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满团
维果茨基认为,意识是作为一个动态发展的整体系统存在的,意识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心理建构过程中,活动与意识是统一的,意识是活动理论最为基本问题之一。在强调活动与意识研究关系的同时,维果茨基提出,交往、语言、内化是意识机能系统建构的中介环节。意识结构不仅具有机能结构,还具有意义结构,“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而意义则是从心理内容方面去探讨的。维果茨基把“意义”作为特殊的结构单位,认为它是伴随意识的不可缺少的成份。机能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维果茨基说:“意义与机能系统在内部,自身是联系着的。”[1]维果茨基视意识问题为科学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作为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重要精神资源之一,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理论中包含对意识问题的丰富而独特的认识。
创立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维果茨基最为突出的贡献,心理学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亦由此开创。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思想的基础也是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文化历史理论主张:[2]人的心理活动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文化和社会关系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发生过程;文化以神经生理系统的形式被内化,形成了人的大脑的生理活动;高级神经活动是高级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高级神经活动内化了从人类的文化活动与中介符号中引申出来的社会意义;社会活动与实践活动促进了感觉运动格式的内化;高级心理机能的内化过程在本质上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中,知觉、随意注意、记忆、情绪、思维、语言、问题解决、行为等具有不同的形式。维果茨基的意识心理学思想蕴涵于文化历史理论的形成过程之中,处处折射出文化历史理论的内涵。
对意识研究方法论难题的探索是维果茨基在意识问题上的重要贡献之一。维果茨基主张心理学必须以客观的方法研究意识。从“意识是反射的反射”到“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一个难题”,再到“意识是劳动活动结构的一个方面”,体现了他对意识问题研究的不断发展的方法论思考,并在心理学内发展了一种新的分析意识的方法论。
1.机能系统分析法。维果茨基把对人的意识的研究渗透在他对各种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之中,他对各种高级心理机能的实验研究就是把意识研究加以具体化,可以说,他的高级心理机能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研究意识。维果茨基曾说:“意识从一开始就是某种整体,意识与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心理发展不仅表现为各种心理机能的变化,而且更重要地表现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变化。各心理机能之间的这种联系和相互关系正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它们决定了意识的系统结构性。”[1]意识作为复杂的心理机能系统,它的活动是有条不紊的,各种心理机能的活动相互制约和相互配合并处于不同的层次之中,从而构成等级系统。每一阶段都具有先行阶段所没有发现的新的组合。在这个等级的机能系统中,处于最高层次的是表现为映像的活动的最终结果,它对整个机能系统的活动以及各种机能之间的联系起着调节,支配的作用,由此可见,意识的结构是受活动结果的映像(目的、动机)调节的统一的心理机能的层次系统,这就是意识的机能结构。
高级心理机能一方面依赖于符号和符号系统的中介(其中最重要的符号是言语)。维果茨基把符号作为一种特殊的刺激,即心理工具,“正像技术手段通过决定劳动操作的形式改变了自然适应的过程一样,心理工具通过决定新的工具性活动的结构改变了整个心理机能的流程和结构。”[2]维果茨基把高级心理机能的基本单位称为“工具性活动”。另一方面,为了解释行为的中介形式或工具形式的历史发展与个体发展,维果茨基关注了言语的社会互动功能和交往功能;同时,他认为心理学的研究不能只关注个别心理机能的发展,应该关注心理机能之间新的关系的发展,应该关注将两种或更多的独立机能整合在一起的心理系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试图进一步根据个体参与的社会性互动以及活动的分化与进步来解释心理的发展,与这一解释原则的变化相一致,维果茨基降低了对心理系统中具体心理机能之间关系的重视,开始发展一种能够促进心理过程分析的心理建构系统。
2.发生学分析法。维果茨基认为,“历史地研究某事物意味着在变化过程中研究之,这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我们需要关注的不是发展的产物,而是高级形式形成的过程……在研究中,关注某一事物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意味着发现其性质和实质,因为,只有在运动中事物才能显现其面目。如此,有关行为的历史研究就不是理论研究的辅助方面,正是它形成了理论研究的基础。”[2]基于此,维果茨基认为,要理解心理机能必须理解其产生的起源与历史。在研究种族发生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维果茨基以发生学分析方法探讨人的发展起源和历史。他认为,对发展的分析涉及相互交织的四种分析水平。第一种分析水平是种族发生分析,种族发生分析将人与其它动物区分开来,其标志是工具的使用,尤其是符号形式的心理工具;第二种分析水平是文化历史分析,关注特定文化和同一文化群体的实践在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在不同文化与不同历史时期内人的心理过程是迥然不同的;第三种分析水平是个体发生分析,主要关注个体特征,如个体的生理或心理需求、年龄、气质等;第四种分析水平是微观发生学分析,关注个体与其环境之间真实的互动过程,同时考虑到个体、群体与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3]维果茨基所主张的心理机能起源于历史的发生学分析法具有重要意义,超越了以往发展心理学家仅关注儿童心理机能的个体发生与发展的传统做法,为研究意识这一复杂的心理机能系统的发生、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3.单元分析法。维果茨基强调“意识是统一整体”,提出运用发生学方法开展心理学研究时,为避免将复杂心理整体肢解成丧失整体固有特性的各个成分,必须以“单元分析法”取代“成分分析法”。与分析成分不同的是,分析单元具有整体所固有的一切属性,是整体无法进一步分解的活的部分。维果茨基认为“词是意识的基本单元,……代表了人类意识的微观世界”,[4]因此,他主张把词的“意义”确定为言语思维的分析单位,要以词作为分析的具体对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词的意义的产生及其形成规律,以揭示作为意识结构系统特征的心理机能之间的联系与相互关系的发生过程。
1.意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机能系统。“机能”是维果茨基的核心概念。“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维果茨基把心理机能分为两类:一类是低级心理机能,主要指人和动物共有的属种系发展的产物,如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直观动作思维与情绪、冲动性意志等;另一类则是高级心理机能,它最大特点是受意识支配的,是人所特有的。指观察(有目的的知觉)、随意注意、词的逻辑记忆、抽象思维、高级情感、预见性意志等。它有着不同低级心理机能的特点:(1)高级心理机能是主动的、随意的,是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自觉引起的;(2)就它们的反映水平而言是概括的、抽象的;(3)就其实现过程而言是间接的,是以符号系统(词、各种符号)为中介的;(4)就其起源而言它们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受社会规律制约的;(5)从个体发展来看,它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起来的。
基于此,维果茨基在探索意识在人脑中的生理机制时认为,意识是各种心理机能所构成的系统,它不可能定位于大脑皮层上的某一局部区域,而是由大脑皮层与皮下的各个部位协同活动的结果,当然每个部位在这种机能系统的活动中又都执行着自身特殊的任务。他指出:“儿童的心理发展与其说是个别机能的发展与完善,还不如说是机能间的联系与关系的变化,有赖于这种变化也才有每一局部心理机能的发展。”[1]例如在儿童言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儿童形成了逻辑思维,这样便使一切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这些心理机能本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亦即心理结构发生质的变化;而这种心理机能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变化又会进一步促进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它们的共同活动构成一个整体,构成一种动态发展的机能系统,这种机能系统便是意识。
2.活动与意识统一于心理建构过程中。维果茨基认为活动是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而在心理建构过程中,活动与意识是统一的,意识是活动理论的最为基本问题之一。意识不是与世隔绝、与活动分离的内部封闭系统,活动是意识的客观表现。可以通过活动实现对意识的客观研究,以活动来物化意识的事实,使之转化为客观的语言或客观存在的事物。这种意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则为研究意识确立了一条现实途径。基于此,维果茨基认为个体活动是儿童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他还认为儿童与同伴、成人之间的社会性活动也是儿童心理学与意识发展的重要源泉。活动是意识机能系统发展的重要动力。
3.意识具有意义结构。意识结构不仅具有机能结构,还具有意义的结构,意义的基本形式是词,任何意义都是用词表述的概括,是用词说明的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的系统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经验结晶的思想形式和精神形式,人的个体意识就本质而言是社会性的,意义既属于客观的社会现象范围也属于社会意识现象。但是,成分分析将言语的交际职能与思维职能分离为平行的、互不相干的两种职能,将复杂的言语思维分解为思维与在研究言语两个元素,使言语失去其整体特性。维果茨基认为,“无法进一步切分并保持着思维和言语作为一个整体的固有特性”的单元是词的内部意义即词义,词义将言语的两个机能即社会交往机能和思维机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词的意义的概括是人类交往的必然前提,人类的交往形式只有依赖于对现实概括的思维才有可能表现出来。
前面提到“机能”是从心理形式的角度而言的,而意义则是从心理内容方面去探讨的。维果茨基把“意义”作为特殊的结构单位,认为“意义”是伴随意识的不可缺少的成份。机能与意义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体,维果茨基说:“意义与机能系统在内部,自身是联系着的。”[1]但两者的联系是通过交往、语言、内化三者的紧密联系体现出来。维果茨基把交往看成是活动的最重要的形式。他认为,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在最初的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的形成是间接的,要有中介手段的,中介手段越是高级,心理机能的水平就越高。
在意识研究复兴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维果茨基现象”的升温,其意识心理学理论再度受到关注。后现代心理学家们也纷纷从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探矿寻宝,寻求对自己理论的支撑与启发。其中,作为后现代心理学元理论假设的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发展与维果茨基思想的关系最为密切。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为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启发了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也对社会建构主义心理学在意识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直接影响。虽然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强调意识的个体建构和发生,似乎与社会建构主义的基本立场相悖,但其将意识视为一种过程,倡导交互作用论,通过互动研究意识的发生、发展的观点对社会建构主义也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1]龚浩然.试论л·с·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J].心理学探新.1981,3:1 -9.
[2]麻彦坤.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8,49,51.
[3]Palincsar,A.S.Social constructivist perspectives on teaching and learning[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98,49:345 -375.
[4]John Shotte.Vygotsky,Bakhtin,Goethe:Consciousness and the Dynamics of Voice[EB/OL].http://www http://pubpages.unh.edu/~ jds/SanDiego.htm/2006 - 0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