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研究

2011-03-31 14:09:00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批判性诚信大学

马 超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125000)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石。在越来越强调诚信的今天,高职学生中的诚信缺失现象却屡见不鲜,这固然有着社会的、家庭的、学校的和个人自身方面的原因,但大学精神的缺失,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从大学精神着手,塑造学生的人格,是强化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1 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功利主义充斥着各行各业,投机性倾向渗透到了社会的许多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诚信缺失现象。

1.1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

学习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暑期社会调查报告的抄袭风。暑期社会实践是高职学生锻炼自己的绝佳时机,但现在有些高职学生为了图“省事”,找亲属帮忙写调查报告、盖章。(2)考试作弊现象屡见不鲜。许多高职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把学习和学业置之脑后,平时不用功,考试玩手段。作弊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为了能够蒙混过关,采用多种作弊方式,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甚至请“枪手”代考。在每年的四、六级考试、专升本入学考试中,都存在着雇人代考的现象。

1.2 生活方面的诚信缺失

有的高职学生恶意逃交学费、拖欠助学贷款,甚至用虚假资料来获得贷款及各项困难补助,用于个人消费。助学贷款的初衷是国家为了帮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银行对贫困大学生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在实际操作中,陆续出现了一些学生捏造理由申请贷款、已贷款学生在毕业后违约的现象,使得助学贷款业务成为了银行的“鸡肋”。同时,高职学生在经济生活方面的诚信缺失,还表现在恶意拖欠学费、恶意透支信用卡、拖赖移动通信费和宽带网络费等方面,这都严重影响了高职学生的整体形象。

1.3 就业求职方面的诚信缺失

就业求职方面的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简历制作和面试中的弄虚作假。当前,信用污染已经蔓延到人才市场,假学历、假档案、假招聘的泛滥,使人才市场遭遇严重信用危机,也破坏了人才流动的正常秩序。据《中国教育报》报道,有的大学生把别人的等级证书、奖学金证书、优秀学生干部奖状以及发表过的文章,改头换面复印,转眼就变成了自己的“辉煌履历”,堂而皇之地用于找工作。另外,高职学生在就业上往往抱着投机性的心理,这山望着那山高,不珍惜单位给予的机会,致使就业签约违约率高,不但提高了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成本,还影响了学校的声誉。

1.4 人际交往方面的诚信缺失

一些高职学生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习以为常,甚至言而无信。在就餐、购票时任意“夹塞”,在图书馆、教室、餐厅和公共汽车上抢占座位,以及说谎、偷盗等各种不良甚至违法现象并不鲜见。有人曾对5000余名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5.7%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很差”,而66.9%的被调查者认为身边的人诚信度一般。显然,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信用度也在随着价值观和道德感的衰落而逐渐降低。

2 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的危害

2.1 不利于高职学生的生存与发展

诚信是社会的基石和行为交往的基础,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将破坏自身良好的形象,影响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评价,丧失社会竞争力,这对高职学生的生存和发展很不利。

2.2 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建设

高职院校要培养素质过硬、技能一流的毕业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是高职院校的名片,关乎着高职院校良好的形象。诚信缺失必然危及全社会对高职学生和高职院校的印象,使高职院校的社会竞争力丧失优势,进而影响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3 不利于大学精神的塑造

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的灵魂,是学生健全人格的可靠保证。高职学生诚信缺失致使大学精神的塑造缺乏公信力,直接影响现代大学精神的培育和完善。

3 大学精神视野下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分析

3.1 大学精神的由来与内涵

关于“大学精神”的概念,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概括起来,可以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1]大学精神是现代大学的灵魂,指导着大学的建设。

对于“大学精神”,东西方教育家都格外重视。西方大学精神主要经历着“纽曼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洪堡的新人文主义精神”和“威斯康星思想”。洪堡提出的“学术自由”和“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原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精神的缘起,而威斯康星提出的大学应该为社会服务,将大学从社会边缘带到社会中心。近代以来,随着大学的创立和发展,我国的大学精神也在逐步的塑造着。蔡元培先生提出兼容并包、学术独立和思想自由。南开大学创始人梅贻琦校长也提出“通才教育、教授治校和学术自由”的大学精神。[2]

“大学精神”概括起来就是:修身明德、学术自由和勇于创新。其包括了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和独立自由精神。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注重人的发展和人的终极价值追求,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培养人的完善人格和对理想的追求;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价值所在,只有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性思维,社会才会进步;批判精神和独立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保证。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批判,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思。批判式的大学精神就是追求真理、批判错误和纠正错误,而保持独立自由就是排斥外界的不当干扰,自觉抵制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和物质利益的不当诱惑,坚持自己的思考,敢于说真话。

3.2 大学精神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诚信缺失分析

3.2.1 现有的研究方式及不足

高职学生的诚信缺失已经是普遍的现象,许多学者对此进行过分析,概括起来有:(1)社会原因分析论。认为高职学生诚信缺失离不开转型期的内外环境,多元价值观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造成高职学生投机性、功利性心理增加,诚信缺失在所难所。(2)诚信教育缺乏有效性。认为高职院校的诚信教育表面化、形式化、诚信考核机制不健全、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谴责和追究等。(3)高职院校学生自身原因。高职学生缺乏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心理意识脆弱,对社会消极现象缺乏有效应对,随波逐流,逐渐在非诚信的环境里丧失自我等。

以上分析指出,在社会转型期的特定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失信行为的形成因素,也存在内在的机制。高职学生的诚信固然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和有效的教学手段,也离不开诚信主体的高职学生自身的所作所为。这是因为:(1)特定的环境能影响但不能决定人的行为;(2)作为主体的高职学生,其主体性的发挥要依赖于学校这种特殊的环境和学校的使命的熏陶,也就是大学精神。人文性的、创新性的、批判性的和独立自由的大学精神,将能激发大学教育的活力,提高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责任意识,从而有效应对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逐步树立责任感和抱负来改变社会失信现状。因此,以大学精神为切入点来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失信行为,将是一种全新的育人视角。

3.2.2 基于大学精神视角的分析

大学精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良好的大学精神培养下的高校学生将是社会的脊梁和动力的发动机,决定着社会的创造性活力和批判性精神。高职院校学生的诚信缺失,可以说是大学精神的缺失而造成的学生自主性的流失。

(1)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本是培养精神的殿堂,在大学里做学问的人并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他们更希望获得学术上的进步。随着社会转型,我国的大学精神正逐步被教育的功利主义取代。办学的功利化和实用化日益明显,“大学越来越像超市或者银行,为满足顾客(社会)的实用性需要提供各式各样便捷的快餐,它的人文教化功能越来越为实用价值、职业训练所替代”。[3]学术上浮躁浮夸,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屡见不鲜,学术上的创新和自由严重桎梏;官本位的行政文化泛滥,造成行政人员、教师和学生都为权力和物质利益而奋斗等。大学精神的缺失必然危及大学的教育。高职院校学生诚信缺失是大学精神缺失的必然产物。

(2)大学精神缺失下的高职学生诚信缺失。高职院校目前形成的三年学制,更倾向职业培训,忽略大学精神建设,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精神、批判精神、创新精神和独立自由精神逐步受到侵蚀并丧失。人文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文精神的缺失造成高职学生在转型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潮流里迷失自我,投机性、功利性日益增加;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和就业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信,对失信缺乏内疚和责任感。批判精神的缺失造成高职学生被动的接受社会现状,迎合不健康的社会价值观,迎合投机性和功利性,不能杜绝自身的失信。独立自由的缺失更造成高职学生无法抗拒社会的不诚信、潜规则、腐败等消极现象,也缺乏独立的勇气和心理来应对社会的压力和挑战,缺乏改变社会失信现状的责任感、勇气和决心。

总之,大学精神的缺失造成高职学生独立人格的丧失,因此,无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认清社会诚信现状并应付社会诚信危机,伴随着功利性和投机主义的增加,高职学生的行为选择出现偏差。在行为意识上,高职学生也缺乏诚信自律意识和自觉抵制失信的意识和勇气。

4 大学精神视野下加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探讨

高职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的地位,注重高职学生人格和信用度的培养,是增强他们自身竞争力的有力武器。高职院校应从培育大学精神着手,找出高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切入点,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1 高职院校培育现代大学精神

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倾向于职业性、务实性和市场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身的大学精神。在这种特定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坚定学校办学特色,自觉抵制政府的过分干预;坚守自律,减少对学术自由的干预;要注重教授治学的传统,对批判性和创新性学术要有包容性和容忍性。

只有建立起严谨的大学精神,才会让高职院校的老师们真正体会到大学“具有相对于政治组织体制而言的独立性,相对于重视功利的社会习性的创造性和传授知识的超脱性,相对于社会分工专门定式的包容性”[4]。大学精神熏陶下的老师才会有个性,敢于特立独行,不怕得罪人,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大学精神熏陶下的学生理性认识和责任感才会更加强烈,才会自觉地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批判,杜绝社会失信。

4.2 在大学精神的创新中唤醒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

高职学生的讲诚信,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自律意识,突出主体性在应对诚信中的辨别、选择和实践中的作用。而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大学精神的塑造和熏陶。面对当前大学精神的逐步失落,高职院校更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进行重塑。大学精神的创新表现在许多方面,如理念文化的创新,建立适合学校定位和社会需要的校训,以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在校园标志上突出个性,建设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读书环境、典雅别致的图书馆、新颖的实训场馆及名人雕像等,培育学生的个性化;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要改变单一性的科学主义和职业主义倾向,加强人文科学的通识教育,以唤醒学生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情操。

在主体意识上,高职院校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和受教育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和大统一教学模式,注重学生个性和差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改革教学方式方法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和自由。

4.3 在塑造大学精神的过程中注入批判性文化

坚持大学精神的批判性,大学才具有相对独立性,才能自觉抵制社会上不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的影响。高职院校由于自身定位的原因,在批判性上可能不如本科院校那么强烈,但不意味着高职院校就可以不重视、不发展批判性。学生的独立性是从批判性发展过来的,高职院校需要将批判性文化有针对性地嵌入到大学精神的塑造过程中。首先,高职院校对社会的功利性和世俗性要自觉抵制和批判。其次,在校内建立批判性的文化,对学生投机性的失信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以促进学生诚信度的提升。

[1]刘宝存.何谓大学精神[J].高教探索,2001,(3):13.

[2]管爱华.论我国大学精神的重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29.

[3]孙健.地方高校培育大学精神的理性思考[J].教育评论,2010,(2):4.

[4]杨东平.大学精神[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批判性诚信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中国盐业(2018年20期)2019-01-14 01:18:44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少先队活动(2018年5期)2018-12-01 05:24:37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