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教学思考①

2011-04-07 12:53
关键词:用笔国画书画

居 瑢

(河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保定 071001)

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的教学思考①

居 瑢

(河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保定 071001)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书法教学有现实价值和历史意义。“书画同源”既表达出了书法与中国画的重要关系,同时也是中西画的重要区别之一。书法用笔的刚柔、曲直、枯润、顿挫、轻重、疾徐等节奏变化和绘画的线描息息相通。学习中国画必须具备书法的功力,这也是继承传统的基本要求。关于中国画专业的书法课程如何进行教学,目前对此系统专门的研究还很少见。在高校普遍开设书法专业的今天,如何看待国画专业和书法专业书法教学之间目标和教法的区别,将会使我们能够重新对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进行审视和定位。这一问题的研究对国画教学的完善有重要的意义。

书法课程;中国画教学;教学思考

一、“书”与“画”的渊源

(一)“书画同源”论

“书画同源”历来是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广受论述的一个观点。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和笔墨运用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的规律性。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源流”中,第一次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书画同源”。他认为造字有六种方式,其中“象形”就是画的意思,字学六体中的鸟书也就是画,而绘画的作用亦在于表现形象,因此,书与画本是异名而同体的事物[1]。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在题《枯木竹石图》中亦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2]在文人画观念兴起以后,对绘画中“笔墨”的强调更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方面。“笔墨”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物质层次,成为了一种独立的、深刻的,带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且具有形式趣味和审美意义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载体。画家的个人修养和渊博的学识皆寓于此中。

(二)画风与书风

纵观艺术史上中国画大家,其画风和书法风貌无不相辅相成、息息相通。

在中国绘画关于“笔墨”的论述中,“用笔”常常被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这里提及的“用笔”其实质就是“书法用笔”。在传统的绘画鉴评中,一个画家书法成就的高低大致可以看出他绘画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因此,练习书法、掌握“书法用笔”就成为了学习中国画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其书法特征主要取法于汉隶,用笔绵密流动,行气贯通。早年书法从褚遂良的《孟法师碑》而出,结体方整端丽,行笔富于顿挫起伏.每于横画收尾回锋之笔皆成“圭角”。至中年时逐渐变化,结体修长,风姿绰约,侧锋居多,出锋尖梢。而倪瓒的绘画,枯笔干墨,用笔多为侧锋,以折带皴画山石,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枯淡清绝,风格萧散超逸,从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他的书法与他的山水画用笔,有着一种内在的相通之处。

在绘画史上倡导南北宗的董其昌,其书法强调秀雅和率易自然,结体秀媚,时作敧侧之态。他用笔率易自然,于流畅中兼具生秀之趣,同时墨色变化丰富,有意识地强调运笔中的墨色,往往一笔下来即呈浓淡数层变化。这些特点使他的书法自具新意,形成“董体”。而他的绘画多从古人画迹着手,通过悉心模仿和兼收并蓄地加以融会贯通,探求得古人的笔墨情趣。他擅长运墨,墨色鲜丽,层次分明,于意趣简淡中见天真秀润,整个画面充满了一种温润蕴藉的格调,这亦与他的书法面貌表现出一致的审美特征。

倪瓒、董其昌二人的书法和绘画可以说整体上代表以一种“内敛柔弱、温和典雅”的审美意趣[3]。他们入手的书帖多从“二王”帖学一系着力,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蕴藉、平和、典雅的画风定下了基调。

近代的海派大家吴昌硕,其书法开始学习颜鲁公,后习隶书、汉代石刻,尤其在篆书石鼓文上着力很深。他的篆书石鼓文,笔力浑厚老辣,气势雄强朴茂。在绘画上,吴昌硕最擅长画写意花卉,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用笔、运刀和章法融入绘画,形成了有金石书法味道的独特画风。他常常以篆书用笔方法写梅兰,狂草画葡萄,笔力遒劲厚实,气势开张恣肆,布局新颖,格高韵古,元气淋漓,动人心魄,使观者为之心壮。

近代的另一位国画大家齐白石,其书法多得于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篆书除直接师法《天发神谶》外,还受到《把三公山》刻石的深刻影响,其书法无论用笔、结字都可以明显找到上述影响的痕迹。这些综合因素,共同构成了白石老人行笔雄健、精致苍劲、大气磅礴的书法风格。他的大写意花鸟绘画,笔酣墨饱,力健有锋,雄伟清刚,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曾说:“笔墨讲得最好的是黄宾虹,实践最好的是齐白石。……齐白石的字写得很好,力能扛鼎,齐白石在几十年来的绘画实践中,笔法成就最高。”[4]

齐白石和吴昌硕代表了中国画中雄强阳刚一系的风格,他们都追求画面金石气和书卷气的完美结合。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们绘画风格的形成与他们所习的书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前面所提到的几位大家,他们学画和学书的过程,并非像我们想得那么割裂,他们所习画与所学书的状态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统一。画风与书风的形成不是为了追求某种画风而去刻意学习某种字体,而是一种契合天性的、自然而化的过程。

二、中国画教学中书法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书法教学现状及形成原因

鉴于书画的深刻关联,在各个学校开设中国画专业时,都会设置有书法课程。但遗憾的是,目前,大多数学校国画专业开设的书法课程,对书法重要性认识的程度不够,多是一种泛式教学,没有将之细化、深化,在课程设置和具体操作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科学、不完善的地方。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很多艺术院校都将素描作为一切专业的基础。相对于素描的课时量来看,国画专业书法课程的课时量在设置上还远远不够。目前还有大部分院校将书法课程仅仅作为中国画专业学生所要了解的外围知识来设置,虽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在课程设置上仍沿用惯例,造成学生在认识上对书法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课下书法练习的时间分配远远不能和素描、速写相比。素描确实给当时日趋颓下的近现代中国画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书法作为中国画的基础,在古代是画家的“日课”,可以一日不画画,但不能一日不写书,其重要性不言自明。针对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书法教学对中国画专业的重要性,合理的分配素描和书法这些基础课程在不同专业之间的课时数量。

另外,在中国画专业具体的书法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可借鉴的教学体系,我们现在的书法教学大多存在着教学方式方法“简单化”、“一刀切”的现状,几乎全是学楷书入手,少有涉及其他书体。这样就造成了在学生学习书法初期,大多数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天性为学生选择适合入手的书帖,同时在书法对国画学习的重要性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为学生提供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艺术方向的引导。

(二)书法教学的探索方式

本着以史为鉴的原则,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我们要做的就是发现书画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能够为学生指出一个一般的普世意义上的方法,来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成才。每个学生的秉性和兴趣点不一样,同时,由于视野或知识所限,他们开始可能不知道中国书法还有如此丰富和宏阔的世界。因此,老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根据学生的秉性与兴趣点,开阔学生的眼界,让他们重新认识书法这门优秀的传统艺术,并指出一个适合他的正确的学习方向。

其实,同样的现象,素描教学可以给我们这个问题做一个很好的借鉴。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形式内容是和绘画专业性素描的要求不一样的,国画专业和油画专业的素描也有所区别。即使同为油画专业的素描教学,对同学们的要求也不一样。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画风去指导其素描的方向,或是写实,或是偏重表现,或是偏重以线造型,或是偏重以明暗为主。同样的道理,中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也应该有这样的一个细化的要求和过程。

三、书法课程教学的方法

(一)书法课程教学当前的问题

近几年,书法专业在各个高校相继建立后,从前一个不被人注意但却一直存在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与以培养书法家为主旨的书法专业相比,作为中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如何定位,如何进行教学安排,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在此处毋庸置疑的就是,国画专业的书法教学应该与书法专业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学生对书法学习所能够达到的程度,应该是国画专业书法课程教学首先要考虑的内容,毕竟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书法家,而是培养画家。

中国书画中历来有所谓“书家书法”和“画家书法”之论。以书法为专业的书家往往视“画家书”为“野狐禅”,而工于画又兼精于书的画家却往往对“正统”书家的书法有一种精神上的不满足感。问题的复杂因素不予考虑,直白地说,问题的焦点就是纯粹的书家其书法注重法度,故斤斤于此而易失风神意气,而画家书法则重意气,故每轻落于“理法”。虽然意气与理法并不是对立的产物,但毕竟彼此间的内核有所不同。可以这样说,“画家书”是偏重于“写意”,则“书家书”是偏重于“写法”。画家书善造型,书家书讲用笔。因此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这是一个必须要注意到的方面。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我们现在大多数院校中教授国画专业书法课程的教师,基本都出自书法专业,他们对国画的理解毕竟有限。他们在给国画专业的学生上书法课时,一般是按照书法专业的要求来进行,考虑不到国画专业书法教学的特殊性。而由于历史的原因,现在的很多国画专业老师的书法基本功不像过去传统画家那样扎实。那么到底由什么样的人来教授国画专业的书法课,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但这也是一个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书法课程的教学方法

就笔者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说,在对中国画专业学生教授书法课程时,重点并不是培养学生如何成为一个书家,而是在学生了解掌握书法的基本书写法度和运笔规则后,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真正体会书画间的深刻关系,体会书法对绘画的作用,从而将书法的用笔与用腕引渡于绘画的实践中去。

从具体实施上,笔者会将课程的讲授重点放在对“笔阵图”和“永字八法”[5]的讲解及讨论上。“笔阵图”是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的一篇关于书法的简短但意义深远的书法理论。而“永字八法”则传为王羲之最早提出,经其七世孙智永总结而成形的影响至今的书法理论。这两篇书法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并没有从微观处具体地讲授如何书写操作,而着重教授了书法的“势”,并从心灵感受和体悟方面去阐述书法。书势即画势,如果能使学生在学习书法的第一时间就能体会意识到这个隐含于书脉和画脉中的“势”,那就在真正意义上领会了书画同源的内在涵义。同时,中国的书画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修炼“度”的艺术,是一个精神感受层次上的体悟过程,它并不像其他艺术门类或科学门类,会告诉你一个精准的法则或者规章公式。因此,对中国书画艺术的掌握,更大程度上依赖于学习者对它们的领悟能力。而笔阵图和永字八法正是从此入手,将那些不可名状的“度”转化为了我们可感可知的自然现象,极大地帮助了后世学习者对书法的领悟。

同时,笔者还会在每节课的开始1小时要学生们采用站姿进行书法练习。虽然这样要求看似苛刻,但成效巨大。采用站姿,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调动了身体各方面的协调能力,特别是对臂力和腕力是一种强化式的训练。中国画的高低,“用笔”是一个重要的品评标准,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就是强调了用笔要有力度。而这个笔力,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书法。因此,采用站姿,其实是使学生将书法用笔引入绘画笔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在临摹楷书阶段,笔者会以欧、颜两家为重点引入,除了强调楷书自身的法度规则和书法用笔外,笔者还会引导学生将精力关注与字本身:字的形态,字的动势。究其原因就在于,在学习书画的时候,我们往往都会略了书画同源中对形的同源性理解,而所有的艺术都是造型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书法和绘画在初级阶段是没有区别的,画即书,书即画。随着发展,书法将画中具体的物象层层抽象提炼,并更侧重于字势的展现,自此,书画从风貌上开始出现了变化。在绘画的发展上,则用开始借助于书法对具体形象的高度提炼而完善绘画的形象意味。可以说,书画是不断交错与吸纳的。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书法才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书写方式而成为了一门艺术。因为,它本身就是一幅精妙的绘画。基于上述分析,在教学的一开始,引导学生对书法“字形”本身的关注和体会,通过书画的演变启发学生思考具象形和抽象形的关联,使学生对“形”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能更好地训练学生对形的把控和提炼能力,而这种能力正是绘画中特别需要的。

除此之外,除了让学生们学习楷书,笔者还会教授篆书和隶书的相关知识,鼓励学生对这两种书体进行实践学习,并在后期让学生对行书和草书有所了解和涉猎。赵孟頫所说的“石如飞白木如籀”,飞白就是指草书,而“籀”就是篆书。可见,除了楷书,对绘画有更直接影响的还包括其他书体。因此,在教学上,为了使书法能够更好地引导绘画,并应用于绘画实践中,就不能使学生单纯狭隘地只学习楷书,而是要各种书体、各家书体广泛涉猎,根据个人秉性,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书体,这样才能使学生将书法和绘画的学习统一起来,为画所用。当然,在这一环节中,还要注意进度的把握,重中之中就是要使学生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并养成书法日课的习惯。毕竟,先会走方能跑,不可本末倒置。但在打基础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使学生先知百家,方能使其有学百家而师一家的可能。

四、结论

书法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国传统艺术无法替代的组成部分。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开设有国画专业,如何使国画教学更科学、更完善,如何使中国的传统艺术更好地传承下来,是我们每个从事国画教学的老师要思考的问题。本文是基于上述思考,并结合笔者在国画专业书法课程的教学实践而发现的一些问题。限于能力有限,大多数问题只是提出现象,或仅从个人实践出发得出的方法与经验,而并没有给出更为系统的解决办法,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有能力和有志于此的研究者们作出努力,使中国画的教学得到进一步完善。

[1] 华人德.历代笔记书论汇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4.

[2] 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92.

[3] 欧阳中石.书法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98.

[4] 李可染.李可染论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117.

[5] 潘运告.汉魏六朝书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92-117.

The teaching of calligraphy in Chinese painting

JU Rong

(College of A rt,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to carry out the p ractical value in teaching calligraphy and histo rical significance.“Paintings homologous”denotes the between most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alligraphy and Chinese painting,w hich is also an importa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Chinese painting style uses line drawing as the p rimary means of rigid-flexible calligraphy pen,To learn Chinese calligraphy,there m ust be the ability and determ ination.This is also the tradition of the basic requirements.Specialized research is still rare,of w hich there are many things to be perfected.Especiall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ere is the need that w e can re-examine and locate them.This would contribute to our imp rovement of teach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eaching of calligraphy course;Chinese painting;teaching thinking

G 46.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志码:A

A

1008-6927(2011)02-0203-04

2010-11-15

居 瑢(1983-),女,硕士,助教,现从事中国画教学工作。

(编辑:刘雪春)

猜你喜欢
用笔国画书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国画欣赏
找出家里的安全隐患
小小书画廓
国画等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