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的编制特点

2011-03-31 18:49侯海鸥王庆社
城市勘测 2011年6期
关键词:沿革政区图志

侯海鸥,王庆社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8)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的编制特点

侯海鸥∗,王庆社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38)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是一本中型行政区划专题地图集,主要反映了1949年~2006年间北京市、区县、街乡镇三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等内容,它真实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志书种类,在全国尚属首次。本文结合编制实践,从图志资料使用、选题、表示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较系统地阐述编制特点。

行政区划;图志;编制特点

一个地区的行政区划发展演变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息息相关[1]。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历史悠久,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从古蓟开始就有了相对明确的行政区划建制,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行政区划工作更是得到了全面加强,在不同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作为首都,行政区划沿革既有与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是一本汇集北京市的行政区划沿革的史志著作,为北京行政区划的演变、首都行政区划体系布局、城市管理等提供参考。下面仅就图志的编制特点简述如下:

1 首次编制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行政区划发展的志书,填补北京市空白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是一本中型行政区划专题地图集,反映了1949年~2006年间北京市、区县、街乡镇三级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包括各级行政建制的设立、撤销、合并,行政区划界线的变更,政区名称命名、更名,政府办公驻地迁移等。《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真实地记载了北京的行政区划沿革历史,“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志书种类,在全国范围内尚属首次”[2]。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由北京市民政局和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联合编制,选用各级政区标准名称,以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不同时期的地形图、行政区划地图为基础地理底图,将北京市行政区划格局的发展演变直观地表现出来,让读者获得文字描述所不能尽致的行政区划信息。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由序图、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附录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序图图组由北京市政区、北京市城近郊区政区、北京地区政区沿革(辽-清代)、北京城址变迁(辽-清代)4幅图组成,配置北京市行政区划统计表、北京地区政区沿革表(辽代-民国)两个图表。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市、区县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第二部分街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详细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行政区划的变更。第三部分附录——政区名称沿革,涵盖了图志中出现的所有街乡镇以上各级行政区划名称,以政区名称首字拼音先后为序进行编排,每个政区名称注释中说明了该名称出现、变动、撤销的时间。

2 将志书和地图相结合,突出“以图为志”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主要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北京的行政区划变迁,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在序图图组特意选择了北京地区政区沿革图(辽-清代),并配置北京地区政区沿革表(辽代-民国)。古今对照的形式表示了辽析金府、金大兴府、元大都路、明顺天府、清顺天府与今北京市在行政区划上的变迁。政区沿革表的设计,明确列出了不同朝代的行政建制,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阐述了北京行政区划沿革的变迁,突出了志书的严谨性。同时,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概述,并在图中对图幅表示内容配以权威的文字说明,突出了以图为志的特点。

3 采用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保证选题的科学性

在表现1949年~2006年间北京市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上,采用了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法。所谓横向就是将行政区划沿革分为市区县级和街乡镇两个层次。之所以将市区县级行政区划变更放在一个层次上表示,是因为区县的划入划出关系到市域的变化。这一点在图志编制之初就经过理性的研究与分析。所谓纵向就是每个层次中按时间顺序分为若干个不同阶段。同时,对每个阶段行政区划调整的历史动因和特点作出简短提示。市、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分为划定市域(1949年~1958年)、恢复调整(1959年~1996年)、稳步发展(1997年~2006年)三个阶段。街乡镇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分为体制探索(1949年~1957年)、街乡动荡(1958年~1977年)、拨乱反正(1978年~1992年)、科学统筹(1993年~2006年)四个阶段。

4 系统整理编辑资料,保证来源的权威性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资料的类型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形资料两大部分。《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文字资料是依据1949年~2006年间北京市、区县、街乡镇三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的政府档案资料,同时参阅大量的地方志、民政志和有关历史文献,再进行系统整理后而成。文字资料的整理由北京市民政局专业人士完成,按照时间顺序将该年份的行政变更一一列出。为保证图志内容的严肃性和政府行为的权威性,文字资料均严格依据各级政府批准文件,力求客观、真实、规范地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行政区划调整变更情况。文字资料均注明来源,如政府批复、批办通知单、报告、决定、请示、行政会议记录、行政区划统计表、区划说明等,为图志的编制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的图形资料主要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整理,包括各个时期的地形图资料、不同时期编制的行政区划地图,还包括一些行政区划工作专业人士手中保存的老地图。但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资料较少。

5 对所有的转绘资料进行科学考证,保证地图的严谨性

在图志的编辑过程中,对文字资料和地图资料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其在编图中的可利用程度和使用方法。从北平市和平解放开始,几乎每一年都有行政方面的变化,但地图的生产有更新周期,不可能每年都有现势的地图。对这一矛盾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对文字资料所描述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对,选取最合适的地图作为编绘基础底图。而对于文字资料描述比地图资料详细的,我们采用多方考证定位的方法,落实到图上。

由于图形资料所限,为了考证一个点位,需花费大量的心血,查阅大量的资料,如地方志、民政志和有关历史文献等,汲取有严格史实出处和依据的资料,保证地图的科学性严谨性。如文字资料描述: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北平市人民政府迁入东交民巷的原日本大使馆和原德国大使馆。就这样一句描述要落实到图上却颇费周折,原日本大使馆和原德国大使馆,在我们所掌握的地形图资料中无法精确定位,我们搜集了大量有关历史方面的文献,终于在侯仁之1985年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民国北京城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中找到了该地点,与今北京市委市政府所在的位置相近。同时我们也从其他方面印证了点位转绘的正确性,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北京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编的《北京的黎明》一书中,张文松的《北平解放初期琐记》一文中写到:“他们果然选中了旧德国使馆、旧日本使馆和兵营,从此奠定了市委领导机关所在地的位置。”

地名的演变,也为资料转绘增加了难度。行政区划图资料的现势性非常重要,“马家坟”“马家村”,这种地名演变在资料转绘中经常碰到,为保证图集的科学性严谨性要借助地名录来转绘资料。

6 图志设计统一协调,保证图志的整体性

统一协调是指地图集内各幅地图的统一性、互补性、协调性和可比性[1]。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图幅反映的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规律得到正确的反映,以利于地图的使用并得到正确的结论。

专题图之间遵循统一协调,同一图组中采用同一地图作为基本地图,随主题和比例尺的不同,地理内容做不同取舍并逐渐删减。图志乡镇变迁阶段的编制是建立在市区县变迁的基础上之上的详细编制,行政界线的表示、名称变更都有相应的延续性。

在图幅内容的表示上遵循统一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每个图组按时间顺序编稿,编制过程按先后顺序进行,先编制市、区县级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再编制街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变更,在第二个层次中的行政界线与第一个层次中行政界线保持完全一致。北京市域的确立、区县内部之间行政调整、乡镇变迁,三条主线之间的相互协调。

图志图文结合,详略兼顾。图志的每幅图都配了的相应的文字说明,两者相辅相成。在“文革”期间的行政变迁图中,因资料所限难以表达境界情况,只能采用文字叙述,或以示意图形式表达。资料详细的具体表示,划入划出的区域变化突出重点表示,不确定的用虚线表示范围,如北平市解放初期军事管制区域图,由于文字资料叙述比较笼统,图形资料也不完备,所以采用不确定的虚线表示范围。

7 结 语

《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属于历史图的范畴。历史地图既能表示制图区域的空间地理信息,又能反映历史时空对比信息。在图志的编制过程中,不仅对图集编制特点有了新的认识,还翻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对北京历史沿革的历史进行了充电,提升了历史人文知识的沉淀。地图集的编制代表着科学文化发展的水平,这一工作也是一项科学研究过程。因此必须有明确的目的,统一规划,完整而合理的结构,精心制作,才能编制出优良完美的地图集。

[1] 李绍纯.北京地区解放后的行政区划沿革与探讨[J].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2(2)

[2] 孟钧.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

[3]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北京市行政区划图志》编制设计书[Z].

[4] 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等.地图设计与编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5] 黄仁涛,庞小平,马晨燕.专题地图编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Compilation Features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tlas

Hou Haiou,Wang Qingshe
(Beijing Institut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Beijing 100038,China)

The Beijing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Atlas is a medium-sized atlas of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adjustments and changes of th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of cities,countries as well as townships in Beijing during the period from 1949 to 2006.As a true record of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Beijing’s administrative division,it represents a new type of atlas which has become the first of its kind in the country.This paper is to make a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the compilation features of this atlas from the aspects of atlas use,topic selection,its contents and methods based on the author’s working practice.

administrative division;atlas;compilation features

2011—07—11

侯海鸥(197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图设计和编制工作。

1672-8262(2011)06-106-03

P285.2+4

A

猜你喜欢
沿革政区图志
江苏省政区图
图志
耦合与失衡:闵行政区变迁中的上海城镇化进程(1958—1992)
江苏省政区图
隋唐之际王世充郑国政区管窥
图志
民国时期陆军编制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沿革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