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丽刚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卢丽刚
(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我国广大农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新农村建设中,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却令人堪忧。建议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在拆除农村老屋时应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与建设和谐新农村有机结合起来。
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04-2010年红色旅游发展规划》中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革命纪念地、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也包括具有红色文化背景的现代红色节庆活动、红色旅游产品等。
在中国革命过程中,由于敌强我弱,敌人长期占据城市,中国革命不得不在农村长期积聚力量,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因此,广大的农村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的起点,是中国革命赖以生存的根据地。中国人口的主体是农民,他们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最深重的受害者,因而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最具积极性[1]。在战争年代,广大农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提供了坚持长期斗争所需要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战争资源,为夺取人民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广大农村进行的革命斗争,不仅形成了众多的战场遗址遗迹、革命旧址旧居等,也孕育了宝贵的革命精神,这一切就构成了农村的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政治资源,是我国不可再生的、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处红色旅游资源都见证了一段光荣而伟大的革命历史或是蕴含了革命前辈们不朽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革命情操,凝聚着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精神[2]。是开展红色旅游的载体,是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特殊课堂,是激发中国人民爱国情怀的精神财富。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对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广大农村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文化意义,也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它完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很多发展机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颁布6年来,我国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已接近13亿人次,年均增长18%,综合收入接近4 000亿元[3]。由于红色旅游资源绝大多数分布在广大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必然惠及农村。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红色旅游事业中已经在老少贫穷地区建设红色旅游重点区域公路数千公里;新建、改扩建边远地区支线机场,延安、井冈山、百色等12个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航线60条;123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有106个建设了铁路停靠站。这一切都直接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建设。
在红色旅游富集地,当地农村在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同时,也积极开展绿色旅游资源、古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拓展出了五彩之旅,即红色的朝圣之旅、绿色的观光之旅、蓝色的休闲之旅、金色的成功之旅、古色的民俗之旅。这样,不仅拓展了旅游产品和项目,延长了旅游消费链,也为解决农民就业提供了大量的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民都将新房建在村子的外围,而村里的老民宅依然保留,或留给老人居住,或堆放一些杂物等,农村出现“空心村”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现状令人堪忧。
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安徽金寨县境内的汤家汇镇姚氏祠有一处红军邮局旧址,这是一栋清代建筑,1998年被安徽省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竟被人用来堆放杂物。同时,由于白蚁的蛀蚀等原因,整栋房子木结构部分已经腐朽,亟须抢修[4]。
在福建省永安市西南部的小陶镇石峰村,五处废弃的农村老房子墙壁上,至今保留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留下的70多条标语和一幅红军抗日漫画。
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只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重视红色旧址、旧居本身的保护及其周边控制性保护区的环境整治。
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β-半乳糖苷酶的活力不断降低,这是因为各发酵乳中乳糖经过β-半乳糖苷酶的分解产生的乳酸,抑制了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说明β-半乳糖苷酶活力高的菌株能产生更多的乳酸[26]。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高低都可能有效缓解乳糖不耐症,但β-半乳糖苷酶的酶活力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有研究表明β-半乳糖苷酶与酸奶的后酸化有关[27]。
毛主席作长冈乡调查的旧址位于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内,早在1987年就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课题组成员调研发现,就是这么一个珍贵的红色文物,却已到了破陋不堪的地步,新修的一条水泥公路,几乎是紧挨着这栋土砖砌成的旧址,违章的交通事故一旦发生,随时都可能将其刮倒或撞倒。
在江西省崇义县偏远山区有一处上堡整训旧址及朱德同志旧居。1927年11月上旬,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在上堡进行了著名的“上堡整训”。“上堡整训”与之前发生的“天心圩整顿”、“信丰整纪”、“大庾整编”中共党史学界称之为“赣南四整”。在我军初创时期,“赣南四整”与“三湾改编”都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组成员调研发现旧址的大门口修了一条水泥路,已经高过旧址地面1米多了。里面住着祖孙三代一大家子人口,在屋里烧饭烧菜,还有那老化的电线,一旦引发火灾,对旧址来说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毁灭性的损失。
在广大农村,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甚至处于无编制、无经费、无专业人员的“三无”状态,导致革命文物保护不力。
湖北红安县檀树岗乡的聂家祠堂是当年彭杨军政学校旧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缺乏专业人员和资金,大门上锁,墙上已经长着青苔,管理人员其实就是当地的一个村民。
在广大农村,一些烈士墓修建过于简陋,年久失修,无专人管理,那里荒草丛生,破陋不堪,正在遭受破坏。例如,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农村有两个大型原生态状的革命烈士墓群,埋有苏区时期牺牲的烈士遗骨3 011具,那里的烈士墓至今没有得到修建。
据国家民政局统计,我国有老区的县有1 389个,占我国农村的绝大多数。在我国农村革命老区,由于交通十分不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有许多还是国家级贫困县。因此,地方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用于发展红色旅游的资金十分有限,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开发、管理、整合力度不够,服务配套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及其附加产业相对落后。
在农村,广大农民知识匮乏,信息闭塞,保护红色旅游资源的意识亟待加强。在湖南省安化县长乐乡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农民李财旺,1932年在江西当过红军,后来回家带回了一些红军文件和证件,珍藏了几十年直到逝世。他的侄媳在清理遗物时,把这些东西视为废物,一把火烧了,造成了不可补救的损失。这个案例说明,全社会尤其是有关部门要充实农村基层力量,加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宣传力度。
另外,在广大农村红色旅游资源还存在着多头管理、多级管理的现象。在同一个行政区内,旅游景点(区)的主管部门涉及的旅游、文化、宗教、文保等多方面且政令不一,导致红色旅游资源管理无所适从。以山体为主的属林业部门管理;以水系为主的属水利部门管理;而文物类和博物馆、纪念馆类属文化部门管理;烈士陵园类又属民政部门管理。
首先,要提高对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利用的认识,加强领导,加快形成政府强化领导、各级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保护新机制,构建县、乡、村革命文物保护联动屏障;政府要从繁重琐碎的日常经营中脱离出来,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监管力度,重点进行宏观调控和依法管理。其次,要加大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经费的投入,广辟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双赢的目标。再次,要不断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红色旅游资源,要进一步按照“资源互享、客源互送、线路互推、法律法规共建、人才互送、政策互惠、信息互通、节庆互动、交通互联、争议互商”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立和完善红色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区域合作机制。
依照新农村建设规划,许多农村老屋将会相继拆除。在拆除农村老屋时,应加大对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主动将红色旅游资源保护工程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之中。对一些红色旅游资源比较集中、保护价值比较大的农村老屋,就不能一拆了之,而应当对重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整体保护和开发。例如,江西省会昌县农村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且价值较高,该县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没有拆除这些农村老屋,而且还先后投入200万元,把筠门岭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邓小平旧居)、文武坝粤赣省委旧居旧址群红色景区,分别列为全县十大工程之一,正确处理好了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并使两者相得益彰。又如,赣南市寻乌县政府将澄江镇汶口村等一些“红军标语村”推荐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对这一批红军标语进行原址保护。
当然,对一些的确濒临倒塌的农村老屋,如果只是在其建筑物上留存红色标语或漫画等,则可采取揭取保护的方式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保护。例如,江西省南康市隆木乡瑞坑村濒临倒塌的农民旧宅中发现了11条红军标语,该市文化局组织专业人员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将11条大幅红军标语揭取保护了下来。该市文化局、文物局还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全面拍摄苏区标语漫画影像资料,并精选出40幅有代表性的苏区标语漫画照片,制作成展出版面,送进社区、校园和军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5]。
红色旅游属于“无烟产业”,十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利于我们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赢。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环境保护与红色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要使广大农民懂得“绿水青山”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也是创造“金山银山”的战略资源。在广大农村,河流山谷纵横交错,红色旅游资源大多散落在山区,这些山区往往又是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是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江河水的源头,如果在这些江河源头大兴土木,发展化工、冶炼、造纸等环境污染十分严重的第二产业,承载能力有限的生态环境用不了多久就有可能遭破坏。从全局来看,没有江河源头农村的“绿水青山”,便没有江河中下游大中城市的“金山银山”。[6]在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当地绿色旅游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开发利用,形成捆绑优势和整体优势,提高红色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延伸红色旅游产品的内涵。以“红色”为主要吸引物,带动本区域“绿色”、“古色”联动发展。
在革命战争年代,农村革命老区的地理位置是一种优势——因为,那里是敌人统治的薄弱地区,是共产党人在革命处于低潮时保存革命火种,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最佳场所。今天,在和平建设年代,农村革命老区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却变成了弱势。长期以来,农村革命老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那里的农民的收入水平低、文化层次不高,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形成极大挑战。从经济角度而看,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保护与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给广大乡村带来的不仅仅是直接的经济效益,更有长远的、潜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促使外来游客走进乡村、促进城乡交流。游客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将现代商品信息、科技信息尤其是现代价值观念带给了乡村的农民,让农民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致富意识得到提高。在保护与开发农村红色旅游资源中,还应当加强与发达沿海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契机。随着区域间交流合作的加强,沿海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人才逐步向农村转移。与此同时,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又将吸引沿海发达地区人们的眼球,沿海发达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往来将更加密切,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区域间将更加和谐。
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与促发展、谋和谐结合起来,与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全面和谐发展。
[1]石仲泉.土地革命时期的苏区和苏区精神[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4):4-10.
[2]卢丽刚.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R].北京:求是杂志社,2008.
[3]冯颖.红色旅游六年接待游客近十三亿人次[N].中国旅游报,2010-11-22(1).
[4]曹会勤,靳生.谁为大别山文物遮风挡雨?[EB/OL].(2005-03-25)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5]林艳兴.江西赣州:着力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难题[EB/OL].(2007-03-21)重庆农业信息网,http://www.cqagri.gov.cn.
[6]卢丽刚.科学发展观视阈中红色旅游的发展[J].求实,2010(3):91-94.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Lu Liga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13,China)
China's vast countryside is rich in red tourism resources.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the situation of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s a problem.The thesis proposes that government should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especially should increase protection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in dismantling the old house in rural areas,and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tection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and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resource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new countryside.
new rural construction;red tourism resources;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F590.7
A
1005-0523(2011)03-0110-04
2011-04-1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KS035)
卢丽刚(1965-),男,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为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