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优势 大力发展蚕桑产业

2011-03-31 10:42程关怀
蚕桑茶叶通讯 2011年3期
关键词:小蚕蚕农蚕茧

程关怀

(江西省农业厅 330046)

2010年我国蚕桑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形势一样,结束了持续三年的下降态势,开始出现转折,各项发展指标较上年均有明显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创历史新高,极大地调动了蚕农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蚕桑产业的回暖。

一是面积扩大,发种量大增。全国桑园面积1210万亩,同比增加 26万亩,发种量 1576万盒(张),同比增加 140万盒(张);江西省桑园面积 23万亩,同比增加 0.5万亩,全年发种量 16.5万张,同比增加 1.2万张。

二是单产提高,总产量增长。全国平均每盒(张)蚕种产茧量 39.1kg,同比提高 3kg,亩桑产茧量50.9kg,同比提高 4.2kg,蚕茧总产量达 61.6万 t,同比增加 5.9万 t;江西省张种产茧量 42.4kg,同比提高 0.2kg,亩桑产茧量 31.1kg,同比提高 1.7kg,蚕茧总产量 0.7万 t,同比增加 0.053万 t。

三是单价创新高,效益显著。全国统茧每 50kg达到 1544元左右,同比增加 469元,全国蚕茧总收入 191.1亿元,同比增加 70.9亿元;江西省统茧价格每 50kg为 1500元,同比增加 450元,创历史新高,全年蚕茧总收入 2.1亿元,同比增加 0.63亿元。

四是品质提升,产业发展迅速。各地蚕农加强了对重大灾害天气和病虫害的预防,有效地避免了大面积损失现象的发生。同时,“东桑西移”过程中,中、西部蚕区更加重视蚕茧生产的管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特别是桑蚕优良新品种和小蚕共育、省力化养蚕、方格蔟上蔟等先进技术的大范围推广应用,大大地提高了蚕茧质量。蚕茧质量好,卖价自然高,全国以江苏和山东蚕茧质量最好,卖价最高,每 50kg均价分别达到 1839元和 1864元,优良的品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这一组数字给蚕人的提示是:全国有 3484家丝绸企业需要种桑养蚕产茧为其提供原料,由于前几年全国蚕茧连续减产,原料茧丝供应不足,优质原料茧价格持续上涨,这种格局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延续。2010年全国鲜茧价格创历史新高,预计 2011年的茧价走势是稳中有升。同时,2006年启动的“东桑西移”工程对江西省承接浙江、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江西蚕桑业迎来了一个大的发展机遇。

1 区域优势明显,发展蚕桑产业大有可为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适合种桑养蚕。历史上最好年份全省桑园面积曾达到 75万亩,年发种量 54万张,蚕茧产量在全国排名第 7位。进入 21世纪,人们对蚕丝消费的提高、大量种养先进技术的普及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江西省蚕桑业和蚕业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发展平台。

1.1 蚕桑产业链长,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目前,全省有蚕桑生产县 11个,养蚕农户 10万多户,主要分布在修水、永新、东乡和乐安等县。据统计,1989~2009年全省共饲养蚕种 500万张,实现农民增收 40亿元,工业产值达到 120亿元以上。茧丝绸产业目前已成为修水、永新、东乡、乐安等县农业产业结构的重头戏。这些县的实践证明,蚕业经济是一项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有着明显的区域优势与产业优势。

1.2 蚕桑产业效益较好,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近二十年的实践证明,蚕桑生产无论是蚕茧价格处于市场高潮还是低谷,茧粮、茧棉价格比仍具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通过产业化运作后,蚕桑生产属订单农业,市场风险由加工企业承担,农户不存在卖难问题。鉴于目前农民抗拒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的现状,发展蚕桑产业仍是推动农民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项目。

1.3 蚕桑产业科技含量高,有利于提高蚕农技能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蚕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江西蚕桑产业必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蚕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蚕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蚕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蚕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蚕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蚕业,提高蚕桑产业的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蚕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江西蚕桑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在全省推广使用方格蔟上蔟、小蚕商品化养殖、蚕桑优良新品种、节能烘茧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显得尤其重要,对提升蚕农技能、蚕业科技水平、综合生产能力和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借鉴经验,有利于提升全省种桑养蚕水平

修水县现有桑园 9.3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6.7%,桑园分布在 31个乡镇,栽桑养蚕农户 3.1万户,是江西省目前最大的蚕桑基地县。全县蚕桑服务体系较健全,1991年成立县蚕桑局,乡镇配有29个蚕桑技术推广站,基地村都配有桑管员,全县蚕农基本掌握常规栽桑养蚕技术。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投入科技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等农业五化的建设要求,把蚕桑摆在“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大力扶持。基地逐步由原来“家家养蚕,户户种桑”的零星分散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由粗放种养向优质高产高效方向发展,小蚕共育、优良品种、蚕桑新技术得到较大范围的推广,广大蚕农的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栽桑、养蚕、制种、催青、收烘、缫丝一条龙产业体系。全县 2010年实现养种 9.4万张,产茧 4010t,综合均价 30.5元/kg,同比增长 47.6%。蚕桑已成为修水县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修水县大力推广新技术推动产业发展为大家带了一个好头,特别是方格蔟上蔟、小蚕共育等技术已形成较完善的操作规程,值得在全省大力推广。

2 增强信心,努力实现全年生产目标

2010年秋季受不良气候影响,蚕茧产、质量均不高,已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蚕种生产也受到很大影响,预计 2011年春蚕种供应趋紧,加之 2011年部分地方又出现春旱,对桑树生长不利,对蚕桑生产势必造成影响,这将进一步加剧蚕茧供求矛盾,致使茧丝价格将在高位运行。面对蚕桑生产的大好形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和决心,支持、鼓励、引导农民积极投入到蚕桑产业建设中来,努力促进蚕农稳定增收。力争 2011年在稳定现有 23万亩桑园的基础上,鲜茧产量达 1.4万 t,蚕茧收入达 2.8亿元。

3 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产业效益

蚕桑产业是集种植与养殖业为一体的传统产业,技术环节多、季节性强、科技含量高。在市场竞争中,其核心是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必须通过推广与普及到千家万户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产业才能有较强的竞争力。因此,全省的蚕业技术人员要通过各种形式,改变农业生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农业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蚕业经济。

3.1 着力推广方格蔟自动化上蔟技术

方格蔟较普通蔟具有上车率高、解舒率高、茧价高、茧丝质量好等优势,能有效地降低产业成本,大幅提高茧丝行业效益,2011年全省方格蔟使用要在上年基础上提高 10个百分点,力争达到 60%以上。

3.2 积极开展小蚕共育技术示范

小蚕共育较普通育方式具有控制蚕儿数量、小蚕蚕病,提高蚕茧产量、质量等优势。2011年要将小蚕共育技术示范使用范围辐射到全省每个蚕桑乡镇,并积极开展商品化育小蚕的试验探索。

3.3 大力应用桑园综合配套技术

鼓励发展桑园合理间作技术,采取“桑—菜”、“桑—草”、“桑—沼气—食用菌”等无公害生态种植模式,有效提高土地设施的利用率。积极推动病虫害联防联治技术,加强桑园病虫害和蚕病的防治。

3.4 广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充分利用蚕农农闲时间,广泛进行蚕桑消毒防病害等关键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加强桑田、蚕室的技术指导,提高广大蚕农和蚕桑技术人员的种桑养蚕专业水平,提升蚕桑科技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能力,全省力争培训技术人员和种桑 3亩以上桑农 1万人次。

猜你喜欢
小蚕蚕农蚕茧
咬破死亡的蚕茧
蚕茧与飞蝶
提高鸣龙镇蚕茧质量的措施探讨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重视蚕病综合防治 提高蚕茧质量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躲雨
可爱的小蚕
可爱的小蚕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