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区域性缓释化疗的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2011-04-08 03:23
护理与康复 2011年6期
关键词:区域性氟尿嘧啶腹腔

徐 剑

(衢州市人民医院,浙江衢州 324000)

消化道恶性肿瘤由于症状不典型,多数患者确诊手术时已非早期,单纯手术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术后出现腹腔内转移和复发[1]。区域性缓释化疗与外周静脉化疗相比具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能有效杀灭或抑制手术脱落的癌细胞和随血液、淋巴液溢出的癌栓及一些肉眼未见的肿瘤残留、微小转移病灶、腹腔内游离癌细胞的种植等,从而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2,3]。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本院肿瘤外科对32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在行根治术或姑息性手术关腹前,予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缓释化疗,现将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1.8岁;胃癌16例,结肠癌8例,直肠癌6例,十二指肠癌1例,壶腹部癌1例;行根治术22例,肿瘤切除后局部肉眼残留7例(胃癌3例、结肠癌2例、十二指肠癌1例、壶腹部癌1例),姑息性手术3例。

1.2 区域性缓释化疗方法 在手术结束关腹前,用特殊穿刺针将植入用氟尿嘧啶缓释颗粒600~800 mg散布于手术野和均匀撒入可能有淋巴转移的区域及可疑亚临床肿瘤病灶区域,每一植入点植药<150 mg,两个植入点间距≥3 cm,吻合口浆膜面撒药50 mg,所有植入药物均以生物蛋白胶固定于给药部位。

1.3 结果 32例患者住院12~21 d,平均16 d; 1例死于十二指肠残端漏并发严重腹腔感染,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出院。本组存在腹腔分泌液增多、低热、局部疼痛,但无骨髓抑制和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2 不良反应观察与护理

2.1 腹腔分泌液增多 区域性化疗后,由于药物杀伤癌细胞导致细胞破裂、液化,以及机体对异物植入的体液免疫反应[3],可出现腹腔分泌液增多。因此,适当延长腹腔引流时间,严密观察和记录引流量、颜色和性状,保持引流通畅;引流液较稠厚时用等渗盐水低压冲洗,并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管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后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皮肤侵蚀;当引流量<60 ml/d,且引流液清淡时,可拔除引流管,必要时缝闭腹腔戳孔。本组患者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7 d,平均5.5 d,总引流量200~800 ml,平均405 ml;1例患者术后当天腹腔引流液>300 ml,做好置管周围皮肤护理,取引流液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予营养支持,引流液逐渐减少,术后7 d拔除引流管。

2.2 低热 手术创伤及氟尿嘧啶缓释剂腹腔内植入可引起发热,一般低于38°C,多由于组织破坏分解、局部渗液、血肿吸收及化疗药物杀死癌细胞产生内毒素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所致,不必特殊处理,1周内体温可恢复正常。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 d内每天测体温3次,当体温持续上升或恢复正常后又升高且高于38°C,伴有脉率快、疼痛不减轻或加剧,可能发生创口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及时报告医生。本组3例患者术后体温38.8°C左右,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及时更换创口敷料,注意无菌操作,7 d后体温恢复正常。

2.3 局部疼痛 由于区域性缓释化疗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刺激,释放致痛物质如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等引起。氟尿嘧啶是对人体刺激很小的化疗药物,其植入剂使用后一般局部疼痛几天内消失,易与手术引起的局部疼痛混淆。持续1~3周的局部疼痛通常与药物相关,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4]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对评分<5分者进行指导,应用分散注意力、松弛术、音乐疗法等缓解疼痛,评分>5分时应用非甾体止痛药;将患者安置于舒适体位,有利于减轻疼痛;指导患者咳嗽、翻身时用手按压创口部位,减少对创口的张力性刺激;创口局部行热敷和红外线照射。本组24例患者术后24 h内NRS评分为3~4分,24~48 h为2~3分,48 h后为1~2分;8例患者术后48 h内NRS评分5~6分,其中2例患者手术3 d后NRS评分仍在5分,遵医嘱疼痛时使用消炎痛栓1枚塞肛,10~20 min起效,维持5 h,5 d后疼痛缓解。

2.4 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氟尿嘧啶主要作用于细胞周期S期(DNA合成期),干扰DNA合成,对其他细胞也有作用[5]。药效与治疗部位的氟尿嘧啶有效浓度及作用时间有关,其毒副作用则与外周血药浓度有关。采用局部缓释植入化疗,肿瘤部位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较长的维持时间,因为是局部用药,不会出现明显的骨髓抑制或肝肾功能损害。每周检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1次,观察皮肤黏膜和胃肠道反应。本组未出现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

3 小 结

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6]。区域性缓释化疗期间,加强腹腔分泌液增多、低热、局部疼痛、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1]朱正纲.胃癌术后复发的有关问题及综合治疗[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5,25(3):181-183.

[2]魏国,毕建威,申晓军,等.中晚期胃癌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37例[J].中国肿瘤,2007,16(4):286-288.

[3]刘华顶,王世亮,武四化,等.术中植入缓释氟尿嘧啶治疗大肠癌临床研究[J].腹部外科,2005,18(3):175-176.

[4]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54-255.

[5]林海玉,王亦素.便携式弹性输液泵连续注射5-氟尿嘧啶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7,4(6):278.

[6]王培红,曹永宽,张国虎,等.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的应用[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1):31-32.

猜你喜欢
区域性氟尿嘧啶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引发四川盆地区域性暴雨的高原MCS 特征分析
正确认识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联合蔷薇红核植物抑菌液治疗跖疣的疗效观察
透析新闻采访的独特视角与写作中的区域性特点
血红素加氧酶-1的表达对氟尿嘧啶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区域性综合管理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