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度”

2011-04-02 05:52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吴伟
成才 2011年1期
关键词:四度辩论长方形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 吴伟

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四度”

■武汉市江岸区新村小学 吴伟

在学习、践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一路耕耘,百度摸索,我发现数学课堂教学应是与学生心灵对话的窗口,快乐传递的邮箱,学生“学会学”的成长乐园。要提高课堂效率,必须关注课堂教学的“四度”。

一、重视师生关系的建构,让爱有深度

首先,教师要爱学生,蹲下来,做学生的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中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而爱是心灵沟通最神奇的秘方,用爱凝聚的课堂,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和谐。爱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如耐心等待、真心欣赏、真诚交流、共同分享等,这些良好情感势必会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我要学”、“主动学”的问题。

其次,要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改变教师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的状况;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让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体验、感受的教学过程,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变“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能充分发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主学习的尊严感和幸福感。这就是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

二、重视课堂氛围的创设,让趣有浓度

数学课应该充满快乐,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喜欢数学,喜欢上数学课。儿童的思维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所以努力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1.制造快乐

所有冰冷的课堂知识都可以转化成学生火热的思考,探索本身就能让学生体验思考的愉悦。教师只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如创设情景、游戏、讲故事等,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情绪去思考、感受和体验,学生就会感到快乐。例如我在教学工程问题时,用愚公移山这个成语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景制成课件:一座山,愚公需单独搬20年,邻居张三需单独搬30年,两人一起搬需要多少年才能把这座山搬走?把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等知识蕴含其中,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盎然,学习效果非常好。

2.评价激励

教学评价是创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回答让我们教师满意与否,教师都要根据实际需要给学生以评价,如: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都会给学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多角度的表扬,不仅对受表扬者是一种促进,更会让教师与学生的心与心产生碰撞。除此之外,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以便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3.品尝成功

教学时教师应千方百计地让孩子尝试成功,获得成功,在成功的基础上获得新的成功,成功越多,兴趣越浓,兴趣越浓,成功越多,学生们就会天天向上。例如有一名特级教师就应用了“成功教育”的手段。她在讲新课、难课的头一天,先给后进生讲一遍,着重指出难点。第二天正式上课时,老师提问,这些孩子屡次举手,屡次被点,屡次成功,孩子的信心足了,脸上笑了,成绩也就提高了。

三、重视教学方式的重组,让思有深度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大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独立发展的空间,培养收集、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能力,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数学。

1.把探索过程留给学生

每堂数学课的教学都可以看成是一次带领学生去再发现、再创造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经历中去体会、顿悟、发现规律并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各种能力。因此,把探索过程留给学生,就能真正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分三步让学生去探索:(1)探索准备。每人拿出工作纸1(上面画有一个不给定长和宽数据的长方形)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用面积单位测量出它的面积,并通过观察、分析、汇报交流、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不仅可以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还能沿着边去测量出它的长和宽的规律。(2)放手探索。每人拿出工作纸2(上面画有五个同形状的长方形),先让学生从中挑选一个喜欢的长方形,动手测量出它的面积以及长和宽,然后,在小组内,将五个长方形的面积、长和宽的数据填入表中,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去观察思考、大胆猜想,再开展小组内的交流合作,你能发现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在探索中得出新知:长方形中的面积单位个数就是长和宽的乘积数,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3)探索验证。任何新发现,必须经过验证才科学。所以,我设计了第三次让学生动手测量长5厘米、宽3厘米长方形的面积,在验证活动中有的学生仍用面积单位去测量出长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但聪明的学生直接用3× 5=15平方厘米,学生经过对比、优化得出这样的结论:用新、旧两种方法测量结果是一样的,但新方法即长乘宽求得面积最简便。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在交流合作中感悟,让学生真正的去探索。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2.设计开放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具体学习经验,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创设情境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例如,我在教学《可能性大小》时,有一个环节是为商场设计抽奖转盘。课中让学生分别扮演“策划者”或“顾客”的不同角色,学生具备生活经验,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而积极思考,从不同角色考虑设计抽奖转盘,设计的结果多种多样,在交流中,学生运用“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去诠释自己的设计想法,真正达到运用、巩固知识的目的。有效的数学活动,既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又有利于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3.组织热烈的辩论

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成长过程中,由于个体认知差异存在不同,一般会产生各种冲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可在重点、难点处选择有价值的辩论问题,组织学生开展热烈的辩论。把问题留给学生去分析、判断、推理、质疑和论证。教师只需倾听、引导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争强好胜的天性,激活学生内心深处的动力,唤醒潜在的智慧,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发现自我、张扬个性,这些对孩子们终身发展有益。随着辩论的深入可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如“提倡有风度的辩论”、“多生辩论”、“有条理的辩论”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整个课堂“活”起来,改变“一言堂”式的学习方式。

四、重视人文关怀,让关注有力度

学生是一个各方面正在成长、正在发展的“人”。每个学生都富有潜力。有这种观念的教师才会懂学生,才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才会有“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怀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得到新的提高。这样既做到了面向全体,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困生的存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如果增加对学困生的关注密度,学困生就一定能有所转变。例如:2010年我在某小学支教,接班时发现有个学生数学成绩31分全班倒数第一名,我就长期坚持关注他,鼓励不停,找到一个改变的突破口,从计算开始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有一次计算考试他全部做对,我在全班面前称他为“计算大王”。从此,他走上“不学——想学——会学”的道路,成绩一天一天的提高。最后期末考试81分,一年中50分的跨越,我的内心除了欣喜就是成就感。数学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责任编辑 王爱民

猜你喜欢
四度辩论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长方形的困惑
做有“四度”的电视民生新闻
谈评课的“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