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婷婷,热合木江·巴拉提
(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新疆伊宁835000)
现代消费主义的理性思考
柴婷婷1,热合木江·巴拉提2
(1.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4;2.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新疆伊宁835000)
消费是人为了生存而进行的一种基本活动,一种生活方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生产过剩的时代,这必然引起大量的挥霍性消费随之而来。为此,本来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消费就成为一种违背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利益的消费,最终也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之一,因而,再次审视现代社会的消费观的理论基础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消费主义;生存代价;新消费观
在现代消费社会,趋于主流意识的超前消费、负债消费成为人们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消费主义作为主流价值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人们评价一切的价值尺度。那是不是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越高?消费的增长就等于我们幸福感觉的增长?如果我们不消费就等同于落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问题作出回答。
消费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主体的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而消费主义则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如今拿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消费方式在当今社会已经酿出了苦果,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与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在消费观念上的巨大转变是分不开的。
首先,要明确作为消费的前提,需要和欲求是不是一回事?我们说,需要是指人类的生存和生活所必需的一切东西,而欲求则不是人的生活中必需的东西,而是由人们追求地位上对他人的优越感的心理竞争形成的一种主观追求。丹尼尔·贝尔说:“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因而它是无限的要求。”[1]显然,现在的消费已经脱离了人的真正需要,只是对欲求的一种满足,追求欲求的消费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人们把物质消费看得高于一切,并在相互的消费攀比中,以所占有的产品来评估自己,表达生活方式,寻找人生意义。当消费不再成为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必要手段,而变为相互之间显示权势地位、自我价值和经济实力的象征,价值观就要为人们的消费驱动力负责。
其次,消费得越多就越幸福吗?如果把生活质量归结为单纯的物质丰富的消费生活,那么,我们必须得出:消费得越多,我们的生活质量就越高。但显然,幸福跟消费的物质财富的绝对量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幸福不仅表现在物质消费,还表现在精神消费和享受的生活环境。如果人们仅为了不断提高所谓的“生活质量”而疯狂地追求物质消费,必然会使人成为围着“物”转的被动的消费者,社会成为物的社会,人性沦落为物性,鲍德里亚给我们所揭示的正是这样一种场景:“……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被物包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2]。换句话说:“在‘物化的时代’里,对物的逐求成为生活的中心。”[3]但是,如果人们把消费当成生活目的,为了消费而去消费,势必会造成大量的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那么人类的生存家园就会遭到破坏。因而,评价“生活质量”的高低或幸福感的多少,应当是包括物质、精神和生存环境等几个方面,而片面的物质追求正是以破坏、消解和扭曲另外两个方面的需求为前提和代价的,自然也不可能获得全面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再次,消费得多就意味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进步吗?消费主义是建立在机器工业的大生产基础上的,当资本主义用节俭完成原始积累之后,节俭精神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最大化是生产和经济追求的唯一目标。为了使自己不在竞争中破产,必须进行超越人们需要的大量生产。当社会总体的生产超过了社会总体的基本需要之后,如果我们不消费,那么这些产品将如何处理呢?所以,经济的持续增长就只能靠大众的挥霍性消费来支撑。消费主义把数量无限增长的物质消费看做是至高无上的生活追求,资产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力提倡和鼓励消费,煽动人们的消费激情,刺激人们的购买欲望,宣扬超前消费,及时享乐、就是人的最好生活方式、最有意义的人生,把人生的幸福归结为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等于幸福,把追求奢侈性、炫耀性消费看做是人生价值的实现和全部意义所在,即使举债消费也在所不惜。这样,消费者就真的成了生产经营者的“上帝”,挥霍性的消费成了“上帝”挽救经济命运的法宝。
那么,究竟经济增长和消费谁为目的,谁为手段。本来消费是目的,经济增长是手段,可在今天,却正好相反[4]。正如美国销售分析家维克特·勒博宣称:“我们庞大而多产的经济……需要我们使消费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要求我们把购买和使用货物变成宗教仪式,要求我们从中寻求我们的精神满足和自我满足……我们需要消费东西,用前所未有的速度去烧掉、穿坏、更换或扔掉。”[5]因此,“不消费就等于不发展”就成为现在的主流观点。人对产品的占有程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长期如此,必然会引起享乐主义、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的滋生和贫富差距日益拉大。人类在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也陷入了深深的生存困惑之中。
消费主义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进而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生存环境。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掠夺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和贪婪状态。这种消费主义所刺激起来的人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承受的限度。
由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基础上的。它把人看成是一种绝对的主体,把自然界仅仅看成是供人占有、使用和消费的对象。作为存在者的存在与作为对象的存在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对象是一种没有存在论根基的存在,是只有依赖于主体才能获得存在意义的存在。特别是在实践哲学中,这种对象性思维使人成为重新安排世界的主体,以实践的概念来规定人和自然的本质,自然界只能是围绕着人,作为人的实践对象和满足实践需要的对象而存在。人取代了上帝的地位,成为一个无所不能、无所不可、无所不做的主体。人失去了任何限制和约束,人对自然界“能做”的,就一定是“应当做”的,人的实践行为是“天然合理”的。自然界不仅实现了对人的有用性的“使用价值”,从而更实现了人在世俗的物质享乐中的“消费价值”。
那么,在这种主客二分思维方式支配下,人与世界的矛盾就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解决,其后果就是当今社会呈现的人类的生存危机。这种生存危机首先表现为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并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的生存需要,是为满足人类挥霍性消费。为了达到自己的物欲满足可以不惜牺牲一切,包括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西方消费社会的大生产、大抛弃的生活方式对地球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大量的生产使得不可再生资源消耗速度加快至于耗竭,生产所带来的污染物造成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事实上,资源和环境才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和前提。然而人类的行为并没有停止,人类通过技术,已经使自己成了没有天敌的物种,依靠技术的“进步”进行的每一次扩张,都是现代发展观所说的“发展”和“进步”,而对于人类来说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生态系统的一次灾难性的破坏。著名学者施里达斯·拉夫尔指出:“消费问题是环境危机问题的核心,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正在产生着对于环境的压力并威胁着地球支持生命的能力。从本质上说,这种影响是通过人们使用或耗费能源和原材料所产生的。”[6]
消费主义带来的第二个后果是无限度增长的物质追求造成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马克思曾经说过:自由存在于物质生产的彼岸。也就是说,当物质生产为了谋生而进行的时候,人是不自由的,人仍然是把自身作为谋生的手段。人的价值只能由他所摄取和消费的物质财富的多少来评价。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人会愿意为了增加自己的自由时间而减少物质财富的摄取和降低消费水平。因而,就出现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率极大提高,人们不但不自由了,反而成为物的奴隶。世界上很多政府和人民把人口增长看做是一个问题,消费几乎一直被普遍看做是好事,即“多消费”才是进步、幸福、生活质量高的标志,这样幸福的含义也就变成了:只有当我们的消费超越了进入我们视线的其他人们的消费时,我们才会感到幸福;只有当我们今天的消费超越了我们昨天的消费时,我们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个人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现在和未来的关系中,现在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在精神生活与物质享乐的关系中,物质享乐是至高无上的,正是人们在“幸福”的感受和对欲望的满足中舒舒服服地、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和屈从物的束缚,从而迷失了人性本真的生命需要。物质消费成为人们唯一信仰的世俗宗教,成为人生自我实现和成功的标志。正如弗洛姆指出:“在工业化的国家里,人本身越来越成为贪婪的被动的消费者,物品不是用来为人服务,相反,人却成了物品的奴仆。”[7]
现代的消费主义价值观不仅造成现代人生存环境的破坏和精神家园的迷失,而且我们今天的荒唐行为,也正在摧毁着我们明天的生存基础。我们是在向子孙后代借债,把本来属于他们维持基本生存需要的地球资源挥霍掉,我们把今天变成天堂,却把明天变成子孙们的地狱。人类现在的消费行为是一种杀害子孙后代的行为,其后果必然是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的否定和破坏。这就是人类为消费主义所必须付出的“生存代价”。
消费主义是建立在传统人道主义个体本体论的基础上,一切价值选择是以个人为本位进行。在传统人道主义看来,所谓人,就是个人,所谓社会只不过是通过契约组合起来的个人的总和,因而它所追求的人的权利、尊严、自由、平等以及快乐和幸福都是以个人为基点,却从来不考虑人类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在满足无限的物质享受过程中,消费主义颠倒了消费与生存的关系,使消费成为目的而最终导致人类的生存危机。事实上,消费是人的生存手段,人类的生存利益才是最高利益,因而,人的任何利益和行为都不能违背生存利益,人的任何价值尺度都不能违背生存的尺度。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消费观,把全人类的生存利益作为价值评价的尺度。这种生存利益不仅是个体的生存利益,更重要的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生存利益。人类虽然是由人的个体构成,但人的个体利益并不天然地等同于人类物种的生存利益。人类物种的存在是个体存在的本体论基础,个体存在依赖于人类整体的存在,一代一代的个体持续存在是通过物种的存在而成为现实的,物种的消亡就是人的个体持续性的结束。换句话说,把人类的生存利益作为评价消费合理性的最高尺度的时候,实际上是把人类的“可持续”的生存利益作为评价的最高尺度。
因此,新消费必须解决“是”与“应当”的问题。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一个本体论的提问方式:“人的本质是什么”,仍然追求的是人的理想性的永恒的抽象的本质。那么,人的本质是什么,人就应当是什么样的;只要人按照人的本质的尺度去行动,其行为就是“应当的”。那么,这种从“是”中求“应当”,也就必然引出另一个哲学命题:“能做的”就是“应当做的”。事实上,人没有固定的永恒不变的本质,马克思说:“从费尔巴哈的抽象的人转到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就必须把这些人作为在历史中行动的人去考察。”[8]人是通过自己的后天活动创造自己、发展自己、完成自己,而且,人也是永远不能真正完成自己。正如海德格尔所认为,人只是一种“能是”或“能在”。因而,人的这种不确定性也就推不出人行为的“应当”性,自然界本身并没有规定人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但如果把消费看成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那么,消费就不存在“应当”和“不应当”的问题了,人类的消费行为必然表现为追求无限膨胀的个人利益的满足而不惜牺牲物种的生存利益为代价的生存危机。可见,面对时代课题,新消费观不仅关注如何消费,更关注应当怎样消费的问题,即人“有能力做的”并非一定就是“应当做的”。
新消费时代呼吁的新消费观实际上是立足于生存论的基础上的“适度消费”。这种适度消费首先是节约,但节约并不等于仅仅能够维持简单的生存,即“活着”,而是要满足人们的健康生存所必要的一切消费,不是建立在人们心理追求之上的那种“攀比消费”、“炫耀性消费”。其次,要正确理解“度”。这里的“度”要坚持两个价值选择:一是要以保障个人的基本健康生存需要是合理消费的“底线”,它规定了“节约消费”的最低限度。不能保证健康生存的消费,无论它多么节约,也同样是不合理消费。二是要以保证人类的可持续生存为尺度,“人类的生存利益”是指所有人类个体的共同利益。一般生物的个体行为总是要服从种族延续的利益,不能使种族延续就意味着种族的灭亡,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人类。
如今,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生存危机,不得不对以个人为本的现代消费主义的价值取向进行重新的反思,新的消费观念迎刃而生:一种不损害后代利益而满足其消费方式能力的当代消费方式的可持续消费。因而,在我们消费行为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根本的尺度,即保证“类”的可持续生存,这是人的生存问题的最高问题,也是人的终极关怀问题。
[1][美]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89:68.
[2][法]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
[3]王艳华,庞立生.当代辩证法的生存论态度与人文旨趣[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0.
[4]金晓彤,闫超.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与日本的比较[J].现代日本经济,2010(6):1-5.
[5][美]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
[6][美]施里达斯·拉夫尔.我们的家园——地球[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13.
[7][美]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174.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1.
Rational Thought of Modern Consumerism
CHA I Ting-ting1,RE HEMU JIANGBa la ti2
(1.School of Marxism,No 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2.Law and Economic Department,Yili No rmal University,Yining 835000,China)
Consump tion is one of the basic activities in o rder to survive,a way of life.But with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 th,modern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era of overp roduction,w hich would inevitably lead to a lot of wasteful spending.So,the consump tion as a survival way becomes another consump tion w hich violates the human sustainabl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benefit,eventually becomes one of the greatest threats to human survival.Thus,once again inspecting the consump tion concep t of modern social theo ry is an urgent task.
Consumerism;Living Costs;New Consump tion Concep t
B152
A
1001-6201(2011)04-0012-04
2011-03-25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09QN0013)
柴婷婷(1979-),女,吉林辽源人,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热合木江·巴拉提(1966-),男,维吾尔族,伊宁人,伊犁师范学院法经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秦卫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