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黑龙江省农科院玉米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大面积高产、稳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不仅较对照品种增产且稳产,以及具有适应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生态条件种植的生育前期抗旱、结实期耐湿,抗秆锈病、叶锈病,赤霉病和根腐病轻,抗倒伏等特性的小麦新品种为育种目标。因此加强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生产与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对黑龙江小麦市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现实意义。为此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配制、选育了家庭用粉小麦新品系克04-923。该品系适应在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生态条件下种植,具有苗期抗旱,分蘖力强、繁茂性好,结实期耐湿,中抗秆锈病,根腐病轻,抗倒伏等特性,各项试验结果表现良好,经济技术指标达到了审定标准。2011年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命名为克春3号。
克04-923小麦新品种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于1998年在克山分院以克97F21984为母本,克97F5317-2为父本,进行有性复合杂交,系谱法选择育成。1998年夏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0代种子,经过1998至2004年F1~F6代在北方大地选择,2004年在杂种F6代选种圃决选,品种代号为克04-923,2005至2006年连续二年在分院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产量表现突出,2007年14点异地鉴定,平均产量4711.2 kg/hm2,较对照新克旱9号平均增产10.8%,较参考对照龙麦26号平均增产19.5%。2008年开始参加黑龙江省北部区域试验。
克04-923小麦新品种于2008年参加黑龙江省北部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254.8 kg/hm2,较对照品种新克旱9号平均增产12.6%,2009年继续参试,平均产量为4757.9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平均增产7.2%,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4506.4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9.9%。2010年参加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达3652.3 kg/hm2,较对照品种克旱16号平均增产9.1%,该品种的增产潜力大,适应在黑龙江省北部、内蒙东四盟及相似条件地区种植。
克04-923小麦新品种,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哈尔滨)2009至2010年连续两年分析,蛋白质含量15.94%~16.72%,湿面筋含量32.5%~33.03%,稳定时间2.8~3.8 min,容重 790~801 g/L。面团吸水率53.0%~56.4%。
克04-923为中晚熟品系,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为90 d左右,幼苗直立,株型收敛,株高89 cm左右,穗长8.3 cm。穗纺锤型,有芒,千粒重29.8 g,容重795.5 g/L。苗期抗旱、结实期耐湿、落黄好、抗倒伏性强。经沈阳农大植保免疫室和黑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接种鉴定结果:对秆锈病主要流行小种表现为高抗,中抗 (感)赤霉病,中抗 (感)根腐病。
适期播种及播种量:该品种在适应区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采用宽苗带栽培方式,保苗株数650万株/hm2。
施肥方法及施肥量:施肥时要做到平衡施肥,N∶P∶K 为1.2∶1∶0.5,适量加入硒肥,以施用15~17 kg/667 m2较为适宜,2/3为底肥,于前一年秋季施入,1/3为种肥。
田间管理及收获:在小麦的三叶期压青苗1~2次,4~5叶期要及时的进行化学除草。防治双子叶阔叶杂草,用7.5~8 g/667 m2甲黄隆,加上2,4D-丁酯20~23 ml/667 m2;防治单子叶如稗草、燕麦等用6.9%的骠马50~60 g/667 m2,或用10%国产嘌呤50 ml/667 m2。在生育后期要及时防治赤霉病。根据小麦的成熟情况及气象条件,对小麦要及时的进行收获,联合收割机损失不得超过3%,破碎率不得超过1%,清洁率要达到95%以上,籽粒含水量要在13.5%以下。用作种子的,有必要进种子包衣处理,以保证下季播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