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红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高校图书馆馆藏实体文献复选工作探讨
黄承红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 510642)
文章概述了高校图书馆馆藏实体文献复选工作的含义和必要性,并进一步探讨了将文献复选工作长期化、日常化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以及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文献复选;馆藏建设
教育部在200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规定: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馆藏实体文献的复选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实体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延续,是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却又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做好馆藏实体文献的复选工作,不仅能够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和馆藏利用率,而且对图书馆馆藏特色的形成、重点学科文献的保障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以使馆藏实体文献在吐故纳新的整个动态变化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效性和新颖性,从而更好地满足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要求。
“复选”一词,由前苏联图书馆学家格里科尔耶夫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他把藏书补充工作中为获取有关文献而作的第一次选择称为“初选”,而把图书馆对已入藏的文献进行的选择称为“复选”。文献复选体现的是图书馆馆藏体系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由图书馆专职人员对入藏图书利用一段时间后进行信息价值评价,根据旧书剔除原则和标准进行图书剔旧工作,同时对剔旧过程中的缺藏文献制定采购书目,补充新馆藏,不断完善重点学科实体文献馆藏。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实体文献入藏量的高速增长,已经导致高校图书馆不同程度地出现“书满为患”的现象。“书满为患”的后果是破坏了图书馆内部各项业务工作的顺畅和平衡,增加了图书馆日常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同时也降低了读者对所需图书的关注程度和利用效率。各国图书馆学专家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图书馆的真正目的是成为一个情报源,而不只是一个书库,从而进一步提出了“提存藏书”概念。
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文献知识老化现象也更快,更明显。据统计,20世纪60年代后20年的知识总量超过了前2000年的总量,现在更快,每隔7-10年知识总量就翻一番。文献寿命也在缩短,特别是科技类文献的寿命现在只有5-10年。内容过时、失去使用价值的文献以及载体破损无法正常流通的文献既占用紧张的流通空间,又影响读者检索文献,需要及时清除。
在馆藏资源建设方面,高校图书馆需要始终围绕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这个中心,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馆藏,提高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有资料显示:前苏联规定,一般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要达到140%-300%;日本市民期望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为400%;而我国高校图书馆每年真正被利用的文献还不到入藏文献的40%。同国外图书馆相比,我国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率极低。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受古代藏书楼思想的影响,重藏轻剔,一味地追求馆藏数量,未能及时地对现有馆藏文献进行复选剔除,致使一些馆藏文献老化,长期压架,滥竽充数,从而影响了师生利用图书馆的效率。
馆藏文献建设是一个积累、充实和完善的持续过程。做好入藏前的文献复选工作,可以提高入藏图书的总体质量;做好入藏后的文献复选工作,可以让文献采购人员深入了解文献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加强与流通工作人员和读者的联系,全面了解馆藏的总体状况,及时修订文献采购策略,也有利于建设一个有特色的重点学科完整馆藏。
文献入藏后复选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剔旧工作。具体到旧书剔除工作,每个馆每个时期都应该制定一个尽可能细化量化的剔旧标准。制定标准时要把握好下面几个原则:
实效性包括实用性和新颖性。对于超过几个半衰期的滞留文献要及时剔除,以优化馆藏,提高其他文献的检索利用率。
每个高校图书馆都有自己特定的读者对象。高校图书馆主要藏书范围是本校学科专业需要的教学科研用书和本校师生的著作,并以重点学科文献的完整收藏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因此在剔旧过程中,普及性读物以及专业理论性不强的文献,保存期要短一些,复本保留量可小一些,而对于适合本馆的专业性较强,理论性较高的文献剔除时要特别慎重。
文献的价值是剔除与否的根本所在。文献的价值主要可以通过文献的可流通能力、呆架时间以及是否符合本馆的收藏方针任务来判断。
图书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对于不健康的、有政治性错误的文献要及时剔除,有的销毁,有的可提供给小范围的读者研究使用。
注意保持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学科文献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既要保留各个发展时期的经典性、代表性论著,又要及时、全面地反映最新相关知识理论和科研成果,力求全方位为读者提供该特色学科的全面文献信息。
图书馆成立复选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复选工作制度,设立专职复选工作岗位,或几个相对固定工作人员组成复选工作小组,将复选工作日常化,长期化。复选工作制度应包含下面内容:复选工作日程安排,剔除旧书(或向贮存书库转移)范围,剔除(或向贮存书库转移)标准,定期报批剔除(或向贮存书库转移)文献目录,定期报批补充馆藏文献目录,将分类排架不当文献转回编目加工部门进行重新编排加工,对最终注销文献提出处理意见,等等。
剔旧范围应以定性范围为主,辅以定量统计。定性范围为:(1)不符合本馆性质、收藏任务,且滞架时间较长的文献;(2)复本过多,超过读者使用量的文献;(3)内容陈旧、失去参考价值的文献;(4)内容不健康、有政治错误的文献;(5)残缺破损以致无法修补流通使用的文献;(6)盗版文献。
定量范围为:通过不同类型出版物的出版时间和使用频率递减的关系,按剔旧任务总量统计出剔旧范围。
可以综合运用文献半衰期法、时限法,参照各类型出版物的有效使用年限,各学科文献半衰期的差异,结合外观判断法、经验法、书龄判断法、流通利用率统计法、专家审批法等。
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院校教学工作评估中,对高校图书馆实体文献数量有硬性指标。贮存书库的建设,既可以满足教学评估的指标要求,也为旧书处理和一些难以决断的旧书剔除消除了后顾之忧,为文献复选工作提供了可行性,同时也承担了保存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馆藏文献的作用。
通过文献复选工作,形成缺藏书目,是复选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缺藏书目的形成可重点放在主要学科文献的补充完整上,形成途径主要有三个:(1)文献借阅使用频率高而复本不足的,进行复本补充;(2)通过与CALIS联合书目数据库或国家图书馆书目库、馆藏电子文献目录、核心期刊要目对比,补充重点学科缺藏文献;(3)对丛书、多卷书、连续出版物等进行查缺补漏。
首先,是思想上是否重视的问题。要认识到馆藏有序增长对于提高图书馆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将图书馆工作的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将馆藏结构与读者需求达成和谐一致,最大限度地为读者提供优越、完善的信息服务。其次,复选工作是一项慎重而严谨的工作,思想上不能有一蹴而就的想法。再次,复选工作是一项繁琐而又不容易看到成绩的工作,需要复选工作人员具有忘我的奉献精神。
在文献复选过程中,要灵活把握复本的取舍,切忌一刀切。例如“五本留三本,三本剔一本”,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显然无视不同文献的不同使用价值,也违反了上述复选原则。
目前很多图书馆实行五年一次或十年一次的复选剔旧制度。笔者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这种一次性的复选既不能及时补充馆藏,也容易因为工作量太大而出现一刀切、匆忙行事、工作粗放等情况,造成复选工作的失误和文献信息的评价失当。要保证复选工作质量,只有将复选工作日常化、长期化,将复选工作和正常的馆藏采购工作结合在一起进行。
总之,馆藏复选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对馆藏和读者需求、对文献的新陈代谢和复选理论做深入研究,需要制度的保障和工作人员忘我奉献的工作精神。只有将馆藏复选工作做好,使馆藏质量在不断纯洁和完整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才能保证馆藏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馆藏复选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工作,需要图书馆界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与实践。
[1]房文革.高校图书馆中文图书复选新探[J].图书馆建设,2007,(1):59-61.
[2]许大猷.关于藏书剔除工作的思考[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7,(1):44-46.
[3]吴 谦.高校图书馆藏书剔除刍议[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8,(6):73-75.
[4]宋晓莉.论图书藏书的复选工作[J].图书馆建设,2009,(1):28-31.
Probing into the reselection of books stored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HUANG Cheng-hong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42,China)
The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necessity of the reselection of books stored in university libraries,probes into the long-term and routine principles,methods of the reselection and the question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days to come.
university library;book reselection;construction of collections of the library
G253
A
1006-1525(2011)01-0027-03
2010-09-29
黄承红,女,馆员。
(编辑:朱爱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