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干旱管理综述

2011-04-01 18:52:14郁凌峰
东北水利水电 2011年11期
关键词:旱情抗旱辽宁省

郁凌峰

(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辽宁 沈阳 110003)

1 概 述

1.1 自然情况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国土面积14.8万km2,人口4315万。总耕地面积4118.4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150.9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36.9%;易旱耕地面积186.67万hm2,占耕地面积的45.7%。

辽宁省属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增发量则呈现相反趋势。辽宁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42亿m3,人均水资源量820 m3,为全国的1/3,为世界的1/12。辽宁省除东部以外,其他地区均属严重贫水区。

1.2 干旱特点

1)交替性。降水量年际和季节间差异较大,呈丰、平、枯交替变化,丰水期和枯水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2)区域性。据统计,春旱发生几率,西部为70%,北部、南部为50%,中部小于20%。夏旱发生几率,西部为30%,其他地区10%~20%。干旱发生的次数和程度,自西北向东南减弱,西部和南部干早频次最高,平均每1.5年出现1次干旱,每10年发生1次大旱。

3)季节性。降水集中在6—9月份,超过年降雨量的70%~80%。1949年以来的60多年间,春旱占40%左右,伏旱占20%,秋旱占10%左右。其中春夏连旱占9%,春夏秋连旱占5%。

4)连续性。1949年以来的60多年间,全省连旱 3年 3次 (1970—1972年,1980—1982年,1987—1989年);连旱5年2次(1951—1955年、1991—1995年);连旱6年2次(1968—1973年,1999—2003年);连旱 9年(1957—1965年)和连旱10年(1975—1984年)各1次。由于降雨量分配不均,“西旱东涝”、“先旱后涝”情况时有发生。

1.3 历史干旱灾害

1949—2010年,辽宁省发生旱灾48次,基本上每年都有旱灾发生。其中较大旱年16次(1957,1968,1972,1982,1988,1989,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6,2007,2009 年),平均 4 年一次。

1.4 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据统计,干旱灾害造成的农田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别达到辽宁省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多年平均受灾和成灾面积的53%和51%,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灾害。

2 干旱管理体系

2.1 干旱管理工程体系

按照经济发展布局要求,辽宁省制订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水利发展专项规划》、《辽宁省城市(镇)供水水源规划》、《辽宁省水资源重大工程布局规划》、《辽宁省中部地区城市水源配置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开发水利专项规划》、《辽西四市水资源配置方案》、《辽宁省抗旱规划》。这些规划为全省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水资源配置规划和工程建设方案。

1)水资源配置

按照规划,“十一五”期间实施了5项大型水资源配置工程,新增供水能力19.35亿m3。a)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设计年调水量17.88亿m3,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b)阜新市引白济阜工程,为阜新城市供水0.60亿m3。c)北票市引白入北工程,每年为北票市城市供水0.18亿m3。d)西丰县诚信水库供水工程,每年为西丰县供水0.14亿m3。e)阎王鼻子水库供水工程。每年可为朝阳市大型企业鞍凌集团供水0.55亿m3。

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辽宁还将开工建设辽西北供水工程、葫芦岛青山水库等11项供水工程,可新增供水能力26.35亿m3。上述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部建成后,可以保障辽宁省14个省辖市和部分县级城市2030年以前发展用水需求。

2)供水工程

辽宁省现有水库946座,塘坝1857座,方塘5429座,引水工程1338处,提水工程1653处,配套机电井17.4万眼。现状工程供水能力171.2亿m3。

辽宁省现有直属大型水库9座,总库容95.93亿m3,兴利库容53.78亿m3;设计灌溉面积26.4万hm2,实际灌溉面积29.53万hm2;多年平均年供水29亿m3,其中为农业供水约20亿m3,为工业、城市生活供水约9亿m3。

3)饮水安全工程

2006—2010年,辽宁省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截至目前,投资19.78亿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266处,解决了641.08万农民的饮水问题。目前尚有饮水不安全人口586.6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25.23%。其中水质不达标165.5万人,水量、用水方便程度、水源保证率不达标的合计421.1万人,按计划到2015年全部解决。

4)节水灌溉工程

“九五”以来,辽宁省全面推进了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目前全省节水灌溉面积46.6万hm2,其中渠道防渗工程面积12.87万hm2,喷灌工程面积16.33万hm2,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约10.67万hm2,微灌工程面积约3.8万hm2,其它工程节水面积 2.93 万 hm2。

5)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工程

大凌河流域覆盖朝阳、锦州、阜新、葫芦岛等传统旱区,流域内降水稀少,水土流失严重。辽宁省从1993年开始,对大凌河流域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003年,大凌河流域的北票、朝阳、建平、凌源、喀左、龙城、义县等7个县(市、区)被列入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至2007年末,工程总投资2.84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658.79 km2。

项目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土壤侵蚀模数由 4000 t/(km2·a)下降到 1200 t/(km2·a),年蓄水量达3037万m3,保土率达到76%,保土量达到759万t。林草保存面积增加549.09 km2,林草覆盖度37.3%,地下水位明显上升,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周边农民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2.2 干旱管理的非工程措施

1)旱情监测及分析。辽宁省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旱情监测与服务系统,建有省级旱情监测中心1个,市级旱情监测分中心6个,县级旱情监测分中心6个。全省建有水文站112处,水位站8处,雨量站649处,水质监测站65处,地下水观测站528处,蒸发站37处,人工墒情监测站77处,自动墒情监测站88处,建有彰武旱情实验研究站1处。

2)水资源的优化调度

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全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用水量占全省总用水量的70%,区域内水资源量占全省的38%,人均水资源量588 m3,公顷均水量4830 m3,是严重缺水地区。大伙房、清河、柴河、闹德海、观音阁、参窝、汤河水库是辽宁省水利厅直属的七大水库,承担辽宁省中部地区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矛盾,辽宁省采取水库群联合调度和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水库间供水联合调度、水库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库水与区间径流联合调度、优水优用和减少压盐用水等方式,有效地保障了中部城市群和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需要,保障了29.53万hm2水田供水。

3)抗旱预案及规划

《辽宁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辽宁省抗旱预案》分别于2006年和2008年发布实施。《抗旱预案》的发布实施,提高了应对干旱突发性灾害的能力。2009年伏旱期间,辽宁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先后启动了《辽宁省抗旱预案》Ⅵ级、Ⅲ级应急响应,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按照抗预案要求,采取相应抗旱应急措施,有效降低了旱灾损失。

2008年,辽宁省组织全省市级农村抗旱规划的编制,截至2011年,全省14个地级市均已编制完成了市级农村抗旱预案的编制工作。2009年,编制完成了《辽宁省抗旱规划》,辽宁省已建立起以《辽宁省抗旱规划》为核心,以14个市农村抗旱规划为重点的完善的抗旱规划体系。

2.3 抗旱减灾对策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辽宁省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干旱的有效途径,鼓励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推进节水节能的日光温室大棚和畜牧小区,建立高效节水型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截至2010年,辽宁省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60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近15%,其中日光温室占地面积超过40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近10%。设施农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平均产值来看,日光温室蔬菜产值是露地栽培方式的1.93倍。

2)农业政策性保险措施

为规避自然灾害风险,降低干旱损失,辽宁省政府鼓励和支持农户参与农业政策性保险。从事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生产的农户除享受中央财政35%保费补贴外,由省和市县财政再分别予25%和20%的保费补贴,剩余20%保费由投保农户负担。2009年,辽西北遭受了严重干旱灾害,灾害发生后,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农业保险理赔工作,赔款金额约2.5亿元。

3)增加水资源供给量

a)实施调水工程,为恢复辽西北传统旱区生态提供必要的水资源。拟通过河网和人工管道、隧道等方式,从辽宁省东部将丰沛的水资源跨流域调到辽西北地区,回补地下水,增加生态用水,从根本上改变辽西北地区水资源匮乏的局面。

b)推进农业节水,优化城市供水用水管理,合理利用洪水、海水、污水以及劣质水。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自然功能

a)保护生态用水,针对西部地区脆弱的自然环境,根据当地的水资源承载能力,采取“以供定需”的方式,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b)利用生态用水对水质要求相对较低的特点,尝试城市中水等非常规水源补充生态用水。

c)加强河道生态建设,努力恢复河道生态。

d)加强辽西山区的水土保持,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5)加强抗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干旱管理能力

a)加强旱情监测及决策系统建设,建立覆盖全省的旱情自动监测体系,提高旱情监测的自动化水平,为抗旱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b)根据不同地区水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地表水和地下水,因地制宜地开展蓄水、引水、提水和集雨工程等抗旱水源工程建设,提高用水保障能力。

c)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在发生特大干旱时,满足城市居民生活基本用水需求。

6)推进扶贫移民

鼓励散居或资源性缺水地区的居民搬迁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区集中居住,配置必要的水源工程,保证他们的生产生活用水和其他生产资料。

猜你喜欢
旱情抗旱辽宁省
人工增雨解旱情
美国联邦政府拨款8 400万美元用于西部地区抗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数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监测研究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防汛抗旱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