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攻克孔隙型地热回灌技术难题
不久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在滨海新区选取三处地热利用系统进行孔隙型热储地热回灌井建设,回灌量和回灌持续性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孔隙型热储回灌技术这一世界性难题的攻克。
近年来,在地热资源开发工程中,天津市注重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在地热资源回灌管理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2010年地热资源年回灌总量达到753万立方米,其中新审批地热利用系统100%形成对井采灌模式,基岩热储单井自然回灌量最高达到每小时200m3以上。在以往的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孔隙型热储回灌量小且衰减严重,一直是世界性难点,制约了馆陶组热储的开发。
从2010年开始,天津地热院在市国土房管局地热处的大力支持下,展开技术攻关,在充分分析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最新技术成果,根据不同热储层特征选择合理的成井工艺和地面回灌处理工艺,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在滨海新区选取三处地热利用系统进行新近系孔隙型热储地热回灌井建设,在回灌量和回灌持续性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针对滨海新区塘沽中心区孔隙型热储埋藏深的特点,天津地热院在理论分析和模拟演算的基础上,分别在滨海新区渤海石油基地和河滨公园采用新的成井工艺,开凿了两眼地热回灌井通过回灌试验,两眼井的回灌能力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其中TGR-26井自然回灌状况下回灌量达到每小时103m3时,回灌温度34℃,稳定回灌水位地表以下22m,稳定时间137h;TGR-28井回灌试验累计305h,回灌温度66℃,当回灌量达到每小时120m3时,稳定回灌水位地表以下15.58m,稳定时间94h。东丽区华泰农业园回灌井回灌量在每小时66m3时,稳定回灌水位地表以下71.38m,稳定时间24h。
(选自:国土资源网201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