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玉龙, 梅翠竹
(蚌埠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安徽蚌埠 233030)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途径分析
齐玉龙, 梅翠竹
(蚌埠医学院精神卫生系,安徽蚌埠 233030)
人文素质大致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其本质。医学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医学既是一门科学,需要科技进步,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润,求真、求善二者缺一不可。文章通过介绍国内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现状,对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做了界定,阐释了人文素质教育途径主要有更新教育理念、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医德教育、提高社会认知、注重环境育人。指出人文精神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来体现,但人文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和强化人文信念,涵养人文精神,多层次、全方位培养人文素质。
人文精神;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伴随着人类科学主义泛滥的浪潮,医学教育越来越追求纯粹的技术与知识。但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人文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善和发扬,使得现代医学逐渐呈现出过于技术化、商业化的倾向,“医患失语”、医疗“机器化”现象日益突出,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发展出现失衡,医生“冷漠症”、医患关系紧张、医务工作者人文精神缺乏等现象越发严重。诚然,这种人文精神的缺乏有着社会大背景的原因,但是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的薄弱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德术兼备的医学人才已成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1]。
国内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是伴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潮流真正确立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医疗问题的凸显有力推动了相关问题的研究。关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学者们已基本达成共识,只是表述的角度和侧重不同。同时,学者们普遍认为,目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的力度和效果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学者认为,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薄弱,其原因主要在于人文素质教育观念滞后、课程设置不合理、课时不足、师资队伍不强、学校人文氛围欠缺等[2-10]。
因此,转变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观念和加强医学院校人文课程建设就成为学者们公认的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但是由于缺乏进一步的研究,使得这一方面的学术研究更多的停留于理论探讨层面,缺乏实践指导意义。
人文素质可分为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两部分。著名的生命伦理学家佩雷格里诺曾对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定义:医学人文素质包含了一种体现于医疗专业的各个方面,以人的价值为核心价值的精神。这种精神专注于对个体自由、尊严、价值和信仰体系的尊重,并且引导了一种感性的、有同情心的处理问题的方式[11]。因而,人文精神是医学人文素质的核心和本质。
人文精神常常可以通过一定的人文知识来体现,但具备人文知识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识是知道,人文精神是体道;前者是知,后者是行。人文知识,体之行之,才成为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说之写之,就成了人文知识[12]。”在医学院校学生中提倡人文精神,当然需要讲授必要的人文学科的知识,但知识的传授并不等于就是人文精神的传授。教学如果只停留在知识层面的介绍,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人文知识来树立和强化人文理念,并在实际的医疗服务工作中自觉地将这种人文理念加以应用。
正如世界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办学宗旨所说的那样:“我们需要在科学与人文之间创造更好的联系,其目的在于把二者融合为一种以科学和人文学科为基础而又不削弱任何一方的广泛的人文主义,从而能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所形成的障碍中找出一条道路来。”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做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观念转变的关键在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同时转变。具体而言,一是医学院校各级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变单纯地以医学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指导思想,树立促进医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培养目标中去;二是带教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应加强对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引导,把医德教育融入科学教育中,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构建课程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专业学习、临床见习、实习等不同阶段的教学侧重点,分阶段设置人文科学教育课程,使人文教育既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全过程,又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低年级以思想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教育为主,高年级以社会科学和艺术修养为主,构建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指导和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人文素养。同时,组织开设医学哲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等边缘学科课程以及社区卫生、医院管理等综合课程,促进学生充分运用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方法,正确认识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探讨与医学有关的若干问题及其发展规律,提高医学生的综合认知能力。
PBL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强调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发式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13,14]。该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掌握和实际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成效显著,已得到高等医学教育的普遍重视,获得了良好教学效果和反馈。在人文教育课程如医学伦理学课程中可以借鉴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引入问题、资料搜集、分组讨论、汇报评估四个阶段活跃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曾表示:“医学要回归人的医学。人的医学有科学技术和人文,总体来说是两条腿,科学技术必须有人文来支撑,如果人文变短,这个人是撑不住的[1]。”医学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人文精神是医学的灵魂。从祖国的传统医学到现代医学无不蕴含着人学思想。中医谓医学为“仁术”,誉医生为“仁爱之士”。“仁”即两个人,即医生和病人。中医的切入点是人,它要求医家对患者要诚,患者对医家要信。以“仁术”悬壶济世的医家,要具备高超的技术和高尚的品格,二者兼备乃“大医精诚”。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精湛的医学技术在所有的医学名家中体现出高度的融合与统一,如神农尝百草,高扬的就是人文的旗帜。如果在人文教育中,配之教师的加工和启发,赏析一些经典的医学美学思想,可以化繁为简,分而解之,将抽象化为具体,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弘扬“仁德与人性”,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自我概念增强,但是与认知能力发展并不协调。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他们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15]。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讨论一些热点问题及典型案例,如安乐死问题,器官移植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以及基因克隆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性病、艾滋病患者家属的健康权与患者隐私权冲突的问题等等,从而提高学生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关注度,激发他们对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案例分析过程中应加强引导,启发学生对社会上一些背离医学人文精神的“怪现象”进行理性思考,帮助他们深刻认识和分析这些现象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从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分析、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升华人文精神,铸造学生的人文观和价值观。
“对大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16]。”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具有深远意义[17]。
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培育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为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只有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外界所公认,才能独树一帜,具有竞争优势。独特的校园文化是神奇的,它使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特色文化不仅是学校的风骨,更是学校的生命。因而,创造自己独特的带有浓厚医学人文色彩的校园文化,是建设医学院校校园文化的重点。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坚持与时俱进,广泛吸收他校之长,继承传统而不保守,开拓创新而不猎奇[18],从而形成自身的教育优势。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心理尚未成熟,但自我概念已经增强。他们注意内省,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身,塑造自我形象,设计自我模式[15]。同时又十分强调独立,希望有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生活。学校应通过丰富多样的科研活动、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网络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打造综合立体的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寓更多教学内容于活动之中,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促使学子们自由交流讨论,碰撞出绚烂的思想火花,从而在他们无意识中涵养其人文精神。
医学的实质是对人的尊重关怀,对生命健康的珍爱。医学既是一门科学,需要科技进步,又是一门人学,需要人文滋润,求真、求善二者缺一不可[1]。救死扶伤的医学领域需要人文把关,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医学教育领域需要人文引领。医学高等院校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己任,应不断探索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当前,随着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教育手段的多样化,人文素质培养途径也在日趋丰富和完善,值得我们不断研究和实践,以进一步促进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更好、更紧密地结合,实现“医术”与“医德”的完美统一。
[1]韩启德.医学必须回归人文[N].科学时报,2006-08-24.
[2]黄学勇.医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19(6):103-105.
[3]李宇阳.关于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6):10-12.
[4]李卫中,刑建辉.大学生学习偏科现象探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2,(6):67-69.
[5]陈 奋.医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5):47-48.
[6]李雅梅,姚莉娜,洪 津.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5):4-6.
[7]达 建.深化医学课程体系,全面体现高等教育价值观[J].医学与哲学,1999,(4):41-42.
[8]韩慧霞.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探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7,9(4):223-224.
[9]徐朝阳,赵国胜,马立骥.从医学毕业生素质现状调查谈如何加强素质教育[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26(1):45-46.
[10]唐 文,谢松龄,庞康利,等.我国医学人文社会学科发展现状与探讨[J].医学与哲学,1998,19(6):295-296.
[11]王卫平.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回归[DB/OL].http://news.x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12/06/c_12850073.htm.
[12]涂又光.论人文精神[J].中国哲学史,1997,(l):8-10.
[13]刘 毅,李志超,牛 雯.病理生理学网络课程辅助课章教学的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学版),2005,7(6):576-578.
[14]韦宝平.案例教学法简论[J].江苏高教,2000,(1):126-127.
[15]雷智仕.我国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5):134-137.
[16]王义遒,金顶兵.文化素质教育几个问题的再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1997,(4):6-7.
[17]高 洪,田建国,徐艳国.大力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N].光明日报,2005-09-09.
Approaches to Humanistic Education for Medical Students
QI Yu-long, MEI Cui-zhu
(Department of Mental Health,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China)
Humanistic qua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humanistic knowledge and humanistic spirit,and humanistic spirit is its nature.Essence of medicine is the respect for human care and the treasure for life and health.Medicine is both a science and a human study,so it requires both sci-tech progress and humanistic complement.Neither truth nor goodness is dispensable for medicin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medical colleges,this paper makes a definition for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and summarizes the main approaches to it,including updat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improv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extending teaching methods,strengthening the medical ethics education,enhancing the social awareness and stressing on th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The paper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humanistic spirit is often reflected through certain humanistic knowledge,but humanistic knowledge does not mean the same to humanistic spirit.The aim of medical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to establish and strengthen humanistic beliefs,cultivate humanistic spirits,and improve medical humanistic quality of students through learning.
humanistic spirit;medical college;humanistic education
G40-012
A
1008-3634(2011)04-0109-04
2011-04-15
齐玉龙(1964-),男,安徽桐城人,教授。
(责任编辑 张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