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东盟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探析——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为例

2011-04-03 04:59:55谢耀芳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馆藏广西特色

谢耀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南宁 530022)

1 引言

东盟特色文献是指介绍中国—东盟各个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1]。2003年10月,在印尼举行的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温家宝总理郑重提议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并在2010年全面建成中国以及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意味着广西和南宁将从相对封闭走向更加开放,并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我馆)是广西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也是本地区的主要信息中心,在东盟博览会新的形势发展和信息需求下,利用自身优势收集和整理东盟特色文献,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文献信息服务。

2 东盟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意义

在信息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对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领域的影响日益增大。东盟特色文献记载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历史进程,对区域经济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1 区域经济建设的需要

广西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大市场的枢纽,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多区域合作是广西进入高速发展的契机,因此,自治区党委提出构建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中轴,构建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的“一轴两翼”经济发展战略构想。要实现这个战略构想,首先就要构建功能强大的东盟文献信息支撑平台。图书馆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文化特点,开展特色馆藏文献建设。我馆是全省的藏书中心、书目中心与文献协调中心,抓好东盟特色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整合建立起东盟文献保障体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文献信息服务。

2.2 区域文化建设的需要

由于目前国内对东盟各国缺乏深入了解,掌握的信息有限,而东盟各国对广西了解也有限,双方在文化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并不通畅。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家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与发展,各方日益增长的交往需要提供权威、准确的信息。东盟特色文献信息不仅全面、系统、历史地反映东盟各国家地区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和历史等各方面的概况,而且对于研究东盟各国家地区各方面概况,为提高政府机构的决策能力、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决策参考和依据。所以,东盟特色文献信息对推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

3 东盟特色文献的采集

我馆是全区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拥有丰富的、组织有序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总藏量为233余万多册。地方文献藏量已达45万多册,其中包括地方史料、民族文献、家族谱等特色馆藏资源,并形成完备的地方文献结构体系。近年来,采编部在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加大东盟特色文献的采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增加东盟文献的入藏量,使之成为馆藏文献主体的重要特色部分。

3.1 修订采访方针和原则

针对当前东盟文献需求量逐年增加的现状,进一步明确藏书建设思路,融入时代元素,继续贯彻广西地方文献求全、重点学科文献求精的采选方针,扩大地方文献采访的内涵和外延,对国内出版的东盟文献资料全面购藏或征集入藏,对原版文献精心挑选,并预留专项购书经费购置东盟文献。

3.2 拓展东盟原版书的采访渠道

特色文献的采访工作有它的独特性,其采访渠道和获得方式具有多样性。采编部除通过中国进出口公司、外文书店等系统订购原版书外,还与本地出版社、东盟出版机构、书商合作,获取出版信息,并通过举办东盟书展,购买有价值的文献。如2008年我馆与广西新华集团联合举办了首届东盟国际图书展暨图书馆业合作论坛,通过书展购置了一批泰国、越南、新加坡、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原版图书,并补充了部分国内出版的东盟文献,不断完善、充实和丰富馆藏东盟文献体系。

3.3 通过各种会议收集资料

中国—东盟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自2004年第一届东盟博览会起,广西图书馆采编中心每年都为采访人员、地方文献征集人员办理参会证件,亲自到会场收集资料,并通过会议期间举办的商务与投资峰会和各种类型的专题论坛征集资料,至今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东盟会议系列资料。

3.4 通过开展双向文化交流获取资料

毗邻东南亚是广西独特的地理优势。我馆近几年利用这一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文化往来与交流。先后邀请马来西亚文化部副部长黄锦鸿、越南国家图书馆、地方图书馆及文化代表团到我馆访问,同时,也派出馆一级领导前往越南国家图书馆参观访问。在2008年首届中国广西东盟国际图书展暨图书馆业合作论坛期间,还邀请区内公共、高校等图书馆界的代表一同与越南国家图书馆的同行进行座谈交流,双方介绍了各自的图书馆工作,并互赠图书,表达相互交流合作的愿望[2]。2011年1月,邀请越南军队艺术大学代表到我馆进行交流。通过上述一系列的交流,获取了一批珍贵的东盟文献。

4 东盟特色文献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东盟文献资源配置不均衡

(1)东盟国家小语种文献匮乏。东盟10国共有国语11种,而我馆仅有越南语、柬埔寨语、泰语、马来语406种原版书,其它语种入藏为空白。(2)入藏的有关东盟各国的中文文献以社科类图书,如:政治、经济、法律、文史、文学作品为主。而自然科学方面,如:科学技术、交通运输、军事、建筑、环境等较少。(3)CD、VCD仅有20种,多媒体、网络资源基本空白,东盟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不齐全。

4.2 缺少采访信息及采购渠道

国内有关东南亚图书的出版量极少,而且能上“三目”报征订的数量微乎其微;广州、厦门一些书店备有这类图书出售,但皆因“先款后书”而夭折。因此,目前馆藏文献数量不多,约二千余种。

4.3 未能建立书目数据库

由于目前本馆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支持多语种图书分编,东盟国家原版书未能实现计算机管理,采访人员不能查重订购,读者更不能检索利用。

4.4 缺少东盟语种人材

目前我馆尚无东盟语种专业的人员,直接导致东盟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水平不高。

4.5 购书经费不足

在政府的支持和馆领导的积极努力下,虽然我馆的购书数量成倍增长,但还是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东盟原版书只能少量购买。另一方面,一些中文类自然科学、冷僻技术类图书,也因经费有限不能购买。

5 加强东盟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建议

5.1 构建完备而系统的东盟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多载体、系统、完备、特色化的藏书体系是图书馆开展优质高效服务,满足读者需求的根本条件。东盟特色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立足于整体化建设。全面收藏反映东盟各国政治、经济、自然地理、历史沿革、文化源流、民族民俗、风土人情、土特物产等文献,保证学科结构的完整和涵盖面,在购书经费有限的条件下,强调少复本、多品种的原则;特色馆藏建设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文献,也包括数字资源,因此,要注意音像资料、视频资料、电子出版物等新型文献采集,把引进网络资源作为馆藏的重要补充,构建完备的特色馆藏体系[3]。

5.2 多渠道、多途径采集,提高入藏量

东盟文献出版量少,出版机构分散,非正式出版物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方式采集。首先要对重点出版社和出版信息进行不间断地跟踪。其次要通过网络、书评网站和媒体拾零补遗。如:通过参加书展、图书博览会补购;向本地出版部门、东盟博览局等机构征集、催缴;与东南亚研究所、大使馆建立交换制度等。

5.3 加强与专业读者的沟通

广西馆自2004年起开设东盟阅览室,到该室阅览的读者有较高学历,大部分是研究与东盟有关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采访人员定期到阅览室,主动与这些专业读者沟通与交流,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东盟文献的采访质量。

5.4 建立东盟文献特色数据库

特色馆藏包括纸质特色馆藏和数字化特色馆藏两部分,两者互为补充[4]。我馆从2001年开始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先后采用了易宝北信软件(简称TRS软件)和中数创新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简称CDICM软件),建设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资源库,其中包括中国—东盟相关信息资源的特色数据库,如:“中国—东盟博览会信息库”、“东南亚研究论文库”、“东南亚风情资源库”等数据库资源,满足读者网络检索的需要。

5.5 提高采访人员的能力

加强东盟文献资源建设还必须加大采访人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对现有采访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他们不仅掌握文献信息处理和获取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东盟特色馆藏的专业知识,并能够运用现代化的手段对不同信息渠道、不同载体、不同数据库开展东盟信息资源的采集和整序。同时针对东盟小语种人才匮乏的现状,引进掌握东盟主要国家语种和知识的专业人员,以适应特色馆藏建设的需要。

总之,东盟特色馆藏建设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工作中必须不断地总结和探索,创新工作方法和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文献保障。

[1]秦 春.中国—东盟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24).

[2]徐欣禄.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在服务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中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界,2009,(1):68-70.

[3]周凤珍.论民族高校东盟文献信息资源建设[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82-87.

[4]何艳宁,郑建明,胡唐明.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采访工作[A].2010年全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

(编辑:朱爱瑜)

猜你喜欢
馆藏广西特色
馆藏
现代装饰(2022年6期)2022-12-17 01:07:32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艺术品鉴(2019年11期)2019-12-27 09:06:18
中医的特色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完美的特色党建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文物春秋(2014年2期)2014-12-24 21: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