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马氏文通》的助字

2011-04-08 02:50王灵芝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马氏助词用例

赵 君,王灵芝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从《论语》看《马氏文通》的助字

赵 君1,王灵芝2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71; 2.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61)

助字是《马氏文通》中没有西方语法为依傍的“华文所独”,以《论语》中的助字用例为语料,从三个方面考察马氏的助字,发现:其一马氏以“传信”和“传疑”远不能概括助字的语气意义,《论语》的助字可分为陈述、疑问、感叹和提起。其二《论语》中语气词连用的情况证明了马氏对“合助助字”论述的正确性。其三马氏遵循助字的单功能性,有助于分析助字的细微差别和语气词连用。

《论语》;《马氏文通》;助字

助字一章是马氏没有西洋语法为依傍的,他从汉语语法特点出发,也是汉语本位的语法观的具体体现。然而用今天的眼光看,《马氏文通》的助字又不无批判之处,本文通过对《论语》40个助字,1 359个包含助字的用例进行考察分析,弥补其分类的不足之处,证明其对合助助字分析的正确以及马氏作为指导思想——语气词单功能性的深远影响。

一、分类

《论语》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句子注重节律气韵,运用助字成为表达手段之一。马氏的助字,实际上只包括句末的语气词,与《论语》助字的实际用例相比较,马氏的助字统率的范围失之过窄了。

(一)衬音助字以语音(音节)形式附着在单词或句子上(它的附着性没有某些结构助字强),以起到增加音节、凑词足句的作用。《论语》中的衬音助字有3个。分别是乎、云、之。例如: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

这类词独立性差,附着性、辅助性强,在《论语》中应用很少,但在《楚辞》和《诗经》中用例很多。

(二)结构助字常在句子或短语的范围内起作用,能使句子次序发生变化或组成名词性短语,可以视为倒置的谓宾关系,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一些形态标志。《论语》中的结构助字有之、是、者、所等。其中“之”的情况最为复杂,共有180例。例如: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学而》

“是”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表示宾语的前置,《论语》中共3个用例,“者”多与实词或词组构成名词性结构,《论语》中共158个用例。“所”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构成名词性结构,《论语》中共44个用例。例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马氏对“之、是、者、所”在书中都有涉及,但均未提及其作为结构助词的用法。

(三)语气助字是一项马氏所指陈的助字。他认为的“华文所独”也是有些偏颇,其他语言中也存在语气词,例如日语。因为所传语气的不同,马氏将助字分为传信助字和传疑助字。然而《论语》中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是很复杂的,决非“信、疑”二字可以概括的。依马氏分类原则——语气表达的意义。我们将《论语》中的语气助词分为以下四类:

1.陈述语气词,即马氏认为的传信助字,亦称决辞。决其然或决其不然。“也”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语气词,在《论语》中共出现328次,马氏总结其用法“决其是者”和“助论断之辞气耳”。例如:

古之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依马氏“矣字者,所以决事理已然之口气也”,即把所说的事物当作新情况来报导,而“已”则是表示所说的事物不过如此,是一种限止的语气。《论语》中的“矣”字用例共138次,而“已”没有单独使用的用例,都是同“也”、“矣”等结合起来使用。

马氏认为“耳”与“矣”同义,有“至此”之解。《论语》中只有1个用例。例如:

前言戏之耳。《阳货》

马氏认为“焉,所以助陈述之口气也”,同时又指出“焉,代字也,及为助字,概寓代字本意。”这就是说,“焉”是一个有指代作用的语气词。《论语》中有这种作用的“焉”的用例共25例,它有“于此,于是”的意思。例如: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述而》

“然”在《论语》中用例只有 4例,表示肯定的语气。例如: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先进》

2.疑问语气词,即马氏所言传疑助字,亦称诘辞。马氏的传疑助字并非都表示“疑”的语气。“夫”、“耶”、“邪”在《论语》中都没有疑问形式,主要的疑问词是“乎、与、诸”。

“乎”字是个纯粹的疑问词,《论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共有104次。它应用在是非问句、选择问句和反问句中。例如:

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泰伯》

“与”作为疑问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共有33个用例,多用在是非句中,偶尔出现在选择问句中。例如:

君子人乎?君子人也。《泰伯》

“诸”是“之乎”的和音,马氏认为“诸字长于设问”,《论语》中共有14个用例,其中13个用于是非问句,1个用于选择问句。当两个“诸”字连用时,表示选择。例如: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述而》

3.感叹语气词,即马氏所说的“咏叹者”,以“哉、夫”为代表。另外,《论语》中还有“兮”和“而”表感叹形式,“兮”出现4次,“而”出现5例,例如:

管仲之小器哉!《八佾》

4.提起的语气词,这是马氏所没有论及的。这类语气词在句子的开头,可能因为不合马氏“煞字与句读者”,所以没有归入马氏的助字范围。《论语》以“夫”、“唯”为代表,“夫”在句首出现11次,“唯”出现2次。例如:

夫如是,奚其丧。《宪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通过助词的作用,将《论语》中的助词分为衬音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马氏的助字只包括句末语气词,是不全面的。马氏的助字只分为传信助字、传疑助字,远不能概括《论语》中语气词的复杂用例,依据语气词所传的意义,我们将《论语》中的语气词分为陈述语气词、疑问语气词、感叹语气词以及提起语气词。

二、合助助字

《论语》共出现16个句末语气词,除“兮、然、而”外,其余13个都能与别的语气词连用。马氏也注意到了古汉语中这种句末语气词的连用,并用“合助助字”命名,这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而在《论语》中运用相当普遍,二合助字有16个,参合助字有4个。马氏认为,“又凡助字之叠助一句也,各以本意相加,非以二三字之合助而更幻一新意者也。”和后来王力先生提到的“连用后的语气词分别承担了各自语气表达的作用,不过语气的重点一般都落在最后一个语气词上”(《古代汉语》中华书局),二者是一脉相承的。依据连用后语气词所表达的意义,《论语》中的合助助字主要用在陈述语气、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中。

(一)感叹语气中的二合助字,这种情况比较少,《论语》中只有“也者”出现5次,“也已”出现6次,“已矣”出现5次。马氏认为“有惟以传信助字双合以助句者,如是则‘矣’、‘已’两字为殿者其常”,这种概括是正确的。例如: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

“也者”用在主语后,表达“语之顿挫”(刘淇《助字辨略》),马氏认为,“前文有注意之字句,欲重引焉以申其义,则先用‘也’字,复缀‘者’字。”比单用二字语气更强。“已矣”表示较肯定的语气,马氏认为“已者止也,曰‘可已’者,决言诗之仅可与言而止也。……复助以‘矣’字者,决言诗之不仅可与言也,且已足可与言矣。此‘已矣’合助,而各传其辞气之分际也。”

(二)疑问语气中的二合助字,这种情况比较常见。《论语》中表疑问的二合助字“也与”出现12次,“矣乎”出现7次,“已乎”出现1次。马氏认为,“惟传疑者殿句,殿以‘乎’、‘哉’两字者其常。”前文已经指出“哉”多用在感叹句中,所以马氏的说法有些偏颇。《论语》中都是以疑问词“乎”、“与”结尾。例如: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庸也》

“也与”表示先有了估计,希望得到肯定的回答。“已乎”中“矣”表示已然或将然的语气,“乎”表示疑问、推测等语气。马氏说:“‘矣’者,已经也。‘乎’者,设问而拟议之辞也。”“已乎”所表示的语气,同“矣乎”。马氏也注意到了当“已”作“止”解时,是动词,则“已乎”不是语气词连用。

(三)感叹语气中的二合助词,这是最常见的。《论语》中表感叹的二合语气词有“也哉”1次,矣哉8次,乎哉8次,矣夫8次,也夫1次。马氏因为疑问和咏叹没有区分,所以将此类归入了疑问形式,其实“哉”和“夫”表示的是感叹的语气。例如:

吾岂匏瓜也哉?《阳货》

“也夫”中“也”煞“莫我知”,表示确定语气,“夫”则煞全句,表示感叹语气。如马氏所说“‘也’,煞句。夫,叹辞,指上文。”“也哉”中“也”表示肯定,“哉”表示反问(或疑问)兼感叹的语气。如马氏所说:“‘也哉’者,‘也’字助句,加‘哉’字以为量度咏叹也。”“矣乎”中“矣”表示事物已然或将然的语气,“夫”表示全句为感叹语气。

(四)参合助字,《论语》中的用例不多,只有“也以矣”7次,“焉耳乎”1次,“也与哉”1次,“而已矣”10次,共计19次用例。例如: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以矣。《泰伯》

“也已”各自的作用已如上述,“矣”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即“也以矣”比“也已”显得更为强调。“也以哉”表“感叹而以传疑口吻出之,”(杨伯峻《论语译注》223页)即马氏所说“‘也’以助句也,‘与’以拟议也,‘哉’以慨叹也”。“焉耳乎”马氏以为参合助字,“焉”在句中,所以顿挫也,而亦有“于此”之意。“而已矣”中“而已”即“耳”,“耳矣”表示的语气已如前述。马氏认为“‘而已矣’者,止此而无余之辞也。”

三、助字的作用及单功能性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助字”指的是马氏所指陈的句末语气词,不包括上文提到的衬音助词、结构助词以及在句首的提起语气词。

马氏认为助字是以“达字句应有之神情”,传“语气之轻重,口吻之疑似”。虽然“轻重、疑似”用来描写句子的诸多语气有些不够准确,但他指出了助字在形成句子语气方面的作用。

对于语气词的作用,马氏强调其单功能性。但在对单各助字的分析中已经显而易见。他指出,“经生家见经史中询问之句,有助以‘也’字‘焉’字者,则谓‘也’‘焉’两字同乎‘乎’字。不知询问之句助以‘也’字者,寓有论断口气。”马氏站在普通语言学的角度提出:汉语的语气词是单功能的,并且对经生家受上下文意的牵制随意改变语意进行了批判。

语气词作用的单功能性后来的学者也多有论述,郭锡良先生明确指出,“汉语的语气词是单功能的,任何一个句尾语气词都是表示某一特定语气的。一个语气词在不同类型的句子中所表示的语气可能有某些变化,但是它所表达的基本语气应该是固定的。”(郭锡良《先秦语气词新探》)这种观点和马氏是一脉相承的。

语气词的单功能,还可以由语气词连用来证明。《论语》中的二合助字62例,参合助字19例,如果语气词是多功能的,“也与”似乎就没有出现的必要了。正因为每个语气词的作用是单功能的,才能有助字连用来表达复杂的语气。如马氏所言“合助之字,各抱本意,藉以毕达句中所孕之辞气耳。”马氏提出助字(语气词)的单功能性,是很有远见卓识的,他成功的解决了各个语气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以及语气词连用的现象。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方平权.一百年来的《马氏文通》研究[J].古汉语研究,1999,(2).

Study on the Different Functions of the Auxiliaries in The AnalectsandMa Shi Wen Tong

ZHAO Jun1,WANGLingzhi2

(1.Hebei Radio&TV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71;2.He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Law,Shijiazhuang,Hebei 050061,China)

Auxiliary words inMa Shi Wen Tongare the uniqu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without imitating the Western grammar.Based on the auxiliaries used inThe A nalects,the study finds three aspects inMa Shi Wen Tong:Firstly,the classification of“evidentality”and“expressing doubt”in Ma Shi Wen Tong cannot generalize the tone significance of the auxiliary.The auxiliary words inThe A nalectscan be divided into statement,doubt,exclamation and mention.Secondly,the connected use of tone words inThe A nalectsproves that the discussion of“joint auxiliary word”inMa Shi Wen Tongis correct.Thirdly,Ma Shi Wen Tongfollows the single function of the auxiliary,which helps in analyzing the subtle distinction of the auxiliaries and the joint use of tone words.

The A nalectsof Confucius;Ma Shi Wen Tong;auxiliary word

H109.2

A

1008-469X(2011)04-0040-03

2011-04-12

赵君(1977-),女,河北沧州人,文学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汉语史和汉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马氏助词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韩国语助词的连续构成与复合助词的区分
一类时间变换的强马氏过程
有环的可逆马氏链的统计确认
关于树指标非齐次马氏链的广义熵遍历定理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日语中间投助词さ的考察
日语中“间投助词”与“终助词”在句中适用位置的对比考察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