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教授治疗带状疱疹经验

2011-04-01 03:18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药理带状疱疹活血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2;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好发于头面、躯干与四肢。中医学将其称为缠腰火丹、蛇丹、火带疮、蜘蛛疮,俗称蛇串疮。由于该病皮损消退后的疼痛常扩大到皮损范围之外,持续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睡眠质量。导师张毅教授运用中医内外合治法治疗带状疱疹,有独到认识,特介绍如下。

1 对临床分型的补充

1.1 火毒炽盛型 《外科心法要诀》:“痈疽原是火毒生”,若火毒蕴结肌肤,郁而化热,外溢于皮肤而发或肝经火毒蕴积,夹风邪上窜头面而发为带状疱疹。辨证要点:皮肤上出现红色丘疹,灼热,水疱较少,皮肤红肿伴疼痛,舌红苔干,脉洪数。治宜清热解毒,方选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若有发热可加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1.2 肝郁化火型 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火热炎上,外溢皮肤而成带状疱疹。辨证要点:胸胁、腹部与四肢出现大片红斑丘疱疹,基底潮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宜清热泻火,解毒止痛。方选丹栀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皮损发于肝胆经循行部位,湿热较重,可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若出现肝胆实火证,可用泻青丸清肝泻火。

2 关于治法

导师认为,带状疱疹可按“疮疡”的治疗思路,初期“以消为贵”,疱疹已成宜托毒外出,溃后宜补的消、托、补三大法则。在疱疹初期,有疼痛、红斑特点,正气充足者可用消法,常用于火毒炽盛型和肝经郁热型,宜清热解毒、疏肝利湿,方剂如上。对于年老体弱,或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多属正气衰弱者,宜托:扶助正气,托毒外出,即“移深就浅”“从脏出腑”,以免毒邪内陷。对于这样正气不足的患者,气的推动能力减弱,毒邪不能外达,故疼痛剧烈,所以要用补托法。导师认为要扶正祛邪,才能使毒消而不伤正。小柴胡汤就是托法的代表方。疱疹消退后神经痛,是正气不能托毒外出,邪毒羁留,影响气血运行,气滞血瘀,经络不通,所以要使用补法,兼化瘀通络、止痛对症,常选用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汤、丹栀逍遥散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3 关于止痛

带状疱疹治疗的难点在止痛,导师经过长期临床,结合基础治疗,总结性提出:理气止痛、化瘀(活血)止痛、安神止痛、搜风(祛风)止痛、解毒敛疮止痛5法,分析如下。

3.1 理气止痛 肝失疏泄,肝失调达,肝气郁结,气滞不行,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疼痛;气郁化火,易灼伤津液。治疗时主要疏肝行气,常见于肝郁化火型患者,故常使用理气药物,如枳壳与枳实、木香、郁金和香附。枳壳与枳实味苦、辛、酸、性温,功效相同。《本草化义》云:“枳实专泄胃实,开导坚结,故主中脘以治血分,疗脐腹间实满,消痰癖,祛停水,逐宿食,破结胸,通便闭,非此不能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具有镇痛的作用。木香辛苦,性温。《日华子本草》云:“治心腹一切气……呕逆反胃、霍乱、泄泻、痢疾、健脾消食”。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木香具有镇痛的作用。郁金辛苦,性凉。《本草备要》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用郁金挥发油乳剂作人胆囊造影时,无收缩胆囊的作用,具有止痛、抑菌的作用。香附辛苦,性平。《本草求真》云:“香附,专属开郁散气……。故通气甚捷,此则苦而不甚,故解郁居多。”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香附具有镇痛和抗炎的作用。

3.2 化瘀(活血)止痛 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瘀血阻络,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治疗时主要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配伍理气药物同用。常用辨证中使用的方剂有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常用药物有延胡索、川楝子、乳香、没药。延胡索味辛苦,性温。《本草纲目》曰:“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镇痛、镇静、催眠的作用。川楝子苦寒有小毒,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此药有镇痛作用。乳香、没药味苦性温,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二药并用,为宜宣痛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故凡心胃胁痛,肢体关节诸痛皆能治之。”《本草纲目》云:“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二者具有较显著的镇痛作用和更强烈的抑菌作用。

3.3 安神止痛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带状疱疹与心的关系密切。心的生理特性是清净内守,《素问·痹论》也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疼痛不止,夜不能眠,可加用重镇安神药,如四重汤(代赭石、磁石、珍珠母、牡蛎),代赭石苦寒无毒,《圣济经》云:“怯则气浮,重则所以镇之,怯者亦惊也。”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味咸,性寒。《本草纲目》云:“治肾家诸痛,而通耳明目。”珍珠母甘咸,寒。《饮片新参》:“平肝潜阳,安神魂,定惊痫,消热痞,眼翳。”牡蛎咸涩,凉。《药性论》:“主治女子崩中,止盗汗,除风热,止痛。”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以上4味中药具有镇痛、镇静、抗炎的作用。如果心肝失养者,当补养心神,用酸枣仁、五味子。对于久痛不消,郁郁寡欢者可宁心安神用合欢皮和远志。还可加麝香、冰片、葱白等醒脑开窍中药。

3.4 搜风(祛风)止痛 多见于年老体弱的患者,皮损消退后遗留的顽固神经痛,常持续很长时间,疼痛仍不能缓解。中医有“久病入络”之说。病邪入络,一般常用药难达病所,必须用药性猛烈之药方能除顽疾。导师在治疗带状疱疹顽固性疼痛时善于运用虫类药,以搜剔络中之邪。一般多使用全蝎研末冲服,汤药中加上川乌或草乌。全蝎其咸、辛、平,有毒,有祛风、定惊、镇痉之功用。《本草求真》:“全蝎,专入肝祛风,凡小儿胎风抽搐,大人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艰涩,手足抽掣,疟疾寒热,耳聋,带下,皆因外风内客,无不用之。”《成方便读》:“全虫色青善走者,独入肝经,风气通于肝,为搜风之主药。”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蝎身及蝎尾制剂对动物躯体痛或内脏痛均有明显镇痛作用;蝎尾镇痛作用比蝎身强5倍。川乌与草乌作用基本相同,块根有毒,入药能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东医宝鉴》:“治风湿麻痹疼痛,发破伤风汗。”《本草纲目拾遗》:“追风活血,取根入药酒”。

3.5 解毒敛疮止痛 带状疱疹皮损消退后,余毒未清,毒邪滞留于经络,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不通则通。治疗采用清热解毒敛疮,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常用药物有栀子、金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栀子味苦,性寒。朱震亨谓本品能“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金银花味甘,性寒。《本草纲目》云:“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止痛、抗炎的作用。连翘味苦,性微寒。《本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镇痛、抗病毒的作用。白花蛇舌草实乃“清热解毒”之良药。《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此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镇痛的作用。

4 外用药物

带状疱疹初期可见皮肤出现红斑、丘疱疹、簇集性水疱,累累如串珠,局部疼痛者,可用古方(《医宗金鉴》)中二味拔毒散(白矾30 g,明雄黄6 g,研成细末)和冰片12 g(须放入乙醇内融化),茶水调敷患处,每日数次,不让药粉干燥,以免皮肤牵拉,在疼痛的基础上引起皮肤不适。

导师特别指出:外科外用药物一定要考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问题,尽量不选用矿石类药物。二味拔毒散有些古方使用寒水石或生石膏,但是矿石类药物研成细末后在皮肤上不易吸收,特别是古代的粉碎技术,不可能使矿石类药物达到能够被皮肤吸收的细度,所以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故尽量不用外用矿石类药物。经反复思索,改良了二味拔毒散:按照雄黄2、白矾3、儿茶1和冰片3比例组方,采用现代超低温,微粉粉碎技术研末,用茶水或凉开水调搽外敷。

本方的要点在冰片的比例上。收湿敛疮,解毒止痛效果增强,多年在临床上使用,收到良好效果。

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病,只要早期、合理、规范辨证用药,后遗神经痛发生率很低。导师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即或是严重的病例,仍然坚持使用中药而不加化学药物,只要规范治疗,基本不会发生后遗神经痛,体现了上述经验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药理带状疱疹活血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中药药理学科简介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一部治疗带状疱疹的创新之作——读《带状疱疹治疗学》有感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