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苏南小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分析

2011-04-02 04:04:58吕彦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中学生因素

吕彦

(常熟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体育生活方式是指在一定社会客观条件的制约下,社会中的个人、群体或全体成员为一定价值观所指导的满足多层次需要的全部体育活动的稳定形式和行为特征[1].体育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维持、增强和改造自身机能、形态的科学实践,它同时也改造着人的精神面貌,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的意识形态和人的生活方式[2].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体育生活,可以发展人的身体、智力和认识能力,可以轻松愉快地与人、社会和大自然产生沟通和交流.本文以常熟市为例研究影响苏南小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因素,为体育工作者掌握中学生的体育生活特点及其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依据;更好地引导中学生形成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促使学校、家长和学生了解形成一种合理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了常熟市8所全日制中学共计520人发放经专家认定的问卷进行调查,回收率87.5%,其中有效率94.5%.数据采用SPSS的相关系数检验,检验数据显示本次调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运用SPSS 13.0 for windows软件及EXCEL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了常规数据统计,把得到的数据整理制表.

1.2 专家访谈

为了解本研究中的一些问题,制定了“苏南小城镇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实证研究”专家访谈提纲,并就生活方式及体育生活方式的概念、影响因素、研究意义走访了数位体育方面的专家.

2 结果与分析

2.1 巴特利特球型检验结果

变量间的相关性是进行因素分析的先决条件(Kaiser,1974),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参与因素分析的变量为30个,变量间的相关特点用巴特利特球型检验,其值为4313.962,显著性水平为0.000.常熟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问卷的检验统计量检验值为0.902.检验统计量检验规定:检验统计量系数在0.90以上非常适合于做因素分析,在0.80-0.90之间为比较适合做因素分析,在0.70-0.80之间为可以做因素分析,在0.60-0.70之间为一般,但在0.6以下则不适合作因素分析.说明本问卷的30个变量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2.2 影响因子确定

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将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影响因素提取3个因子比较合适,它们分别是:因子1——环境因素;因子2——教育因素;因子3——个体因素.

2.3 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

2.3.1 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外因.常熟市200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百强县市之首,具有很好的群众体育基础.近年来受国家体育政策的影响,全市体育事业迅速发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体育产业及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常熟市不少学校加大了对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物质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体育锻炼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体育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项时尚内容,在其传播过程中,对于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兴趣的导向性都不可避免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相当发达,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可以了解他们所喜爱的体育明星、体育名人的资料,他们穿着的服装,选用的体育器材,及他们的打扮等等都是中学生效仿的目标.在本次调查中,回答“有喜欢或崇拜的体育人物”的学生有242人,占总人数的56.2%.

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追求体现个性和丰富个人生活的体育时尚,可以改变落后的体育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最终形成适合自己的体育生活方式,并且在追求体育时尚的过程中,可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愉快,同时也可增强自信心和个人魅力,有助于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

调查发现,现今绝大部分家长体育意识比较淡薄,对体育本身有偏见,加上缺乏足够的体育健身和健康知识,普遍忽视对孩子体育方面的教育,而让孩子投入大部分时间到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去.不支持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甚至反对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这与我国传统文化长期受佛家、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有一定关系,如道家的“虚静、无为、不争”,儒家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受此影响,喜欢体育常常被看作另类[3].

另外,家庭经济因素也是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的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得到家庭最大限度的情感和物质支持,作为家庭的主要消费成员,家庭经济直接影响中学生的体育投入及体育消费观的形成,进而影响其参与体育活动的项目和层次.这无疑会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

自然环境是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的条件之一,可以分为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和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自然条件[4].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自然条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田野、山川、江河湖海等地理环境,甚至空气和气温、气候和季节的变化都可成为体育活动可以利用的条件.常熟地处中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山丘主要有虞山、福山等,其中虞山东端蜿蜒进入古城,素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说.此外,常熟境内还有大型的湖泊,如尚湖、昆承湖等,这些天然条件都可以成为体育活动的场所.但冬季盛行大陆来的偏北风,以寒冷少雨天气为主;夏季盛行海洋来的东南风,以炎热多雨天气为主;春秋两季为冬夏季风交替时期,常出现冷暖、干湿多变的天气,这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学生外出活动.

2.3.2 教育因素

体育课是中学体育教育的中心环节,涉及到每一位学生.它以最直接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体育文化及综合知识,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结合身体练习,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新体系;强调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体育教育过程中对教材的内容选择,应侧重娱乐性、健身性和竞技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欲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育课程的设置中应以“健康第一”为主线,注重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培养和形成,突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让课内教学向课外体育活动延伸.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形成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体育教师通过丰富的体育知识、优异的运动能力、对教育工作的负责态度在体育课、业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中将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和崇拜的对象[5].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各个方面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特别注重加强人文修养,把健康、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制定学校体育政策时首先要了解体育,掌握体育的规律,重视体育工作对于学校的重要性.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对体育工作予以支持,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要求学生重视体育课,鼓励和提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重视有体育天赋的学生,并对取得成绩的学生予以奖励,为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创造良好氛围.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有直接影响.学校体育文化是中学在长期的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中逐步形成的,更是在广大学生直接参与和学校的精心培育下发展起来的.它具有导向性、教育性、竞争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此,一个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如何,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等具有深远的影响.例如校园的板报、广播经常报道有关体育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比较重要的体育赛事;结合学校场地、器材、季节的特点经常举行一些趣味性的比赛让学生参加;鼓励学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在这样的学校体育文化环境里,学生会自觉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并形成各自的体育生活方式.

2.3.3 个体因素

调查发现,近年来中学生在电视、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运动素质和运动能力呈下降的趋势,肥胖少年在不断增加.过去在成年人中才患有的疾病,如今在学生中也多有发生.随着升学压力的增加,中学生的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加上家长的压力和社会一些不正确的舆论导向,使得竞争越加激烈,中学生学习负担不断增大.学生为了增强竞争实力,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加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就会受到影响.而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加上自己身体素质又比较差,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知之甚少,因此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另外,学生在体育动机、需要、态度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也是影响其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因素[6].认知因素在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认知水平越高,体育生活方式就越容易形成.但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有限,尤其是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目的、意义、作用认识有限,常常被体育活动的表面现象和特点所吸引,因而产生的兴趣较为短暂,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和直观性,导致非理性地去参加体育活动.一旦在活动中遭受挫折,就不能正确对待,甚至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失去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 结论与建议

3.1 存在问题

(1)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管理.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及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重要外因.目前中学生体育生活基本处于无序状态,缺乏组织管理.政府体育部门、学校及社区缺少对学生和家长进行体育宣传.

(2)体育教育缺乏改革和创新.体育课程缺乏改革和创新,教师教学理念陈旧,学校运动场馆闲置率很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参与热情.

(3)中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目的的理解.许多中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比较缺乏,特别是对科学锻炼知识知之甚少,对于锻炼目的、锻炼效果、锻炼原则等不明确.往往因受到短期锻炼效果不明显的影响,而对体育锻炼认识不正确,缺乏加强体育锻炼的信心.

3.2 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学校要加强校园体育的宣传,完善校园体育的组织管理,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体育活动.体育部门和社区还要经常开展休闲体育项目和体育竞赛活动,以充实和丰富学生及家庭的体育文化生活,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体育氛围.

(2)推进体育教学新思路,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新思路,关心爱护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展以培养学生运动能力,维护学生身心健康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3)增强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意识培养是现阶段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7].兴趣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内部驱动力,兴趣与需要密切相关,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将体育的“需要教育”作为基本内容,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需要教育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各种高级需要,提升学生的体育价值观[8].另一方面应加强对学生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从多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体育,从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锻炼方法,学会在运动中自我保护,控制好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懂得体育锻炼的卫生常识,学会自我评价,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

[1]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7).

[2]张雅云.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安利.运动忠告[M].广州:广州人民出版社,2005.

[4]邱远.影响我国学生健康的社会环境因素及其体育干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1).

[5]段黔冰.人学生生活方式及健康状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6]李小军.主体体育意识与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关系[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8(6).

[7]李建民.对现代体育生活方式本质的探讨[J].科学教育家,2008(3).

[8]张杏波.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对亚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1).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中学生因素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02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6:24
解石三大因素
中国宝玉石(2019年5期)2019-11-16 09:10:20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冰雪运动(2016年4期)2016-04-16 05:54:56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中学生(2015年34期)2015-03-01 03:44:42
我来“晒晒”《中学生》
中学生(2015年31期)2015-03-01 03:44:35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祝您健康(1991年1期)1991-12-30 06:51:42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