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斌 曹 坤 孙兰英 李忠芹
(江苏方强农场集团有限公司,江苏 方强 224165)
近年来,专用粉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而糯性小麦粉拥有可替代糯米粉的特性和价格低的优势,市场需求逐年加大,建成糯小麦产业化,对推进中国传统面制主食的工业化进程和主食档次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扬糯麦1号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首个春性中熟糯小麦品种,方强农场于2008年引进生产,综合表现好,适宜于江苏沿海地区推广种植。
扬糯麦1号分蘖力中等,成穗数足,穗大粒多,结实性较好,千粒重略偏低,产量三要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产量潜力大。2007至2009年度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平均产量507.1 kg/667 m2,较对照扬麦11增产5.0%。2009至2010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08.0 kg/667 m2,较对照扬麦11号增产2.9%。2009至2011年2年生产种植160 hm2,平均产量475 kg/667 m2,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扬辐麦4号产量相当,并出现产量525 kg/667 m2的高产田,价格较普通小麦增0.10元/kg,经济效益好,丰产性、稳产性亦好。
扬糯麦1号,原名“扬05G68”,幼苗直立,叶片宽长,叶色绿。春性强,抗寒性偏弱;株型较松散,分蘖性中等,穗数较多,有效成穗32万~33万/667 m2;抗倒性较好,纺锤型穗,长芒、白壳、红粒,穗型较大,平均每穗实粒37~40粒;籽粒较小,千粒重40~41 g;籽粒胚乳糯质,感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不抗梭条花叶病;成熟期较扬麦16略迟,熟相较好。
扬糯麦1号优质高产栽培,其指导思想是以提高麦作效益为核心,严格实施“精种、扩行、降苗、调肥、抗逆”的十字方针,促进平衡增产,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
一是提高种子质量,加大清选中、小粒比例,力争麦种千粒重较市售种高2~3 g;二是备好种,播前晒种2~3 d,在播种前10 d左右做好田间出苗试验;三是拌好种,用浸丰2号拌种,做到药量准确,拌匀拌透。
扬糯麦1号适宜播期为10月25日至11月5日,以充分利用冬前温光资源。
扬糯麦1号优质高产栽培,以分蘖成穗为主,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实现最佳穗数。大田生产行距适当扩大,以25 cm为宜;10月26~31日播种,其基本苗14万/667 m2,11月1~5日播种,其基本苗16万/667 m2左右。
在肥料运筹上应按“控氮、稳磷、补钾、配微”的原则,N∶P2O5∶K2O 均为1∶0.5∶0.4;氮肥运筹采取“促前、稳中、强后”的施肥原则,总施氮量18~20 kg/667 m2,施用比例为基肥:壮蘖肥 (或平衡肥)∶拔节肥∶孕穗肥为5∶1∶2∶2;P、K肥其基肥:追肥为5∶5,追肥在倒3叶期施用,追肥宜用多元高效复合肥。
一是返青控旺促壮,对返青群体超过45万/667 m2,及时控旺促壮,降低倒伏风险;二是清沟理墒,确保麦田雨止田干,严防麦田渍害;三是冻害补肥,对冻后有效群体不足40万/667 m2,及时补肥促壮保蘖;四是根外喷肥,结合后期病虫防治,用0.8%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喷肥1~2次,提高后期光合效率与光合速率,可提高千粒重1 g左右。
病虫防治应根据田间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蚜虫、黏虫等发生发展趋势,及时准确用药,控制病虫的发生与危害;化除上坚持防早、防小,麦田封闭为主、查漏补缺为辅的原则,强调一个“稳”字,提倡秋冬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