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艳 魏 萍 丁文雅 李继昌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动物药学专业野外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思考
刘艳艳 魏 萍 丁文雅 李继昌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30)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药学专业开展野外教学实习,本文结合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总结、探讨,并提出设想。
动物药学;野外实习;教学
为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的发展和社会对动物药学方面人才的需求,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开设动物药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之一就是中草药、天然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与开发,其中,植物药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常见中草药及植物药的识别十分重要,利用东北地区天然资源开展中草药和植物药识别鉴定的实习内容十分必要。
动物药学专业的野外教学实习是新专业、新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地点等方面都存在空白,为突出本专业特点,结合植物学、药学野外实习的经验,经过三年相关教学经历,现将有关经验加以总结。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动物药学专业的野外教学实习目的为:
1.巩固、验证和加深对生药学、中兽药学基本概念、理论的理解;
2.掌握植物分类常用的形态术语,学会使用植物分类工具书,能正确地进行植物物种的检索鉴定,会使用检索表;
3.掌握采集、压制标本的方法;
4.熟悉200种黑龙江常用的兽用植物药材及其功效、应用。
根据教学目的,经过几年实习,对教学大纲不断进行改革,使其编排更切实际,如:
1.将以往不符合兽药临床实际的一些木本植物,如胡桃科、榆科及桑科等的植物删掉,侧重于毛茛科、小檗科、防己科等在兽医临床有应用的植物;
2.将原先的教学植物品种由400种缩减为了200种,将教学重点由数量转为质量,重点突出,减少学生负担;
3.原大纲主要是针对植物的识别,现在逐渐增加药效、临床使用等知识,突出临床用药特点。
随着教师队伍实践素质的提高,经过几年的完善,使大纲更具有动物药学的特点,在执行过程中,教师容易执行,学生容易接受。
实习前的精心准备,是搞好野外实习的前提。
选择良好的实习基地,是确保实习质量的基础,考虑各方面因素,我们将帽儿山设为实习基地。帽儿山植被丰富,绕山的四周环境差异较大,可接触到不同生长环境的植被,具有典型性。同时,东北林业大学实验实习基地设在此处,有教室、寝室等,既能完成实习的任务,又解决了野外实习中的食宿、教学场所等问题。
1.制定严密的实习计划,指导教师在实习前要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做好学生分组、经费预算、交通运输、食宿安排等工作。学生分组时应注意男、女生的合理搭配,实习经费由专人负责。
2.作好实习动员会,阐明实习的重要性,每次实习前,进行野外实习动员会,表明学校对教学实习的高度重视,说明野外实习的重要性,调动学生野外实习的积极性。
3.严明组织纪律,要求学生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严禁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发生;要处理好与当地群众的关系。
4.提高安全意识。森林是绿色的宝库,不要吸烟点火,乱尝野果,私自攀树爬岩;同时注意着装;不允许一个人单独行动,减少接触有毒昆虫等。
5.备好实习工具和所需药品。对实习中用到的采集箱、标本袋、高枝剪、剪刀、标本夹、吸水纸、标签等,应准备充分,并备常用药品,以防不测。
1.结合当地资源,识别专业药物。对于兽药,临床作用对象为畜禽,一般而言,药物制备成本较低,原料药较易获得,这为野外教学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可行性。
结合地域特点,在实习中,可接触许多临床常见药材,如马齿苋、欧洲千里光、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头翁等;同时可以拓宽知识,如对于一些没有入兽药典的植物,如防己科蝙蝠葛的北豆根,是一味较好的抗菌消炎药材,来源丰富,因其在兽药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也列入实习内容。
2.触类旁通,学一通百。在野外教学中,介绍具体药材品种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其有效成分、疗效、临床应用以及此植物的特点,扩展为同属的特点,结合生药学的理论内容,扩展此类药材的鉴别特征等,这样通过一种药材了解到多种植物及药材的特点,将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兽医学、临床等理论知识全面贯穿,以加深对各学科的理解,了解各学科的关系,学以致用。
3.联系实验,采集药材。在动物药学的教学计划中,开设课程联合实验,其目的是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贯穿和模拟于药品的实际生产过程,制备药品,也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实验课程。所以,在野外实习中,学生将有针对性地采收药材,如蒲公英、紫花地丁、白头翁等,炮制,备用,从而为课程联合实验中的药物提取、制剂、分析等实验内容奠定基础,这样既节省了实验经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将实习与实验系统性地结合了起来。在此过程中,可促进学生对所有药学实验形成整体认识,有助于以后的科研等。
同时,学生采集一些其他常用植物药材,如大蓟、小蓟等,为实验课提供了药材;可移栽三颗针、五味子、刺五加、马兜铃、薄荷等植物入药园内,对其进行栽培,了解药材的标准化栽培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上的改进与探索,学生可从理论到实践全面了解植物药、中药的栽培、采收、炮制,认识到野外教学实习并非是枯燥的识别植物,而是更具专业性、趣味性及完整性实践。
动物药学专业学生通过生药学、中兽药学了解一些植物、药材方面的知识,但教师却没有系统地介绍植物学的知识。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同时许多来自农村的学生认识一些植物,了解一些临床使用,但并不知道其确切的学名、功效等,对此,我们探索了一些教学方法。
1.充分预习。首先在实习前,先发指导性的资料,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实习目的、内容及任务等,体现理论到实践的检验过程。
2.集中讲解。在实习过程中,白天出去采集标本,在下午或晚间将学生集中,针对采集到的实物标本进行讲解,讲授植物的分类,各器官的特征等。
3.小组讨论。对于一些较常见的药材如车前子、葶苈、苍耳等,在讲课过程中,先将问题提出,让学生说功效、应用、找特征,调动其积极性,最后将答案给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有了深刻的记忆。
4.联系实际。在讲授过程中尽量将药名与生活用品等常识联系,如紫菀的表面较粗糙,可以以澡巾进行比喻,加深印象。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实习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两部分。平时成绩包括实习报告、出勤、标本的制作等方面,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总结报告,内容包括专业知识、思想认识、个人在实习中的表现情况及对实习存在的意见、好的想法与建议等,按照一定比例记入实习总成绩。
考试是对植物药材的科属及名称进行识别。为保证植物药材的特征及新鲜度,教师依据平时讲授情况,于清晨采集药材,对其进行标号、分组,然后将学生分批次编入不同的药材组内,进行鉴别,分别写下科属及名称,共计 10种药材,将此成绩作为考试成绩。
动物药学专业的野外教学实习一方面加深了理论知识,对其进行扩展,认识、鉴别了常见黑龙江省的野生兽药,另一方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野外生存能力、团结合作精神,锻炼和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动物药学专业的野外教学实习作为新的教学内容,存在很多空白,为突出专业特点,我们对其进行几年的探索和思考,下面有几点对野外实习的设想:
1.设计性实习。在野外实习教学内容上,为调动学生的自主设计兴趣和提高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结合动物药学专业特点,在实习中,可以尝试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设计实习内容。
在实习前期,还是延续前面的实习内容及方法;在实习后期,学生已具有一定实践基础,教师将以问题形式给出功效或临床作用或有效成分或植物特征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进行网络、书籍等检索,然后自行采收,寻找鉴别方法,最后由教师给出答案。
2.设计性实习与设计性实验相结合。为了充分发挥野外实习的作用,可以将设计性实习与设计性实验结合,在课程联合实验中体现。学生将设计性实习中采收的野生药物及时炮制、保存。待课程联合实验时,根据实验条件,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剂型、制备方法、分析方法等,从而将实习、理论、实验联系得更加紧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对生产、科研体系的系统认识,切实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陈模舜,李均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3(3):43~45.
[2] 马纯艳,卜军,付亮.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模式探索[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227~229.
[3] 林长松.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教学,2008,33(10):17 ~18.
[4] 胡国富,胡宝忠,常樱.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30~32.
The Practice and Thoughts about Field Teaching Practice of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Liu Yanyan,Wei Ping,Ding Wenya,Li Jicha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
The Veterinary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s the course of field teaching practice.The paper is being on concluding,talking and prospecting to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ways,combin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bject.
Verinary Pharmaceutical Specialty,field 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G642.0
A
1672-3805(2011)03-0083-03
2010-12-10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资助;2007新世纪教改工程“新型动物药学培养方案的构建”课题
刘艳艳(1977-),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动物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