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构造和史前地震研究新进展
——《第2届INQUA—IGCP-567国际专题讨论会》参会有感*

2011-04-04 01:11姚大全
地震科学进展 2011年11期
关键词:海啸希腊考古

姚大全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

活动构造和史前地震研究新进展
——《第2届INQUA—IGCP-567国际专题讨论会》参会有感*

姚大全

(安徽省地震局,合肥230031)

2011年9月19日至24日,第2届INQUA—IGCP-567活动构造,地震地质,考古和工程国际专题讨论会在希腊中南部科林斯市举行,出席会议专家学者共90余人,代表多来自欧美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和希腊等国,其他洲或地区偏少,如亚洲国家参会的仅5人,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各1人,朝鲜2人,一定程度上显示了相应专题或领域内的工作欧美已走在前面。

本人代表课题组向大会提交的论文《中国垓下和陶寺古遗址地震变形研究》,作为大会接受的唯一一篇中国人论文,有幸被邀请出席本次会议,在会议海报展讲交流中,我们和考古工作者联合开展的地震考古方法和成果得到IGCP-567项目负责人M.Sintubin教授的充分肯定,并引起国外同行的普遍关注。以下简要概括这次会议实况和会议上展示的国际前沿的一些重要进展。

1 会议简况

会议开幕式如期于9月19日上午10点举行,仅20分钟,简短而高效。接着就开始大会为期近两天的分专题学术交流。9月21日和22日上午,会议组织在科林斯地区进行古地震事件和古海啸遗迹识别的野外考察交流;9月22日下午国际第四纪研究会和地震考古项目委员会联合召开工作会议,介绍委员会主要工作,并宣布第3届INQUA—IGCP-567活动构造,地震地质,考古和工程国际专题讨论会2012年11月份在墨西哥举行。随后举办了5个专题讲座;23日全天安排古地震、地震考古和工程地震等方面现场培训。24日安排会后希腊南部考察,疏散。

2 会议特点

本次会议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2.1 会议内容丰富

这次会议由国际第四纪研究会[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INQUA)]和国际地学对比计划(IGCP)第567项地震考古专题(IGCP-567)联合召开,涉及地震地质,古(史前)地震,地震灾害,古海啸,考古学,地貌和历史等多学科,丰富的内容体现在以下4个专题的口头报告或系列展讲。

Session 19.1.Paleoseismology(古地震),包括:希腊弧形新构造及其扩张活动速率,全新世断层测量和制图,地震破裂的三维空间分析,厄瓜多尔古地震证据,沉积物中的地震滑塌,古地震数据取样偏差,亚平宁南部断层滑动速率、地震灾害和历史记录,用重复陆地雷达扫描地震震后变形,同震滑移沿走向的变化,沿死海转换断层三维地震复发模式实验。

Session 19.2.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Archaeoseismology(地震工程和地震考古),包括:地震滑坡灾害的现场研究,地震作用下多穹(Multi-Drum)型古建筑结构动态分析,泰国北东部清迈1545年地震的地震考古法考证,希腊Delphi考古现场的活动断层和地震引起的滑坡破裂研究,结合某地震仪器记录进行地震考古技术实验,从历史学角度研究地中海盆地活动断层,用历史、地质和考古提供的资料研究过去2 000年来约旦阿克巴地区地震事件。

Session 20.1 Earthquakes,Seismology and Active Faults(地震,地震学和活动断层),包括:地震的触发、丛集和断层活动的同步性,地震和倾滑断层关系分析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汶川地震,为何破裂仅向一个方向传播,张性活动断层上区域应变速率及其地震轮回中的变化,评估地震的地质原则(标准),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活动变形的认识,作为古地震证据的历史地表破裂事件。

Session 20.2 Active marine and coastal tectonics(活动海洋和海岸构造),包括:离岸水下海啸沉积的分析,利用Multi-Temporal 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方法监控海岸线变化,2011年日本9级地震概要,古奥林匹亚高能泛滥堆积-奥林匹亚海啸假说,在Gialova泄湖中全新世海啸冲击的沉积物证据,泰国Hpra Thong岛海啸沉积物的分布及其特征,沿Oman海岸线全新世海啸冲击证据。

2.2 会议形式多样

大会安排主题演讲,口头报告,海报展讲,专题讲座,野外考察和野外实习,其中口头报告和海报展讲交替进行。

专题讲座高度综合,提纲挈领,野外实习选题针对性强,实用有效,如会议安排的5个专题讲座,分别为地震滑坡的识别分析,断层变形场干涉雷达的实时监控,利用GIS和遥感研究构造地貌的量化技术,希腊古地震和数据库及地震液化势的判别;尤其是希腊古地震和数据库,集目前希腊古地震研究现状大成,且处于不断更新中。会议安排的野外培训课程,如“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如何利用古地震数据”,“漫长的地震记录告诉我们地震复发和断层相互作用的什么信息”?还安排了地质雷达,地电,激光扫描等方法技术的野外实习,这些对我们更有指导意义,也更有实用价值。

野外考察准备充分,希腊地震工作者会前清理出大量带活动痕迹探槽,现场向与会者详细介绍他们的认识和初步成果,并充分利用著名专家汇集机会,现场组织“会诊把脉”,收到极好成效。

更有创意的是,会议组织者安排在科林斯剧院举行和市政当局及市民互动的公共讲座,就政府和社会公众关注的地震灾害、地震趋势预测等热点问题邀请权威专家讲授,展开积极讨论,主动与社会对接,同公众互动,场面火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3 时间紧凑,精彩纷呈

会议组织者精心筹划,充分利用当地午餐、晚餐和就寝较晚的作息惯例,开会或野外考察一般都从上午9点安排到下午1点半甚至到2点左右,下午接着干,有时一直安排到晚上9点左右,甚至更迟,午饭时间往往很短,常席地而坐,就着水果、干粮就解决了午餐问题。诸如此类,千方百计延长有效交流时间。此外,会议还安排了一些类似于游泳戏水、希腊舞教练、科林斯峡谷游船聚会、滨海沙滩排球等文体活动,既照顾到参会者多半为年轻专家及其实际需求,又活跃丰富了交流形式。凡此种种,处处显露出组织和主办者的独具匠心。

3 几点收获和体会

3.1 从会议交流内容中充分把握了解史前地震事件研究的国际前沿学术动态和水准

从上述专题会议交流内容上可看出,目前欧美侧重于从不同角度,利用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技术方法对古地震和古地震海啸事件的识别上,集中体现在认真、深入、野外工作扎实和成果效能高上,事件性质、期次识别可信度高。

3.2 从和国外同行交往过程中感受到国外同行的如火的敬业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希腊科林斯所在地地处地中海地震带上,为北安拉托尼亚构造带的西延,这次有幸参加全程史前地震事件识别考察研究,共考察了10个野外现场,一天半的考察自己一直处在兴奋的参与过程中,总体感觉新活动强烈,多次地震事件和古海啸痕迹显著,在空间和时间研究程度上,当地地震学家做的工作深入、细致、客观,令人敬佩,会议组织者事先印制了清晰精细的野外考察指南,让与会者能事先预习了解考察内容,使得考察更有针对性,野外的激烈争论和大家的流连忘返,更使自己感触颇深,难以忘怀。

3.3 应关注和强化的几个问题

首先,如果我们将地震事件当作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那我们目前对其所知甚少,如对地震事件的时间、空间习性,我们现在把握的资料就相当缺乏,极为局限,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心浮气躁,而是要静下心来,从客观现实的揭示这样的基础工作做起,重视原始积累,包括强化相关地区史前地震事件的识别研究和三维地下结构的探测研究等。原始积累和创新是地震科研能否有所突破的关键。

其次,研究工作要基于自然,基于物理实体,你要弄清客观现象,就必须将主要功夫施展在野外现场的考察和探测,室内测试分析提炼理应建立在丰富的野外工作基础之上。重视观测和现场工作是地震科研能否有所突破的前提。

第三,学术要走出象牙之塔,研究要和国计民生对接,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公众。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是地震科研能否有所突破的动力源泉。

(作者电子信箱,姚大全:daquany@aheq.gov.cn)

N27,P315;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1.11.008

2011-10-30。

地震行业科研专项(200808064)资助。

猜你喜欢
海啸希腊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三星堆考古解谜
从“碰碰船”到希腊火
寻找最美一抹蓝——希腊纪行
希腊Baiser餐吧
金诃 希腊浪漫之旅
连续的海啸
Feasibility study on optical vortex generation at Shanghai deep ultraviolet free-electron laser∗
考古与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