脉输液治疗的健康发展。
3.1 提高了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静脉管理小组成立以来,组织学习及授课14次,约42学时,到课率>90%,对小组成员的专业知识在培训前后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由平均73分提高到92分,操作技能都达到优良水平;小组人员在大科内、病区内给其他护理人员、患者讲课,重点突出,通俗易懂,都受到了好评。
3.2 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护士主动进行静脉管理和有效质量控制,非发泡性药物外周静脉化疗使用外周留置针从40%提高到100%;化疗外渗由以往年度10例以上下降到年度4例;中心静脉置管所有数据实行信息化管理,对静脉炎、血栓、导管相关感染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和改进护理措施,使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据统计,2007年并发症发生率为21.32%,2009年为7.6%;在病床总数不变的情况下,PICC置管数量明显提高,2008年平均每月126例,现在平均每月235例。
3.3 提升了药物治疗不良事件的管理能力ADEs的发现者一般都是临床护士,以往护士发现后报告医生,再由医生上报给临床药师,有时医生由于工作忙,或者对ADEs不够重视,经常会发生漏报情况,现在小组护士发现ADEs后报告医生的同时报告临床药师,使临床药师在第一时间深入临床鉴别和掌握资料,药师能够及时将ADEs上报上级主管部门,使本院在本市医疗机构不良反应监测排名由40名左右提高到10名左右。
[1]李秀丽,英慧琴.改良静脉输液排气法临床应用体会[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7):96-97.
[2]杨静,贾锐,齐培,等.静脉输液小组在临床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5,5(9):30-31.
[3]李蓉梅,袁玲,陈湘玉,等.静脉输液导管护理门诊的建立与实践[J].护理学报,2010,17(1A):32-34.
[4]花蕾,李淑迦,徐艳,等.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9-540.
[5]章小飞.会诊小组在中心静脉置管及维护中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08,7(1):62-63.
[6]Papaconstantinou AD,Fisher BR,Umbreit TH,et al.Effects of betaestradiol and bisphenol A on beat shock protein levels and localization in the mouse uterus are antagonized by the antiestrogen ICI 182780[J].Toxicol Sci,2001,63:173-180.
[7]李欣欣,刘仲梅,张全英,等.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管理[J].吉林医学,2006,27(2):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