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研究》来稿须知(2011年)
一、来稿请直接投寄本刊编辑部,个人不接收稿件;三个月内 (时效性强的文章一个月内)未收到刊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请勿一稿多投;因本刊人力、经费有限,恕不退稿。
二、来稿均需两个版本,一个是打印稿,请用A 4纸打印。因匿名审稿需要,打印稿中不要出现作者个人资料,作者个人资料及稿件标题请另页说明。一个是电子文本,请用 E-m ail方式发送,二者缺一不可。本刊电子邮箱是:odnyb j@jnu.edu.cn;odnyb j@sina.com
三、本刊有权对论文文字进行修改。如不同意,请在来稿时注明。
四、学术论文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名、邮编、关键词、摘要以及与上述信息相对应的英文信息、正文、注释等几个部分,并依此顺序排列。
五、正文各级标题层次依次表示为一、二、……,(一)、 (二)、……,1.、2.、……,(1)、 (2)、……等。
六、数字的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一般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应简写 (如九○年或90年);多位整数应以千分撇“,”分节,小数部分不分节;四位以内的整数也可以不分节。
七、论文的题注和作者简介均使用脚注。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职称等项;如属合作撰写,则需分别注明;使用笔名的,务请说明并告之真实姓名,以便联系。
八、学术论文一般应有学术回顾,无学术回顾的论文本刊原则上不予刊用。
九、学术论文的注释应规范,无注释或注释不规范的论文本刊原则上不予刊用。注释分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应注意区分二者的不同:
1.释义性注释是作者对某个概念、观点或事实的解释或补充说明。请用小号①、②、③、④等符号在需注释处右上角标明 (如在句末,注释符号一般标注在该句标点符号之前),并使用脚注。
2.引文注释是说明引文 (包括转述和转引)的出处。请用小号 [1]、[2]、[3]、[4]等符号在需注释处右上角标明 (如在句末,注释符号一般标注在该句标点符号之前;但如果是完整的引文,注释符号应标注在引号之后),并使用尾注。由于引文出处比较复杂,引文的标注方法也较难把握,本刊采用《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有关规定 (详见附录),请作者参照执行。
3网络文献著录项目及标注顺序:电子文献的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应标明网页和至少三级以上的路径)/发表或更新日期 (也可用引用日期)。
十、本刊提倡文字简炼,论文字数 (指含脚注和尾注的字符数)一般不要超过 8000字。
十一、请提供作者电话、电子邮箱、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等,以便联系。
附录:《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一 非连续出版物
(一)普通图书
1.著作
标注顺序:责任者 /著作名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茅盾:《神话研究》,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年,第 14页。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2版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 76页。
许毅等:《清代外债史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 95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 (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 25页。
黑格乐:《逻辑学》上卷,杨一之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第 30~35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 175页。
参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第 21页。
2.析出文献
标注顺序:著者 /析出篇名 /文集编者 /文集题名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 247~266页。
范文澜:《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范文澜历史论文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第 41页。
李鹏程:《当代文化哲学沉思·序言》,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 2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 169、170页。
(二 ) 古籍
1.古籍一般应标注责任者、书名、卷次或责任者、篇名、部类名、卷次、版本。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 1。
杨时:《陆少卿墓志铭》,《龟山集》卷 34,四库全书本。
2.如果需要,作者前也可标注朝代名。
(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弘明集》卷 5。
3.常用古籍可不注编撰者和版本。
《孟子·公孙丑上》。
《史记》卷 87《李斯列传》。
二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文献
(一 ) 期刊
标注顺序:著者 /篇名 /期刊名 /年期
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 3期。
周荫棠:《为读一部史书运动进一解》,《斯文》第 2卷第 4期 (1941年 12月 1日)。
(二 ) 报纸
标注顺序:著者 /篇名 /报纸名称 /出版年月日
周扬:《三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民日报》1979年 5月 7日。
《晨报》1924年 7月 2日。
三 未刊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 (用双引号,引用者自拟标题不用引号)/时间 /藏所 /编号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 9月 1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北洋档案 1011~5961。
陈云致王明信,1937年 5月 16日,莫斯科俄罗斯当代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藏,495/74/290。
陈序经:“文化论丛”手稿,南开大学图书馆藏。
四 外文文献
引证外文文献,原则上应以该文种通行的引证标注为准。其中英文引文的标注方法如下:
(一)引用专者 (编著、译著)依次注明:(1)作者;(2)书名 (斜体,主体词首位字母大写);(3)出版地点及出
版机构;(4)出版时间;(5)页码。如:
C.E.Mingay,ASocia lH istory of the Eng lish Countryside.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 Publish Press,1990,pp.92-93.
M.Poho,The Travels ofMarco Polo.W illiam Marsden(trans.).Hertfordshire:Cunberland House,1997,pp.55,88.
Michael Kort(ed.).The Colum bia to the ColdW ar.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8.
T.H.A ston and C.H.E.Phlip in(eds).The B rennerD ebate.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5,p.35.
(二)引用期刊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 (2)文章名; (3)刊物名 (斜体); (4)卷期号; (5)出版时
间;(6)页码。引用文集中的析出文献依次注明:(1)作者;(2)文章名; (3)编者; (4)文集名 (斜体); (5)出版地点,机构及时间;(6)页码。如:
Heath B.Cham berlain,On the Search forCivil Society in China.Modern China,Vol.19,No.2(Ap ril1993),pp.199-215.
R.S.Sehfield.The Impactof Scarcity and Plenty on Population Change in England.In R.I.Rotberg and T.K.Rabb(eds.),Hunger and History:The lmpact ofChanging Food Production and Consum ption Pattern on Societ.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1983,p.79.
五 文后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
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如: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9年。
金一虹:《非农化过程中的农村妇女》,《社会学研究》1998年第 5期。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 6期第 201-202页,其中外文文献部分摘自《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 2期第193页。)
本刊编委会
2011年 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