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违纪处分工作

2011-04-01 01:31:04姜彩云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处分违纪学校

姜彩云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江苏南通226010)

0 引言

违纪处分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对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等方面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违纪处分工作的公正、合法性,并达到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完善的违纪学生处理工作条例必不可少。以往,高等学校对违纪学生的处理,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文件。教育部在2005年3月29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即21号令)中第55条明确规定,学校对学生的处分应当做到程序正当、证据充足、依据明确、定性准确、处分得当。第58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处分,应当出具处分决定书,送交学生本人。对于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应上报省教育厅备案。第59条规定,学校对学生作出的处分决定应当包括处分和处分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学生可以提出申述及申述的期限。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有关规定,各高校都制定了《违纪学生处理规定》,明确了什么类型的违纪行为将受到什么类型的处分。这样一来,高校在处理违纪学生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1 目前高校学生常见违纪行为及其原因分析

1.1 打架斗殴

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80、90后,年轻气盛,遇事考虑欠佳,经常出现一些打架和集体斗殴现象。在此类事件中除主要组织者外,大部分参与者并不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打架斗殴的原因,只是出于所谓的兄弟义气,或者为了一点点小事,或者因受到别人攻击,不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却采取针锋相对,甚至变本加厉的手段而造成严重后果。

1.2 无故旷课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放松了对自己的自律,加上学校周围环境的影响,于是热衷于网吧,沉迷于虚拟世界,耽误学业。

1.3 考试作弊

虽然每所学校和老师都再三强调考试纪律,并对作弊学生进行了严厉的处罚,但还是有少数学生抱着侥幸心理顶风作案,发生诸如夹带纸条、偷看他人试卷、甚至交换试卷、请人替考等作弊行为。此外,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利用手机等各种通讯工具作弊的现象也日益严重。

1.4 吸烟引起的违纪行为

现在的高校学生,尤其是男生,为了吸烟,想种种办法筹集自己的烟资:谎称买学习用品向父母骗钱,偷父母甚至是同学的钱。同时未熄灭的烟头也会给宿舍、教室带来安全隐患。

1.5 偷窃行为

由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学生法制意识薄弱,加上虚荣心的驱使,不合理的要求增多,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比认识个人现有条件与将来依靠自身本领创造美好生活的关系,致使学生内部时有盗窃现象发生。

1.6 违规使用电器

部分学生置学校的三令五申于不顾,在宿舍中使用大功率电器烧水、煮饭,使用不合格充电器为电池充电等等,致使学生宿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学生之所以出现以上种种违纪行为,其原因主要在于:性情暴躁、冲动,具有攻击性,处理问题缺乏耐心,存在侥幸心理,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做事情没有计划,没有爱心、责任心,缺乏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

2 目前高校学生处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处分不慎重

学校对违纪学生进行的处分往往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害怕出问题,不敢对有违纪行为的学生给予应有的处分;另一种是处分过重,对于违纪行为没有进行仔细的调查,就对违纪学生进行严厉的处分。违纪处分工作一直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诸多环节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高校往往过多地强调其管理职能,淡化甚至异化了违纪处分工作的教育职能。实践证明,处分不慎重,会使学生难以接受,甚至造成心灵的创伤。

2.2 处分有失公正

对于违纪学生进行处分的依据,主要是教育部颁发的学籍管理规定等文件,但在实际工作中怎样执行,文件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部分老师在处理学生违纪行为时,往往带着个人情绪,从个人角度出发,出现了亲疏远近有别的现象,凭主观意愿人为放宽或者加紧处理尺度,对违纪学生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于老师眼中的优秀学生,即使违纪情节严重,也要多方面袒护,从轻处理。而对于那些所谓的差生,纵然只是犯了一点小错,也绝不宽容。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损害教师自身的形象,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使得受处分学生口服心不服,给后续的教育工作埋下祸根,对受处分学生也很难起到教育作用。

2.3 忽视处分后的教育

高校在给予学生必要的处分后,其教育学生的任务还远远没有完成。处分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只着眼于对违纪学生的处分,而放松对违纪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处分绝非是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结束,而是违纪学生走向何处的开端。只重视处分,不注重处分后的思想教育,没有后续的跟踪、耐心的帮助和必要的心理帮扶,很难杜绝受处分学生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3 对做好高校违纪处分工作的建议和探讨

3.1 注重平时的思想教育

要做到有针对性地防范学生违纪行为,就不能仅仅依靠事后采取的处分措施。只有注重平时的思想教育,才能将学生违纪的概率降到最低点。各种规章制度只有公之于众,并保证能够为学生所周知,才能对学生产生普遍约束力,学校不能依据没有公布的规定来处分学生。因此,在入学教育中就应该让新生清楚学校的有关规定,明确大学生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做了,将受到什么类型的违纪处分。学校要切实加强教育管理人员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并认真组织学生学习有关的规章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在《学生手册》中明确规定了学生管理的相关内容及《违纪学生处理规定》,这是防止违纪行为发生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2 充分查清违纪事实

对于学生的处分应做到“证据充足”,首先要查明违纪行为是否存在、性质如何、是否存在危害,其次要取得证据,包括物证、人证、询问笔录、以及违纪学生的书面陈述等等,对涉及违纪学生有利或者不利的证据都应收集。此外,充分调查还体现在受处分学生的申述中,学校必须充分听取学生通过口头或者书面形式进行的申述,并认真调查复核学生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对学生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应当予以采纳。

3.3 履行正当程序

学校发现学生违法、违纪的事实后,在查明事实真相之前,任何人或部门都不得擅自作出处分决定。在初步查明违纪事实后,学校对违纪学生拟作出的处分决定应通知当事学生,并听取当事学生的陈述或申辩,并告知其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申述。若当事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申述,学校应当为其组织听证;听证者应包括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当事学生、班主任(辅导员)和学生代表等。听证会先由调查人员陈述违纪事实和拟定的处分类型,并提出相关的证据;学生进行申辩,提交证据,展开讨论,最后由当事学生作最后陈述;整个听证过程应作记录,并有当事人核对无误后的签字。听证会结束后,经院长办公会讨论并做出决定。对于应当给予处分的,起草制作处分决定书。处分决定书应当载明受处分学生姓名、性别、院系、班级、学号、违纪事实、处分种类及依据条例;提起申诉的途径及期限;院校名称、处分日期、行政盖章。处分决定书制作完成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送达受处分学生或其家长,若本人不在场或拒绝签收,可按照行政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对于学生的申诉,学校申述委员会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复查,并及时给予答复。对学生的处分过程的原始材料,学校应当真实完整的归入学校文书档案和当事学生的个人档案。

3.4 正确对待受处分学生

高校里面习惯上把因有不良表现而受过违纪处分的学生称为问题学生或差生。部分辅导员或班主任对待优秀学生和问题学生的态度截然不同,甚至把所谓的问题学生看做是班集体发展的绊脚石,稍有不顺眼,就对其严词批评或以处分相威胁。这种做法严重偏离了违纪处分工作的初衷,不仅不利于受处分学生的转变,还会使其产生逆反心理。要使受处分学生尽快改正错误,既要讲求策略,也要付出爱心。只有依法治校才能保证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我们虽然无法消除对违纪学生的处分,但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踏踏实实、行之有效的工作,使违纪学生从处分中吸取教训,学会按规则行事,引导和促使其不断前行。

3.5 做好受处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违纪处分只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种手段,不可能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更不可能一劳永逸,如果忽视对受处分学生的再教育,认为处分决定一旦公示便万事大吉,从此不再关注此类学生的思想变化,忽视后续的帮助教育工作,受处分的学生可能一蹶不振,有的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对于受处分的学生,首先,要在精神方面消除其不安心理和急躁情绪、抑制冲动、安静其心态,培养其忍耐力和注意力,增强行动的计划性、责任感和自信心。其次,在社会实践方面要注意提高受处分学生与其他学生的协调性,提高社交能力,在增强自信的同时提高公共道德观念。受处分的学生往往有这样的特点:第一,部分受处分学生感到不会被老师或者同学重视,容易产生自卑情绪,破罐破摔、自暴自弃,失去上进的信心。对于此类学生,老师要发动全体学生,利用班集体的力量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善意,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摆脱内心的自卑,重拾上进的信心。第二,部分受处分学生是听惯了训斥的“老油条”,对于老师的劝说、批评无动于衷。对于此类学生要特别关注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发现其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和激励,促进其发展。

总之,高校使用处分这一特殊教育手段时,一定要方法得当,既要守法,又要遵循规律,还要注重效果。合理、正确的违纪处分不仅能使受处分学生分清是非,改正错误,而且能教育影响一大片,防止此类情况蔓延,并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成长,从而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全面发展。

[1]闫学军.浅谈对学生处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等职业教育,2004,(14).

[2]张莉.浅谈高校学生处分的几个原则[J].科学时代,2009,(2).

[3]王彦,李莎莎.高校学生处分若干问题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4).

[4]张书洋.高校学生处分的隐性教育功能[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4).

[5]吴寿松.和谐校园视野下的学生处分制度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5).

[6]丁岚.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处分措施的新思路[J].职业圈,2007,(9).

猜你喜欢
处分违纪学校
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违纪心理分析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33
官员三类形式办喜酒算违纪
新传奇(2016年20期)2016-12-01 04:27:03
中纪委详解纪律处分“轻重”之别
看天下(2016年25期)2016-09-22 15:40:21
学校推介
留学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广安区节后一上班 开展违纪线索“回头看”
奇妙学校
教育部:对各类违规违纪办学行为绝不姑息迁就
考试作弊处分“包邮到家”做法不妥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合同法关于无权处分法律效力规定的不足与完善
商场现代化(2005年7期)2005-04-29 09: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