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军 詹成波 先本刚 敖清燕
四川是我国西部农业和人口大省,拥有农业人口6 000多万,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04 hm2。现阶段四川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是农民增收,而在有限的耕地上,只有利用节本高效技术发展反季节蔬菜才能达到增收目的。经过10年的研究与示范推广表明,四川早春蔬菜大棚网式集成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和效益,至今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万hm2,直接增收超过1亿元,培训国内外蔬菜相关人员超过1万人次,降低农药成本约0.3亿元,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搭建竹木大棚的竹木材料是可再生资源,废弃物可自然降解或再利用。该项技术符合“低碳、生态、节本高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现将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广泛推广使用的是无柱镀锌钢管装配式塑料大棚,但其在四川盆地蔬菜生产上不实用。虽然它具有搭建速度快、整齐美观、荷载能力强的优点,但其缺点是建造成本高,钢管易腐蚀,大棚难移动,大棚中部太高,不适合进行蔬菜网式集成栽培。另外,从环保角度来说,钢管是不可再生资源,是高耗能产品。竹木大棚每667 m2的成本约500元,是钢架大棚的1%~5%;竹木大棚的使用寿命2~3年,刚好可换地轮作水稻,能预防蔬菜重茬造成的病虫害。利用四川地区丰富的竹资源,既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障粮食食用安全。四川的风雪灾害少,竹大棚抗荷载低的缺点可以通过加柱子解决。
竹木大棚可分为圆拱形和屋脊形大棚,材料可分为圆竹和竹片,木头可作支柱。棚的跨度与一般钢管大棚一样,长度随地形而定,高度低于一般钢架大棚。
蔬菜集约化育苗是现代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之一。四川冬季和早春低温寡照,育苗比较困难。茄果类蔬菜一般采用大棚冷床育苗技术,在10月育大苗,翌年的1月底至2月底大苗带花或蕾定植,冷床育苗的关键在于控制苗的大小、苗床水分和防止冻害。瓜类蔬菜一般采用加温育苗技术,于12月底至翌年1月上旬在大棚里利用各种方式加温育苗,加温育苗的关键在于预防幼苗徒长和控制加温成本。
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连作障碍大量发生,为此,我们研究了冬瓜、苦瓜、西瓜、茄子、番茄等蔬菜的嫁接技术,现已累计推广约1万hm2。四川除攀西地区外,集约化育苗的难点在于早春蔬菜的育苗。夏秋蔬菜生产中已开始大量使用穴盘进行集约化育苗,但在育苗基质的使用上五花八门。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充分利用本地大量的食用菌菌渣进行穴盘育苗的研究。
在研究嫁接技术的同时,我们开展了砧木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目前已选育苦瓜砧木蓉砧1号,筛选出适合冬瓜、西瓜、茄子和番茄主要栽培品种的砧木品种。
为了提高大棚单位面积的蔬菜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开发了大棚蔬菜网式栽培技术,每667 m2可降低材料成本约300元,减少人工3~5个,提高产量10%~25%,提高效益20%~35%。
在早春瓜类和茄果类蔬菜的大棚生产中,我们将间套、嫁接和网式栽培技术进行集成,开发出适合在本地推广的早春蔬菜竹木大棚网式集成栽培技术。
大棚宽 5.5~8 m,高 1.8~2.2 m,拱杆间距 0.8~1 m。在套作的蔬菜没有上棚前,可以不加柱。
主作的蔬菜应早定植、早上市。在成都地区2月中旬前应完成定植,套作的瓜类蔬菜在4月下旬前完成定植。
茄果类或早春蔬菜套作瓜类蔬菜时,进行网式栽培。目前不需要嫁接的套作瓜类是南瓜、丝瓜、佛手瓜和葫芦,效益好的是苦瓜、丝瓜和冬瓜。目前越夏栽培的苦瓜约70%使用嫁接苗。
在竹木大棚上覆盖孔径25~30 mm的栽培网,可以提高大棚的整体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蔬菜复种指数、产量、效益和大棚架材的利用率。
由于套种生产周期长、单位面积产量高,因此要加大有机底肥用量,一般每667 m2施干鸡粪1 000~1 500 kg。采用滴灌或膜下灌溉,广泛使用冲施肥,肥随水走,提高水肥利用率、劳动效率。
在大棚里严格采取农艺措施,如深翻地、大量使用有机肥、深沟高厢、地膜覆盖、整枝打杈、田园清洁、选用抗逆品种、合理轮作、水旱轮作等,并配合使用黄板或蓝板、杀虫灯等防治病虫害。
动力喷雾器可以使农药喷洒均匀,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和劳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