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疗法副作用探析

2011-04-03 05:28赵丹僖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副作用书籍疗法

赵丹僖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阅读疗法副作用探析

赵丹僖

(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00038)

对阅读疗法副作用的定义和历史进行了阐述,并从心理学上分析了阅读疗法副作用的机理,认为阅读疗法副作用产生的因素为:误读误阅书籍、阅读书籍搭配不当、阅读量不当、治疗过程中忽略禁忌、心理影响机制复杂、治疗师的影响。但也要注意到,阅读疗法的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阅读疗法;副作用;产生机理;影响因素

阅读疗法是一种古老而现代的心理治疗方法,是读者通过阅读、学习或者讨论文献资料以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或达到自我提高和恢复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心灵与文献内容互相碰撞的过程,也是文献内容对读者的指导过程[1]。不过,人与人之间有生活经历、文化水平等各方面的差异,对同一作品的了解、领悟是不一样的。再者,阅读疗法是动用大脑思考的过程,对体力的消耗不亚于剧烈的运动。若不能很好地控制阅读的时间和强度,会造成用脑太多,过于疲惫,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因而阅读既可治病,也能致病,其副作用不可忽视。

1 阅读疗法副作用的定义及历史

副作用主要用于医学上,也叫副反应,主要指应用治疗性的药物后所出现的治疗目的以外的作用。如抗胆碱药阿托品,其作用涉及许多器官和系统,当应用于解除消化道痉挛时,除可缓解胃肠疼痛外,常可抑制腺体分泌,出现口干、视力模糊、心悸、尿潴留等反应。后面这些作用属于治疗目的以外的,且可引起体内一定的不适或痛苦,因此称为副作用[2]。其实,“副作用”不单指医学上提到的副反应,也可用到其他领域。如:阅读疗法的副作用是指在使用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随着主要作用而附带发生的治疗、保健目的以外的作用。

阅读疗法副作用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早在西汉,刘向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如果不善读,可能更愚,成为致病的根源。我国历史上对阅读疗法副作用进行详细阐述的重要论著为清代张潮所著的小品文《书本草》,该书模仿中国传统本草一类的药典体例,用揭示中药药性的方法来分析中国几乎所有典籍的药性、疗效及副作用。如他认为《史记》、《汉书》的药性:味甘,余俱带苦。其疗效及副作用为服之增长见识,有时令人怒不可解,或泣下不止,当暂停,复缓服之[3]。近代,很多的学者也指出,阅读疗法虽能帮助读者排解心理困扰,但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就阅读治疗而言,读书时间太长,强度太大会导致身心疲惫,诱发神经衰弱;不同的书适合不同的人,如若不经专业辅导盲目的选择,读者难免误入歧途[4]。

在外国有关阅读疗法论述的著作中,对阅读疗法使用中产生的副作用也有阐述。如法国思想家福柯多次论述到阅读与癫狂的关系,对阅读疗法的毒副作用进行揭示。他认为阅读对青年的影响作用巨大,不当阅读是导致癫狂的因素之一[5]。荷兰学者指出,用阅读疗法来辅助治疗精神病,只能用来减轻和缓解患者的病情[6],但一定要注意,对于这些精神有问题的病人,极容易将书中的内容不加分析地在现实中模拟,这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2 阅读疗法副作用的机理分析

要理解这种副作用的产生,我们需要明白阅读疗法副作用的产生机理、作用机制是什么样的。目前,学者们较多是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阐释。

2.1 心理学副作用分析

心理学原理是从弗洛伊德学派共鸣、净化、领悟的角度加以分析的,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有意或无意地获得情感上的支持、认同,并通过体验作者设定情境中的恐惧悲伤,使内心的焦虑得以释放,使情感净化。同时,阅读过程还有助于读者通过心理活动和作品内容之间的整合产生领悟。一般认为,共鸣、净化和领悟是阅读心理活动中彼此衔接的三个链条。共鸣是读者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认同和投射,是阅读疗法的第一步。净化是读者在阅读悲剧的过程中,顺着情节的发展,同作者一起彷徨、思考、忍受、抗争、求生、毁灭,慢慢地心灵得到净化、心态恢复平衡、能够理智、冷静地看待生活,从容、沉着地面对压力。领悟是读者在经过共鸣、净化之后,对欣赏对象深层意蕴的追问和思索[7]。

从这里可以看出,阅读疗法第一个层次——共鸣,需要读者对作品认同,能将作品内容投射到自己身上。可是,书的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仅会把他们的优点,还会把他们的缺陷,通过阅读转移给读者,因而引起读者共鸣的,不一定是健康的东西。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一个相思加肺病的女子,会想到林黛玉与自己同命相怜,将会不久于人世,可能会拒绝治疗而命丧黄泉[8]。

阅读疗法第二个层次——净化,读者通过阅读悲剧性的作品,以书中人物的不幸来冲垮自己胸中的块垒,来扭转或者扔掉不良的情绪,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但高兴过度的人如果再让他读喜剧,很有可能会重演范进中举的一幕;惊魂未定、疑神疑鬼的人让他读恐怖小说,很有可能恐慌到极致[9]。

在阅读的第三个层次——领悟,由于不同读者思想、经历的不同,对同一作品领悟的内容也不同。同样是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的读者只为老人一生捕鱼和与鲨鱼搏斗的情节所吸引,为老人不屈的性格而惊叹。领悟到人生就是迎接挑战,奋斗就是乐趣。有的读者则为老人拼搏一生,最后用尽残年余力,只换得一副空荡荡的大马林鱼的骨架漂回故乡、寿终正寝的遭际感到震惊,认为这种投入和所得反差极大的人生是悲剧性的。领悟到人生就是受难,拼搏也是白搭。相反的领悟会把情绪向相反的方向调节,阅读带来的疗效也就截然不同[10]。如果领悟到消极的东西,读者的疾病不但没有治愈,还可能越来越严重。

2.2 生理学副作用分析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也建立在生理学原理之上,其原理在于它不仅能保证大脑的功能不退化,还能调动各器官的功能。适度的阅读对保持眼睛和身体各器官的正常运行是有好处的。但用阅读疗法来治疗的很多都是心理或生理不健康的人,他们没有一般人精力旺盛,体格健壮,在使用阅读疗法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用脑太多,不利于疾病的恢复。也有专家指出不恰当的阅读占用了体育锻炼的时间,会破坏读者的身心平衡,降低活力。大部分人认为,读书多的人,由于长期在室内阅读而不喜欢到室外运动,造成了体质孱弱的后果。此外,外国学者也认同这种观点,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知识的进步固然能驱除谬误,但如果知识的传播形成一种风气,发展到阅读的狂热,那么“图书馆的生活、抽象的脚手架、大脑不断处于激动状态而缺少体育锻炼都可能产生最坏的结果。”[11]

阅读太少不能起到治疗、保健的效果;阅读过多又不利于疾病的治愈,这需要实施阅读疗法的“医生”好好把握这个度。

2.3 书籍上病菌引起副作用

阅读疗法的实施依赖各种书籍的使用,这些书籍往往是被反复利用的。特别是在医院中,治疗用书在各类病人中流通,各种病毒、病菌通过图书借阅得以传播,影响读者和有关医务人员的健康。如肺结核患者在阅读时咳嗽,结核病菌通过飞沫溅到书籍上,下一位患者使用该书时,极有可能被病菌感染而患病。因此,阅读疗法师应对这些书籍进行必要的灭菌、消毒等处理。

3 引起副作用常见因素分析

3.1 误读误阅书籍

在医学中,特定的药物有特定的疗效,一旦服用不恰当的药物,不但治不好病,还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在阅读疗法中,也存在同样的道理。读者误读误阅不但对疾病起不到治疗作用,还会对自身健康造成损害。这里的误读误阅指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读了不恰当的书目。如福柯在其成名作《癫狂与文明》中,多次论述到阅读与癫狂的关系,对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的地点读了不恰当的书籍产生的副作用进行揭示。比如他引用比安维尔在《女花痴》中提供的材料,一位名叫朱丽叶的年轻女孩,因为过早接触情爱小说,加上家中风流女管家的蛊惑,患上了不可救药的“慕男症”。虽然小女孩一直在用宗教和道德的训诫力量与小说的诱惑力量相抗争,知道屈服于盲目的感情既不合理也不道德。但是小说已经像鸦片一样使她成瘾,危险的阅读有增无减,一步步把她拉入了欲望的泥潭,道德和戒律败了阵,常规的价值观崩塌了,这使她找到了尽情放纵欲望、幻想、行为和情绪的可怕借口,由“慕男症”发展到“癫狂症”,最后发展到了危及生命的痉挛症[12]。

3.2 阅读书目搭配不当

阅读疗法书目的搭配是指在使用阅读疗法的过程中,针对读者的心理偏差和病症而开列的文献目录。王波在梳理中国阅读疗法发展史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古人在诗文或论著中推荐一篇、一种或几本、几种有治疗功效的文章或书的情况比较多[13]。从此可以看出,早在古代,人们在使用阅读疗法的过程中就喜欢将多种书搭配在一起让读者进行阅读。

如果单独开列一本书,它对读者产生的影响是可以推测的,而如果一次开列几种、几本书,这些书就可能相互影响。如给一悲观消极的读者开列书目的时候,阅读疗法师为了让读者能在书中引起共鸣,开的都是一些悲剧小说。太多悲剧小说,只会让读者一直沉浸于悲伤的状态中不能自拔,他极有可能认为人生都是苦难的过程,任何对生命的抗争都是没用的。

3.3 阅读量不当

阅读疗法治疗的对象一般为精神或身体上有疾病的读者。精神或身体上有疾病的读者有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身体情况欠佳。如果阅读疗法师一次开列太多的书目,读者长时间阅读会引起身心疲劳,精神压力增大,就起不到治疗效果,反而对健康造成影响。为防止这种副作用的产生,阅读疗法师在临床使用时,应从最小阅读量开始,根据实际情况和读者体质再逐渐递增。一旦产生治疗效果,当调整阅读用书,千万不可再加大阅读量。总的来说,阅读疗法师在临床上应从严掌握阅读书目的“剂量”问题。

3.4 忽略治疗期间的禁忌

是药三分毒,这是中西医中被大众认可的普遍真理。阅读疗法中的“药物”——书籍,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任何一本书都有其不适宜的人群。如阅读疗法师治疗一个因父母离婚而患抑郁症的孩子,在指导他读相关书籍的时候,应避免让其接触讲述家庭幸福美满的书籍,避免让其接触家庭温馨幸福的孩子,以免透过别人的幸福看到自己的不幸,让治疗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3.5 心理影响机制复杂,难以把握

个体的心理活动及其情绪相互影响的机制非常复杂,这使阅读疗法的推行显得非常困难。从医学特别是心理学的角度考虑,情志相胜理论和阴阳五行置换系统是十分复杂的,许多疾病在五行中的对应和转换非一般人士所能理解和掌握的。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和五志(喜、怒、忧、思、恐),统称为“情志”。而不同的情志刺激对各个脏腑气机的运行有着不同的影响,即所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14]。为此,必须以五行学说的相克规律来加以制约和调整。即木克土,思伤脾(土)制于肝(木),以怒解之;土克水,恐伤肾(水)制于脾(土),以思解之;水克火,喜伤心(火)制于肾(水),以恐解之;火克金,忧伤肺(金)制于心(火),以喜解之;金克木,怒伤肝(木)制于肺(金),以忧解之。这也就是所谓“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的道理所在。[15]这种方法使用恰当,效果绝对是立竿见影,但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用一种情绪去克另一种情绪,必须适度,不能太过,过犹不及。同时,有时候也需要用其他情绪予以调整。情志相胜理论确实不易运用。这也许就是阅读疗法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经典案例但至今仍未普及的原因所在吧[16]。

3.6 阅读疗法师的影响

西方著名心理学家H·M·博得加曾说过:“图书疗法是建立在能够适当应用它的那些人的直觉和个人技巧之上的”。这一看法反应了现代学者对阅读疗法师素质和技巧的严肃、谨慎的科学态度。阅读疗法的实施需要阅读疗法师对读者的情况进行诊断,然后从古今中外的著作、文章中找到能解决读者心理问题的书籍,并研究采用什么措施来引导他进行阅读,最终解决心理问题。好的治疗效果依赖于治疗师迎合各个读者的需要和兴趣度,正确选择读物的能力;治疗师敏锐、准确地感知和分析读者反应的能力;治疗师通过导读和对话,带动读者深入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的能力。

其实阅读治疗同任何心理治疗一样复杂,任何对图书和病人的肤浅了解都可导致治疗无效甚至出现相反效果。例如对易受暗示的读者选书时,就要非常谨慎。布里格斯曾报告了未充分了解病人而在治疗中使病人罪恶感和消沉情绪加重的例子[17]。所以,阅读疗法师在推荐读物时,应考虑到个体的经历、以往读书情况、所产生的想法、性格、性别等多种因素。总的来说,阅读疗法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治疗人员的素质和技巧等多种因素。

4 副作用与治疗作用可以转化

副作用和治疗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治疗目的的不同,也导致副作用概念上的转变。在阅读疗法中,治疗师要巧用阅读的副作用。如中国的名医华佗,帮一脾气不好、经常发怒的郡守看病,就收了很多财物,却不采取治疗,反而偷偷溜走,留下一封信大骂郡守。结果,郡守读信后愤怒至极,吐黑血数升后而愈。一般来说,对普通病人来说,生病期间让他阅读令其愤怒、忧伤、哀愁情绪的内容,只会加重病情,但是华佗考虑到郡守的病是长期愤怒所致,巧妙采用阅读疗法的副作用使其心中怒气得到宣泄。

5 结语

阅读疗法在治疗人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精神疾病、提高心理抵抗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阅读疗法要是使用不当,会附带发生治疗、保健目的以外的副作用。但不管怎样,我们研究阅读疗法副作用的目的是:把握阅读疗法的特点和规律,减少其副作用,让更多的人因此而受益。

[1]方 婧.阅读疗法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研究[D].沈阳: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百度百科.副作用.[2010-03-01].http://baike.baidu.com/view/54957.htm.

[3]李 健,杨秀真.阅读疗法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27.

[4]韦耀阳,罗四清,杜 茜.文学治疗在大学生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经济,2008,(5):12.

[5][11]米歇尔·福柯著,金筑云译.癫狂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精神病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196.

[6] 姚育德.国外倡导:“图书治疗法”[J].国际观察,2000,(1):56.

[7][8][9][10][12][13][17]王 波.阅读疗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18-19;25;22;24;80;200;25.

[14][15][16]杨一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真的可行吗[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3):94.

Analyzing the side effects of reading therapy

ZHAO Dan-xi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38,China)

This article expounds the definition and history of side effects of reading therapy,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side effects. The author holds that from the psychological analysis, the factors leading to the side effects are as follows:reading unsuitable books and journals,different sorts of books and journals being improperly paired up with,inappropriate reading quantities,taboos ignored in reading, complexity of the mechanism of psychological effects,and the misleading of the psychiatrists,etc..Be clearly aware that the positive effects and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reading therapy can be interchangea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reading therapy;side effect;mechanism of reading therapy;influencing factor

G252.17

A

1006-1525(2011)01-0076-04

2010-09-29

赵丹僖,女,研究生。

(编辑:王靖雯)

猜你喜欢
副作用书籍疗法
鲁迅与“书籍代购”
徐长风:核苷酸类似物的副作用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早泄的房中术行为疗法
书籍
放血疗法的临床实践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
安眠药可以这样吃
氢化可的松严重副作用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