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爱民
(江苏省 南京江北人民医院 210048)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消毒、灭菌的核心部门,是无菌物品供应周转的物流中心,为临床服务提供重要保障,其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和病人安全[1]。是反映消毒灭菌的重要窗口,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就是消毒供应工作,确保供应合格的消毒和灭菌物品,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2]。按照国家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和卫生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的要求,我院于2010年完成消毒供应室向消毒供应中心的转型,实行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采取分散工作,集中管理方式,护士长根据工作需要进行弹性排班,实施全院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及外来租赁器械的集中管理模式。
加强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建设、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的基础条件[3]。合理的布局可避免因环境污染而引起交叉感染和对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科学正确划分工作区与辅助区域,污染区、清洁区、火菌区,三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和明显标志。保持各类物品处置走向“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强制性单向流动。人员走向“由洁到污”,逆行需要通过缓冲间洗手、更衣、换鞋,严禁工作人员跨区作业、跳步操作。空气流向“由洁到污”,由室内气压控制。标准化工作流程的实施,使工作从起点到终点,让大家一目了然,步骤规范,工作人员严格遵循流程内容,克服了传统模式带来的工作随意性[4]。
严格管理,规范流程,流程改造后实施是重点,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流程,严格按流程执行。流程是可追溯的,随时可查看工作人员处理的痕迹,加强工作流程各环节的质量管理,并根据各区工作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适时监督,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讨论改进措施。
2.1 去污区质量控制去污区是物品接受与清洗消毒区域,我院设有两台双扉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作为物理屏障与其他区域分开,工作人员在污物接受台将回收物品进行清点、分类,手术室手术后器械通过专用污梯直接进入去污区进行处置。外来租赁手术器械在去污区由送物者与工作人员当面清点、核对无误后双签名。采用正确的清洗方法彻底清洗是清洗质量的根本保证,是保证消毒灭菌成功的关键。细小管腔、针头和较深沟槽的器械宜在超声清洗机中加入水及适量的洗涤剂清洗,清洗器械要完全浸没在清洗液下3cm左右。清洗后的器械还需经过漂洗和精洗,润滑、干燥后通过双扉门传递窗进人检查包装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适用于可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及各种软管、硬管等,采用热力消毒,温度达93℃,提供高效、可控、经济的处理过程。将可机洗的各类物品放入清洗框内,选择正确的洗涤程序,待一个清洗周期完成后,洗后物品可通过双扉门清洁侧进入检查包装区。
2.2 灭菌区质量控制工作人员通过肉眼观察器械清洗质量,清洗后器械必须光洁如新、无残留物质、无血渍、污渍、锈渍、腐蚀斑点和水垢,同时认真检查器械功能的完好性、灵活性和咬合性,及刀刃器械、穿刺针的锋利度、是否干燥等,不合格器械重新清洗。质检员每天至少随机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的物品清洗质量,并记录。根据物品灭菌包的名称、种类、数量选择不同规程包装材料进行包装。清洗后的器械应在2h内包装灭菌,剪刀、血管钳等轴节类器械必须充分撑开,需拆卸的器械应予拆开。管腔类物品盘绕放置,接头的开关应打开。灭菌物品包须包装严密、松紧适度,包内放置化学指示卡,包外用化学指示胶带贴封,高度危险性灭菌物品包在包的中心部位放置爬行式化学指示卡。灭菌物品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数量、灭菌日期、有效期、打包人、查对人等。各种敷料包在通风、密闭的单独敷料准备间内进行整理、包装。对灭菌物品包灭菌效果进行全程监控,消毒员需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检查灭菌物品包的包装是否合格,不合格重新包装。应尽可能将同一类的物品包放在同一锅内消毒,如不同类型,则按最长灭菌时间执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质量监控标准,灭菌时掌握正确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等各项技术参数,并认真完成相关记录,确保灭菌物品灭菌合格率达到100%。应建立无菌物品追溯制度,不论何种原因,一旦灭菌器生物监测结果为阳性,立即按照规范,将所有该锅次已发放无菌物品召回,待灭菌器生物监测试验组监测结果为阴性,灭菌合格后方可发放。认真查找生物监测不合格的原因,必要时请厂家技术人员共同查找。对于植入物、全髋关节置换术等重要手术器械,每锅次均要做快速生物监测(2小时)。对于已使用在患者身上的包,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直至患者无碍出院,建立登记、汇报制度。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紧临灭菌设备,由专人负责,存放架(橱)最好选用不锈钢材质,按规范放置。无菌物品包应分类放置、标记清楚、按有效期顺序排列,严禁过期。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的操作规范,无菌物品包掉落在地或接触到潮湿物品均视为污染,需重新处置。我院定期对无菌物品存放区室内空气、物品表面及工作人员手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l5982—1995的标准。
2.3 下收下送质量控制制定无菌物品发放和污染物品回收的工作流程,回收污染物品和发放无菌物品的工作人员应严格分开,无菌物品运送车采用全封闭式、回收污染车为半封闭式,并在车身注明“洁”和“污”。护士根据各科室的需要,将无菌物品装入无菌物品运送车内,按规定的路线由专人、专车、专用电梯进行发放。发放无菌物品前需用快速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手,同时需检查无菌物品包包装的完整性、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情况、有效期及是否湿包等,有疑问时应重新进行处置。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保持无菌物品的无菌状态,做好发放记录。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发出的无菌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可暂存于无菌物品发放处尽快发放。下送下收车回科室后,放置于指定位置,两车分别从车身至车轮用含氯消毒液擦拭两遍。污染物品实行分类回收,回收过程中如发生污染物品散出,工作人员应立即查看污染物品外泄情况,并按照标准预防的要求做好消毒处置。
2.4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控制由专人索证、验收及监管,与可重复使用的无菌物品分别贮存,贮存的环境应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存放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设有独立的开箱区,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人无菌物品存放区,定期进行盘点并记录。发放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现不合格产品,立即停止发放和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追回,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认真学习卫生部颁发的《消毒技术规范》[5]、《医院感染管理规范》[6]。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端正工作态度,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定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业务学习,有助于建立新的护理文化,改变长期以来工作的被动局面,主动寻找工作中的不足,提升护士的自我品质,激励护士的创新思维[7]。护士长定期进行全院各职能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满意度调查,确保满意度达到96%以上,重视反馈意见,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及时整改,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新型的管理模式,符合当前形势的发展[8]。通过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和规范工作流程,可使工作人员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专业水平。建立与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班不同岗位的工作程序,严格管理使工作有章可循、确保无菌物品供应质量,预防院内感染发生[9]。通过制度约束和过程监督可使护理人员自觉按章办事,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10],准确、及时、高效地完成临床各科室的需求。
[1]伍瑞芳.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4,4(4):40.
[2]霍孝蓉,宋瑾.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室)知识问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
[3]罗维英.新形势下对消毒供应室工作定位的思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7):795-795.
[4]刘芳,张欣红,李峥.制定工作流程图提高护理服务质量[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20.
[5]蔺改雯.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的管理对策[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9,7(2):115 -1116.
[6]金秀敏.消毒供应室人员的素质要求[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745 -746.
[7]杜心平.护理流程再造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天津护理,2008,16(2):118.
[8]高玉龙,夏思泉,周建伟.浅谈医院流程管理[J].医药世界。2007,2:8.
[9]朱克风,吕丽,李卫光.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12):957-958.
[10]骆翠华.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的难点与建议[J].哈尔滨医药,2007,27(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