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雁,曹 娟
(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中医教研室,山东 菏泽 274000)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肥胖以及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肥胖已成为全球的流行病,并且可能成为灾难性的世界问题。2009年3月-2010年5月,笔者共接诊56例单纯性肥胖病人,本着“减脂不减水,在健康状态下减肥”的原则采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1 一般资料 56例均为单纯性肥胖病人,即体质性肥胖和过食性肥胖,排除由疾病引起的肥胖症。均来自山东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病人,均为女性,年龄最小12岁,最大56岁,平均39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8年,平均8.3年;轻度肥胖者12例,中度肥胖者33例,重度肥胖者11例;治疗次数最少15次,最多30次,平均20次。
1.2 诊断标准 采用首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病研究学术交流会制定的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的20%,体质量指数>24,除外因神经内分泌疾病引起的肥胖。轻度肥胖: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29%;中度肥胖: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30%~49%;重度肥胖: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50%。
2.1 针刺取穴 主穴:以脐周穴位为主。取中脘、水分、阴交、关元、气海、外陵(双)、天枢(双)、大横(双)、滑肉门(双)。配穴:取伏兔、梁丘、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据临床分型,脾虚湿盛加丰隆;胃肠实热加合谷、内庭;肝郁气滞加太冲;脾肾气虚加脾俞、肾俞。伴便秘加支沟、上巨虚;伴高血压加曲池、太冲;伴冠心病加内关、膻中。针刺操作:嘱患者仰卧,常规消毒,然后取30号2~2.5寸毫针,腹部针刺可深达1.5~2寸,四肢穴可较常规深刺,均施以平补平泻手法,针刺隔日1次,每次30min,10次为1疗程,共治疗观察3个疗程。妇女经期禁针。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减肥方法。
2.2 耳穴取穴 取内分泌、胃、饥点、交感、肺、食道,先用针尾在以上相应区域找敏感点,把磁珠置于敏感点,然后用胶布粘贴固定,每日饭前及入睡前按压,以3~5min为宜,两耳每3日交换1次,每1疗程共贴压4次。共治疗观察3个疗程。
3.1 疗效标准 经1~3个疗程治疗后,已达标准体质量或超重范围内为治愈;体质量下降5kg以上但未达标准体质量为显效;体质量下降2kg以上为有效;体质量无变化或增加为无效。
3.2 治疗结果 本组56例,治愈8例,占14.3%;显效25例,占44.6%;有效21例,占37.5%;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96.4%。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没有发生明显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而是由于机体摄入的能量超过了消耗的能量,造成内脏和皮下脂肪蓄积而体质量超常,并以肥胖为主要临床症状,可伴有代谢方面障碍的疾病。
本病多为本虚标实[1]。本为脾失健运,痰湿内阻,甚至脾肾两虚,水液代谢失常,标为痰湿、热、郁为患,阻碍气机,气机不畅,经络闭阻,冲任不调形成肥胖。病位在脾、胃、肠,涉及肝肾。临床针刺取穴以阳明、太阴经穴为主,健脾利湿,通腑泻热,从而清除停留在体内的多余的脂膏及痰湿,以达到减肥的目的。《灵枢·海论》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府藏,外络于肢节。”认为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是针刺时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激发点。《灵枢·本输》曰:“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故配穴取穴时,取梁丘、伏兔以疏导阳明经气,通调肠胃,使其有利于吸收及排泄;足三里是足阳明经合穴,能清胃肠腑热,现已证明该穴可促进机体对沉积脂质的吸收。阴陵泉、三阴交为足太阴经穴,能健脾利湿化痰;血海亦属足太阴脾经,为调经要穴,故肥胖伴月经不调时可用;支沟能理气清热,降逆通便,故腑气不通时宜加之;内庭及上巨墟都能清胃火以缓解消谷善饥之状;关元、气海,可补益脾肾,鼓舞人身阳气。同时,耳穴的选择亦是以调理脾胃功能,调节内分泌机能和全身体液代谢为主。两法合用,取得了运脾化湿、消肥减重的目的。
针刺治疗肥胖症的临床研究[2]表明,针刺可以降低肥胖症患者血清胃蛋白酶(SPG)、胰淀粉酶(B-Am)水平,减少木糖排泄率;通过观察肥胖患者体表胃电图的变化,发现针刺可以延迟餐后胃排空。针刺可以通过调节肥胖症患者的糖代谢及其调节激素含量以及调节脂质代谢和其调节激素含量的变化从而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及分解。此外还与调整交感神经的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临床观察到单纯性肥胖病患者针刺前空腹血糖(B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值,肾上腺素(Ad)和皮质醇(CS)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值,针刺治疗后患者空腹BS明显下降而Ad和CS含量明显上升,其下降和上升的程度与疗效有关。单纯性肥胖病患者TG、TC的含量均异常升高,说明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经针刺后脂质出现明显的回降,说明针灸具有降低脂质的作用,且其降低的程度与减肥疗效有密切关系。
笔者认为,减肥决非一日之功,要想保持疗效,不反弹,还要鼓励病人持之以恒。饮食上,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控制脂肪和糖类的摄入,切忌饥饱失常,同时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达到最理想的减肥效果。
[1]薄智云.腹针方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8.
[2]魏群利.单纯性肥胖病的针灸治疗机理的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00,25(4):309-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