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1-04-01 11:35陈蒲清
城市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陶澍诗歌

陈蒲清

陶澍诗歌题材广博,具有鲜明的思想特点。陶澍论诗歌创作说:“卜商氏之序《诗》曰:‘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有言,是故诗以言其情也。周以后,汉魏之诗最盛,然而,代不过数人,人不过数篇。彼其情在乎是,即言在乎是;情之所不在,不强为也。后世之为诗者,吾惑焉。鉥心肾、镂肝肺以搜之,穷日夜、限晷刻以迫之,废寝食、忘本业以耽之。是何其情之所感无已时?毋亦有可已而不已者乎?夫可已而不已,是直谓之诗役。为诗役,是其诗非必情之所欲出而志之所欲言也,役焉而已矣。虽多且工,弗尚也。”[1]陶澍的诗歌创作基本上实践了自己的诗歌主张。

一、关切国计民生,并跟其经世思想与施政举措相结合

陶澍每到一地,都十分关切国计民生。如:道光五年(乙酉年),他从安徽调任江苏,途经清江浦,特意观察漕运情况,写了一首诗:

车声辘辘人如蚁,运米漕河无勺水。

万竿楚舳与吴樯,涸向湖漘 僵不起。

去年湖涨风忽颠,吹浪作山山倒悬。

白波卷堤不周坼,奇石莫补娲皇天。

今年引黄向南走,要救目前计非苟。

岂知揖盗一开门,遂使防川同塞口。

转般今无洛口仓,寄屯忍夺居民房。

劳劳汗血岂得已,肩囊背橐相扶将。

扶将更为圩田急,红稻已枯鹦鹉粒。

不须听取老农吁,船底似闻虾蚌泣。

陶澍写诗喜欢使用叙事式的题目。这首诗的题目叫《乙酉六月二十日抵清江浦,天气甚热,运夫数万人般米过坝,由河口接运赴通州也》,文字很长,就是叙事式的题目。全诗描写漕运举措不当:一是运河堵塞而没有治理,二是引黄河水进入运河更加造成堵塞,三是不修建中转仓库而占用民房,四是随意调动民众服役,使数万民工忍耐酷暑,流血流汗,荒废农务。这一切,给民众带来巨大的痛苦。诗歌不仅表现出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同情,而且孕育着诗人改革漕运的决心。他到江苏后,立即改革漕运,创办海运。又如:道光十年(庚寅年)写的《庚寅九月二十日,自武家墩晨发,勘视堰盱堤工,周历洪泽湖,往返三日,慨然有作》,则反映了水利措施不恰当,致使淮河连年水灾,对人民的生命造成威胁:“常恐喷薄馀,浩浩民为鱼。性命托老兵,奔走疲吏胥。金钱岁百万,抛掷沙泥如。”于是,他决心治理淮河与洪泽湖。又如道光十一年,江淮并发大水,陶澍到仪征等地考察灾情,作《辛卯七月由仪征回省三日不得渡风浪甚恶》,诗中叹息道:“於呼!老夫三日头欲白,何况吾民水宿已三月。”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和民众的遭遇完全融合在一起。

陶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跟经世思想与施政举措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如他担任川东兵备道时,写了《渝州官署答季寿,兼寄汉中严太守》:

我闻严家无格(卤)〔虏〕,又闻苛政猛于虎。

二者宽严贵适中,稍不斟之为乱府。

譬诸干戚主发扬,必同琴瑟谐钟鼓。

深山草木自蒙苁,未可无端弄斤斧。

不见雷霆挟威福,和而从者惟风雨。

平生衣被志万家,自顾挟持无寸缕。

一从制锦学牵丝,始识绸缪多疾苦。

年荒谷贵易伤民,仰面疮痍更谁数。

尔来三月况无盐,淡食难修瓜虀 谱。

固知息火在抽薪,底事防川空障土。

斥卤桑田一转移,令下欢呼掌齐鼓。

溷箐何须更食私,炊烟行见香生甒 。

此举端由大府仁,鸱枭遂化仪鸾舞。

岂意江河爱细流,翻采刍荛蒙重语。

吾家季子久驰驱,平日惜阴志绳武。

千里贻诗言利病,琅琅国风应可补。

汉中太守复有书,直云简静斯为主。

遥遥相印若符节,区区不待夸珪 组。

多谢群公意恳殷,所愧补苴异循拊。

屋梁落月天一方,每奉瑶华宛亲睹。

诗成聊代草匆匆,相思目极云端羽。

遥知郊外课春耕,社鼓方当祀田祖。

全诗一气呵成,表现出民胞物与、宽猛相济的经世思想,而且,跟施政举措紧密结合在一起。诗的小序就交代了写作背景与施政举措:“到渝两月,料理公牍靡暇,兼上年旱歉,民乏食,督率各属捐赈借粜,未敢云有济也。川东盐务,多闲于公私之间,官盐价贵则私贩竞起,在事者欲绳以法,私贩未靖而良民先扰,非凶岁所宜,乃力主减价之议。大府允行,百姓便之,官引畅销而私贩渐稀矣。适得严乐园先生书,亦以为言。家季寿大令自凤台用坡公韵见贻,次韵奉答,兼寄太守。嘉庆庚辰三月。”

陶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有的是直接描写施政的成就。如:道光六年,陶澍疏浚漕运通道,将徒阳运河挑切宽深。徒阳运河的著名古浅猪婆滩,下积活沙软泥,既深且久,旋浚旋淤,传说有神灵之物潜伏,不能治理。陶澍破除迷信,力排众议,开挖成功,于是写了《京口开河,偕同事诸君观放水作》。陶澍一直关心水利建设,在江苏巡抚任上制订了以治理太湖、吴凇江为纲的治水方案,道光八年,吴凇江工程完工,于是写了《戊子二月十七日,吴淞江工竣,开坝放水作》。

陶澍的朋友贺长龄为《抚吴草》写的序言说:“公之文章,皆公之政事也。”“一吟眺,一酬答,罔不有筹国济时远虑,令人得于言意之表。”桐城派古文大师梅曾亮也在《抚吴草序》中说:“今诵公之诗,而古大臣忧劳元元、佐圣天子抚循之至意,以推美僚属,功利不专,说使民而忘其劳。公所以不动声色,而指挥立成者,其效皆见于此。盖所以咏勤苦而宣膏泽,非与草野之士争一艺之名也。而诗之道,乃崪然耸于盛汉之表。”他们的评论颇能道出陶澍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的特点。

二、描写亲情、友情、官民情谊,真挚感人

陶澍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他无论写亲情、友情以及官民之间的情谊,都真挚感人。如:《陟岵吟》、《辛酉六月十一日先慈诞辰》写母子之情,《长沙别子晋》、《有梦哭周氏亡妹》、《哭子晋》等写兄弟、兄妹之情,《七夕寄内黄安人》、《京口生日寄内》、《内子四十生日》等写糟糠夫妻之情,《寄益阳诸友》、《江陵别友人》、《栈道怀贺耦耕编修》、《送李卷山广滋谪乌鲁木齐》等写朋友之情。且看《内子四十生日》:

数龄君又四盈旬,柴米夫妻健在身。

日日劳为八口计,星星渐是二毛人。

却看绕膝怜娇女,曾记离家托病亲。

白发庞公仍有约,桦香山下共樵薪。

(原注:“桦香山在余宅后一里许。”)

此诗是庆祝妻子四十岁生日所作。诗人慰问操劳一生而已经有星星白发的妻子,表明自己永远忠于糟糠之情,永远不会因富贵而忘记以前的约定。全诗朴素无华,如话家常,格调高雅,句句充满真情实感。庞公,指东汉末年的隐士庞德(《后汉书》有传)。他居住在襄阳的岘山,不入官府,受到司马徽、诸葛亮、徐庶的推崇,荆州牧刘表多次延请他,他就携妻子登鹿门山采药不返。陶澍以庞德公自许,切合自己不忘贫贱,不忘糟糠之妻的心志。

描写官民之间的情谊,是陶澍诗歌的一个亮点。如《庚辰十二月十一日发重庆,绅民走送十余里不绝,怆然有作》、《辛巳九月初四日接部文,八月二十七日奉旨调任福建按察使,口占留别晋阳诸君》、《乙酉六月初七日由水路赴调江苏,留别皖人》等,分别如下:

去年今日入渝城,今日渝城又送行。

一十二回巴岫月,只应来去照分明。

十年曾此泛槎归,往迹鸿泥认未非。

自笑官如蜻点水,偶然着翅即高飞。

西风木叶动离居,揽辔重登薄笨车。

唱彻小丛肠断句,雁门关上雁飞初。

三月来官九月行,重阳已见插花明。

客程不比桑干渡,却望并州倍有情。

父老殷勤酒一卮,依依皖口送桡时。

江神也为人留别,特借东风向上吹。

触热乘流记往年,嗷嗷鸿雁水连天。

此行此日人仍昔,恰喜嘉禾满大田。

陶澍为官一任即造福一方,跟民众建立了情谊,所以,一旦离开,无论自己或民众,都依依不舍。

三、描写风光民俗,形神兼备;咏史吟物,见解卓越

陶澍有许多描写风光民俗的诗篇。描写风光,能够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写得形神兼备。如:

东风一叶趁晴舒,晓日清湘画不如。

山色忽开帆转处,溪声交送雨飞馀。

岚浮远市烟初合,柳放新衙雾乍梳。

三十六湾都在眼,竹篱闲却钓人居。

(《舟溯湘江》)

一线界荆豫,雄关此处偏。

山深能酿雨,径小不窥天。

下马妨途仄,开窗觉屋悬。

不须愁荦确,绕榻是云烟。

(《宿武胜关》)

《舟溯湘江》描写自己乘船从临资口上溯湘江所看到的风物,帆影、溪声、春雨、晴岚、烟柳、渔家,勾勒出一幅平远山水图。《宿武胜关》描写鄂豫两省交界处的雄关,中间四句使用四个镜头突出武胜关的险峻,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陶澍描写民俗的诗篇,颇能关心民间的疾苦。如:《消寒第六会,兰雪舍人、陈石士编修、朱兰友侍讲、谢向亭编修、胡墨庄侍御、钱衎石农部,同集印心石屋,试安化茶,成诗四首》。陶澍故乡安化县是中国著名的茶乡。陶澍这四首诗充满对故乡的深情,对故乡特产茶叶的骄傲。其中第三首一开头就说:“宁吃安化草,不吃新化好。宋时有此语,至今犹能道。”并注解说:“安化茶,下者犹胜他邑,好者二语见《府志》。”他希望故乡的茶叶,能够确保质量与产量不下降。其中第二首,描写了故乡茶叶之美:“培根阅冬初,摘叶及春发。冻雷一夜鸣,蓓蕾颖欲脱。是名雨前香,采之日一撮。未几渐蒙茸,卓立针抽铁。是名谷雨尖,香气弥勃勃。毛尖如鹤毳,挨尖类雀舌。黄茶号晚出,味厚亦非劣。”接着又描写了茶农的痛苦:“方其摘取时,篮筐遍山岊。晨穿苦雾深,晚焙新火烈。茶成与商人,粗者留自啜。谁知盘中芽,多有肩上血。我本山中人,言之遂凄切。”这四首诗,对茶农如何培育茶苗、如何采摘、烘烤茶叶,对茶树的生长环境,茶叶的品种、质量,都有细致真切的描写。所以,有人说:‘在中国诗史上,曾有过不少描写茶叶和茶农的诗歌,但无有出其右者。如果称其为写茶的史诗,应是当之无愧的。”[2]

陶澍吟咏历史古迹的诗篇,往往能够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表现出深刻的史识。如:

斩木西行起义师,拔山豪气上须眉。

八千子弟纵横日,十二金人黯淡时。

张楚何妨三户少,暴秦惟有一灰遗。

沣川夜夜多情月,曾照阿房五丈旗。

(《秦中怀古十首》之三)

坏壁刓 苔石碣存,英雄寂寞恨难吞。

十年枉洒孤军血,三字谁成万古冤。

高庙无心图北伐,太师有力市中原。

可怜桑梓庭前树,留得南枝见旧痕。

(《汤阴拜岳忠武庙》)

《秦中怀古十首》热情地歌颂了陈胜、项羽的起义,轻蔑地谴责了秦始皇的暴政。《汤阴拜岳忠武庙》,深切同情民族英雄岳飞的遭遇,批判矛头不仅指向汉奸秦桧,而且指向皇帝宋高宗。

陶澍吟咏历史古迹的诗篇,有时采取民间传说的题材。如:他在澧州(今澧县)的澧阳书院教书时,根据当地孟姜女寻夫的传说,写了《嘉山怀古》。诗的小序说:“山在澧州孟姜垸上,相传姜女登之望夫,以针画竹,至今竹叶如丝,又有镜石。”诗歌抨击暴政,热情歌颂孟姜女:“嬴政昔不道,耀武北筑城。暴师断地脉,起洮连东瀛。死亡日枕藉,白骨如山撑。悲哉孟姜女,寻夫万里行。觅骼不可识,一哭天地惊。风云惨无色,鳌柱为摧倾。大节照白日,耿耿今犹生。望夫有高台,千载配怀清。我来扪薜荔,览古怀精诚。村巫走伏腊,庙貌飞疏甍。桑梓自古意,草木犹哀情。长城今故在,徽号久非秦。不及此山石,长传贞烈名。”

陶澍有些诗借咏物或咏事而说理。如《咏物》写蜘蛛:“机关暗里巧藏神,欲吐还茹伺隙频。费尽心丝多少力,网罗原不算经纶。”诗人借蜘蛛的形象影射玩弄权术的政客,他们损人利己,争权夺利,根本不关心国计民生,也没有任何治国安邦的本领。诗中“心丝”与“心思”双关。又如《马逸》诗。诗的小序说:“甲戌元旦入朝,至正阳门,马逸,从者皆坠。独余坐车中,奔腾数里,至东长安街,遇大理寺卿叶琴柯先生,遏之乃止。因系马于其车后,成礼而退。拈此自警。”诗歌先写马逸车翻的过程:“始我造朝时,爆竹九街满。马惊急欲前,仆怒抑使缓。仆怒马益惊,缓急势莫践。画然缰纼绝,仆堕马已远。”诗人从中体会到“驭马如驭人”的道理:“因思古今来,类此良不鲜。防口甚防川,为政愁丝茧。法令如牛毛,商韩徒自剸。”

陶澍的题画诗,也别有风韵。如《题画应谢湘帆》:“山寒石气青,木落生高爽。遥见白云中,数峰自来往。”此诗特点是,通过想像把静态的画面化为动态的风光。又如《为钱梅溪题梅华溪图》:“梅华溪拟百花潭,茅屋秋风客梦酣。吟到巡檐香雪句,一枝春已度江南。”此诗特点是,把画家的图画与杜甫的诗意融会在一起。“百花潭”在杜甫成都草堂,杜甫有“百花潭水即沧浪”的诗句;“茅屋秋风”,隐括杜甫的名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巡檐香雪”也是杜甫的诗句,杜甫《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的第二首云:“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陶澍诗歌中有一些歌功颂德的作品。如:《圣驾巡幸五台迎銮曲》、《上陵歌》、《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十首》。嘉庆皇帝五十岁到五台山进香,陶澍写了《圣驾巡幸五台迎銮曲》,这组颂歌共有七言绝句94首。嘉庆二十三年,嘉庆皇帝到盛京(吉林)祭祖,陶澍写了《上陵歌》20首,都是七言绝句。嘉庆皇帝逝世后,陶澍写了《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十首》,这30首哀悼诗都是五言律诗。这三组诗歌,都是感恩戴德的作品。如《仁宗睿皇帝滦阳升遐,恭拟挽辞三十首》中的第一首,一开头就歌颂道:“德盛天为大,恩深海并容,六旬恢寿宇,万国畅仁风。”

陶澍诗歌也有一些应试或应酬的作品,如《印心石屋试律诗》。《印心石屋试律诗》即《赋得体诗》,共200首,主要是应试或唱和之作。赋得体诗,一般是五言排律,大多数是十六句,是普通律诗的两倍。如《赋得体诗》第一首《八月湖水平得“观”字》,就是嘉庆五年(庚申年)陶澍参加乡试的作品。诗歌试题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该诗第一句是“八月湖水平”。试题要求应试者,根据孟浩然的诗意进行发挥,并要用《临洞庭上张丞相》中出现的“观”字押韵。陶澍的答卷是:

重湖秋水满,八月洞庭宽。

人在青琳宇,天开白玉盘。

前堤初涨岸,远浦欲浮峦。

气逼君山迥,光连梦泽寒。

苍茫涵日月,浩淼静波澜。

上下千潭印,高低一色看。

双飞兰桨利,半挂布帆安。

好趁仙槎便,乘风快大观。

虽然,陶澍的诗歌中也有歌功颂德与应酬之作,但是大多数作品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1] 陶澍.迟云吟馆诗集序[O].

[2] 陶用舒, 王小悟, 丁醒雄.干国良臣陶澍[M].长沙:岳麓书社, 2008.

猜你喜欢
陶澍诗歌
诗歌不除外
陶澍:道光时期第一贤臣
替婚
黑茶·陶澍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诗歌岛·八面来风
打掌
打掌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