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伟
(桐庐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茶叶站 桐庐 311500)
“雪水云绿”茶以“色、香、味、形”四美而见长,形似莲芯,玉质透翠,挺而匀齐。因其原料的独特性和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独特的品质,达到了观赏美与品质优的完美结合,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针形类名茶的历史。名茶“雪水云绿”在历届国际级、国家级、省级名茶评比中均获金奖,是全省唯一连续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的名茶,已经成为桐庐县茶产业的一张金名片。
目前,“雪水云绿”茶在生产工艺上一味的追求高产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为了向消费者提供“绿色、健康、卫生、安全”的高质量的全手工制作的雪水云绿茶,为此茶叶站科技人员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改进,逐步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手工制作工艺流程。该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摊青→杀青→初烘→理条整形→复烘→辉锅提香→产品分级→成品。
单芽、要匀、净、鲜。鲜叶品质分三级:
一级:全芽、匀齐肥壮;不带鱼叶、鳞片、茶蒂、单片;无病虫斑。
二级:全芽、完整、匀齐;不带鱼叶、鳞片、茶蒂、不含单片、紫芽;无病虫斑。
三级:全芽、略有空心芽、完整;不带鱼叶、鳞片,无病虫斑。
提手采,用清洁的小蔑篮盛放。
清洁的圆匾或篾垫。
室内应清洁卫生,空气流通,相对湿度稳定,无异味。
进入加工车间的鲜叶应立即摊青,摊青厚度不超过2 cm。不同等级、不同品种的鲜叶要分别摊青、上、下午鲜叶要分开摊放,分别付制。
摊青时间为6-12小时(视天气情况掌握)。摊青过程中要适当翻叶散热,轻翻、匀翻、避免芽损伤。
至茶芽发软,光泽渐失转暗,散发清香。
电炒锅或手工炒茶灶。
先预热炒锅,待锅体温度达到200℃时,手离锅底15 cm处,感觉手心发烫即可杀青。每锅投入青叶200g,(可根据手的大小掌握)手势宜轻、闷、透结合,时间约30分钟。程度掌握:杀青叶色泽由翠绿转为暗绿,青草气散失,散发清香,芽软略有粘性,稍有弹性,折梗不断,杀青叶及时摊凉,使水分分布均匀。切忌堆压,否则茶叶闷黄变味。
选用焙笼,笼顶温度掌握在100-120℃。
焙笼宜薄摊、勤翻,炭火切忌烟味,烘干时间一般8-10分钟,失重率掌握在30%左右。程度在5成干左右,茶芽互不粘连,青气散失,稍有弹性,色泽绿润。
电炒锅或手工炒茶锅。
锅温100℃左右,投叶量约250g,时间为8-10分钟,理条过程中手势采用抓、扣闷、透相结合,切忌压,手中茶芽排列要整齐,使之均匀理条,待芽头挺直即可出锅。下锅后要及时摊凉,使之水份分布均匀。程度在七成半左右,手摸茶条紧直,硬滑,色泽亮绿即可。
选用焙笼。
笼顶温度掌握在85-90℃左右,整形叶均匀摊放在焙笼顶的纱布上,中间翻动2-3次,受热要均匀低温慢焙,时间为20分钟左右,烘至九成干左右。
电炒锅或手工炒茶锅。
温度60-70℃左右。投叶量一般为250g。手势以抓、扣、荡为主。手势宜轻、进一步理直茶条,待条索挺直光滑,时间约10分钟左右。起锅前应适当提高锅温(85℃),使之茶毫显露,香气提高。茶叶水分含量达6%以下,茶条紧直光滑,色泽嫩绿、明亮。
8.1 半成品经筛去片末,用5-8孔分级筛进行大小、长短分级,筛面茶可再烘焙。
8.2 关键控制点
对照标样确定等级进行分级。
贮藏茶叶的仓库要求专用,做到清洁卫生、避光、通风干燥、无异味、无毒、无污染物。冷库温度保持在0-5℃,仓库温度恒温、湿度保持在50%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