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2011-03-31 15:09郑德荣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郑德荣,牟 蕾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轨迹和宝贵经验

郑德荣,牟 蕾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本身就蕴含着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程。9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用世界的视域,时代的眼光,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独创性经验,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精华,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自然推进的过程,历史与现实证明,必须重视实践经验,具有科学精神才能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历史轨迹;宝贵经验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开放式发展创新的理论品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历史和现实的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每次理论创新,都是以各个国家和民族的革命建设实际为依托,与各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以及工人运动的鲜活实践相结合,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因此才成为永葆生机与活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90年风雨兼程,90年铸就辉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实际上这是党对90年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的根本总结和高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上的深化和理论上的升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事实上贯穿于党9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个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

一、中国共产党9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轨迹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为主要依据,把党9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分为三个阶段探究其历史轨迹。

(一)第一次历史性飞跃阶段

毛泽东指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2]1471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迅速被中国先进分子奉为救国良方。中国共产党创立本身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开启并不断发展提供了组织基础和政治保障。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由于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还很不足,并未能即刻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理论和实践自觉。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最早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分析中国国情,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战略思想,根据八七会议精神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先后发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反对本本主义》等,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理论,拉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起步的序幕。然而,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倾向泛滥成灾并占据领导地位,致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首次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式提出提供了思想先导。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实现了党的历史伟大转折,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为克服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毛泽东从哲学高度总结中国革命胜利与失败的经验,发表了《实践论》和《矛盾论》等一系列著作,论证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强调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并指出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发表,表明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达到了完全自觉的高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庄重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他指出:“成为伟大中华民族之一部分而与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在抗日战争中,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使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等理论和策略日臻完善,并在实践中运用得炉火纯青。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诋毁诬陷和御用文人的鼓吹,以及局势的动荡而导致人们思想上的混乱,站在时代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性质、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及其与世界革命之间关系和新中国的国体、政体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重要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的实践集中成果就是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伟大历史新纪元。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历程充分反映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轨迹。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根据抗日战争形势和特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与策略;发动全民族力量使敌人陷入“汪洋大海”的人民战争的军事方针策略;把大量农民用马克思主义信仰锻造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党建思想;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革命问题时,放眼于世界,把中国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来考察,把俄国十月革命这个时代大背景作为论证新民主主义理论的一个客观依据;还有毛泽东著作中具有中国气派、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深具民族性时代性大众性的语言风格,如“为人民服务”、“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法宝”、“糖衣炮弹”,等等,这些都深刻说明毛泽东思想蕴涵了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想。

(二)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继续和探索“第二次结合”的曲折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第一次飞跃后的继续探索中不断发展。党中央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经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进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第二次结合”的思想。他强调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4]毛泽东先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以世界的眼光提出要以苏为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理论;总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综合平衡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思想,运用价值法则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等。与此同时,我们党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筚路蓝缕、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地进行波澜壮阔的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并在提出“四个现代化”宏伟目标后始终不渝地为之奋斗;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国际战略思想,等等。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大大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但是由于国内外主客观的多重复杂原因,“第二次结合”不但没有实现,而且探索中犯了严重错误,违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这个曲折发展的阶段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的深刻的经验教训。

(三)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历史伟大转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审视时代特点,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他强调“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5]291,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深刻认识和把握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基础上,站在时代高度,总结党80年奋斗特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一具有方法论意义的重要论断,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变化而发展,继续在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思想的深入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集中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时代命题,并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等在内的系列理论成果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都是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6],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形成的集体智慧结晶。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袖人物的语言表述风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模式都把深刻的理论通俗化、具体化、普及化,能很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接受、运用,譬如“发展是硬道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八荣八耻”……都具有喜闻乐见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时代特征、时代精神以及人民立场和大众气息。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宝贵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90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其中最主要的至少有以下三点。

其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要前提和理论基础。胡锦涛曾深刻指出:“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否则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走向歧途”[7],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思想武器。党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发扬马克思主义学风,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8]这告诉我们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和实际相联系,认真研究并深刻把握具体国情实际,紧紧围绕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作出适应中国需要的理论创新,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其二,世界的视域,时代的眼光,把握时代特征,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时空依据和现实要求。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这个时代的主题和表现这个时代特点的基本特征。时代主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立足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特征,用宽广的世界视域,与时俱进的时代眼光,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深刻地认识世界各种矛盾的变化,对国际形势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判断。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趋势的加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放眼复杂多变的客观世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在内的世界先进经验的滋养,吸纳百川,博采众长。同时立足中国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用适合当今社会的表达形式和话语体系,提出新的思想论断,概括出新的理论原则,科学回答新形势下国内外不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其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群众,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以人为本,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动力源泉和最终目的。马克思主义以服务全人类为主旨意识,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是我们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立党立国之本。新形势下,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和广大人民,形成共同理想和行为准则,才能最大限度地使理论变为物质力量,发挥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伟大复兴,最终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正如毛泽东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2]151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是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是不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提供实践经验的动力源泉。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也是始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三、重视实践经验具有科学精神才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是一个自然推进的过程,更不是单凭主观愿望就能实现的,需要人们重视实践经验具有科学精神。这是因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必须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此首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的束缚,冲破主观偏见和教条主义的桎梏,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扬弃那些不合时宜的个别结论和方法,才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概括出新的理论原则,有效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而在党的历史上出现的各种“左”的右的错误思想和理论、政策和策略、方针和路线,造成各项事业的挫折与失败,都是违背科学精神,无视实践经验,主观与客观相脱离,理论与实际相割裂,犯了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的结果。历史与现实证明,实践经验和科学精神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键。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顶住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压力,以巨大的理论勇气,不照搬照抄,既坚持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无产阶级暴力革命原则又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出发,总结中国革命独创性历史经验,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与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相反的道路理论;坚持列宁“两个策略”思想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根据中国具体国情,与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创立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经新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而毛泽东之所以能够成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典范,还因为他具有丰富的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积累的独创性历史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实践基础。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10]

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11],“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5]382他在思想禁锢与理论僵化、国民经济处于崩溃边缘的严峻形势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重视实践经验。突破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束缚,摆脱不适宜的个别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揭示社会主义本质,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中,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这都是与他们具有高度的科学精神和充分重视实践经验分不开的。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不断总结新鲜实践经验坚持科学精神,“把握和深化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预设内涵,正确拓延科学发展观”[12],“树立坚定信念,相信我们真理在手,正义在身,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新的整合方式”[13],才能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8.

[2]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58-659.

[4]吴冷西.忆毛主席[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徐海燕,张咏.关于马克思主义与新中国六十年发展的若干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2-25.

[7]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1).

[8]列宁全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61.

[9]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20.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99.

[1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12]于泉蛟,张澍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结构”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24.

[13]郭凤志,杨宝忠.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纲[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77.

History Track and Precious Experience of the Domestication,Contempo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ZHENGDE-rong,MOU Le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No rtheast No 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117,China)

The p roposition of Marx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tains contempo 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tself. In fact,Marxism w 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history track is the same as domestication,contempo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In 90 years,the domestication,contempo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 arxism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and accumulated valuable histo rical experience.It is needed to grasp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character with world sight,era perspective,standing in the position of the people and use the basic p rincip le of Marxism w ith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The originality experienceof p ractice in the revolution,construction and reform must be summarized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ssencemust be abso rbed.The domestication,contempo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is not a subjective desire that can achieve by natural p rocess.History and reality p roves thatwe must pay attention to p ractical experience and have scientific spirit,carry fo rward the domestication,contempo 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

The Domestication,Contempor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arxism;History Track;Precious Experience

A 8

A

1001-6201(2011)04-0001-05

2011-03-24

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资助课题(10JDJNJD043)

郑德荣(1926-),男,吉林延吉人,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牟蕾(1983-),女,山东烟台人,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亚范]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习近平谈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朗读者》: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大众化探索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