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旭 王大庆 王宏燕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初探
张文旭1王大庆2王宏燕1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2.黑龙江农垦经济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低碳型小城镇的建设是黑龙江垦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的实质是确定低碳城市的具体建设内容和评估准则。通过对低碳城市内涵的分析,以生态学、低碳经济学、科学发展观、系统学等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构建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的原则与路线。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的原理,从黑龙江垦区的经济、环境、社会三大体中筛选出低碳城镇评价指标,构建了黑龙江垦区低碳型小城镇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为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的研究由理论分析转向实践应用提供了保障。
DPSIR模型;黑龙江垦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向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城市作为人类聚集的活动中心,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规模扩大,城市对资源的需求和碳覆盖领域的扩张都超出其所能承载的限度,城市已成为资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体。数据显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中国城市的能源消耗占总量的83%,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74%,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6%,因此,以低碳经济为基础的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实现“两型”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黑龙江垦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现代化大农业的排头兵,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问题。目前,垦区城镇化推进速度极快,预计2020年垦区城镇化率将达到85%左右,随着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耗、温室气体排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公共交通堵塞、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问题也日益突显。因此,构建科学的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评价指标体系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本研究通过对低碳城市内涵的深入分析,根据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与方法,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driv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简称 DPSIR模型),构建了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它是检验垦区低碳型小城镇建设绩效的重要内容,为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由理论分析阶段转向实践应用阶段提供了技术保障。
城市是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建设低碳城市是解决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2003年2月,英国政府在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Our Energy Future: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概念(Low Carbon Economy)。低碳经济是由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组成的绿色生态经济,其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式,提高化石能源利用率,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满足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它的根本目的是在城市中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消费和低碳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浪费,建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节能高效的高度生态文明的城市,最终形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的良性生态系统(低碳城市理念模型见图1)。
低碳城市建设包含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各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是减少碳源、调控碳流、增加碳汇。减少碳源是运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从源头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调控碳流是根据碳在转化过程中的流动方向,科学调整能源利用方式,达到社会、经济、生活的低碳化;增加碳汇是指利用碳捕集/储存等技术,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等经济活动,回收再利用二氧化碳。
图1 低碳城市理念模型
我国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升产业与环境的管理水平,陆续颁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为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1.生态学理论基础。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城市全部的生产活动都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完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势必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应用生态足迹、生态补偿等生态学理论对城市建设进行评估,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修复城市生态系统,可使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基于生态学理论,可将城市绿化率、空气质量达标率等指标引入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
2.低碳经济理论基础。低碳经济是以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通过发展低碳产业、使用低碳能源等手段,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并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黑龙江垦区工业发展迅速,生产方式正由“污染、低端、粗放”向“清洁、高端、集约”转换,发展新兴低碳工业是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的必经之路。基于低碳经济理论,可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引入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
3.科学发展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低碳城市建设的本质就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经济、环境、社会”和谐共生。在低碳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中要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经济效率提高、生活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都要有所体现。基于科学发展理论,可将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恩格尔系数等指标引入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
4.系统理论基础。低碳城市建设包含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些因素通过不同的结构相结合,发挥着特定的功能,如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等。低碳城市指标复杂多样,通过系统论的方法,从系统最优的角度出发,经过筛选、优化、分析,得到符合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发展方向的指标。
评价指标体系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属性,它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评价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构建科学的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指标体系需遵守以下五点原则:
1.科学性原则。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从科学的角度系统、全面、准确地体现低碳城市的内涵,指明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为黑龙江垦区低碳型小城镇群落建设奠定科学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标准。
2.系统性原则。黑龙江垦区低碳型小城镇群落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绿色产业体系建设相辅相成,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全面覆盖的低碳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它又包括若干个子系统,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指标。
3.可行性原则。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考虑指标量化的难易程度,根据垦区城镇建设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易于量化的指标,并尽可能与黑龙江垦区已有的统计指标保持一致。
4.针对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针对黑龙江垦区在低碳小城镇群落建设中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而设定,评价指标要充分利用黑龙江垦区环境资源优势进行设定,并且要与垦区的产业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相一致。
5.稳定性原则。在一定的时期内,评价指标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应当构建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评价指标,这样可以对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和预测。
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路线:通过对低碳城市内涵的研究,依据现有的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结合黑龙江垦区小城镇建设现状,根据已有的国内外低碳城市指标评价标准,建立一般低碳城市指标系统,通过系统优化、专家咨询和指标筛选,最终确定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及标准(见图2)。
图2 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构建路线
DPSIR模型是由欧洲环境组织(EEA)为综合分析和描述环境问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关系而建立得一种指标体系概念模型,基于因果关系、组织信息及相关指数的框架,其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四大要素。它将一个自然系统的评价指标分成驱动力(Driving forces)、压力(Pressure)、状态(State)、影响(Impact)和响应(Respon-ses)五种类型,每个类型又分成若干种指标。
在DPSIR概念模型中:“驱动力”是指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的发展而造成资源环境变化的潜在因子,主要指标有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城市建设规模等;“压力”是指城市人类的全部活动对资源的消耗及对环境的影响,是对资源环境的直接影响因子,主要指标有区域生产总值能耗、恩格尔系数等;“状态”是指城市的资源环境在压力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状况,主要为生态环境的污染,主要指标有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等;“影响”是指城市系统在现有状态下,对经济活动、社会发展、资源环境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主要指标有基尼系数、空气质量达标率等;“响应”是指垦区在低碳城市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为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对策和构建的积极政策,主要指标有低碳能源使用率、区域绿化覆盖率等。
黑龙江垦区在低碳型小城镇群落建设中,提出了经济跨越式增长、环境包容性发展、社会友好型发展的发展战略,如果仅采用一个或几个指标,很难达到评价的理想效果。因此,通过对黑龙江垦区城镇中经济、环境、社会三大体系的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环境指标体系的标准、听取专家建议,对DPSIR模型进行系统优化,筛选出易量化的评价指标,构建了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与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1.经济发展指标。经济跨越增长是黑龙江垦区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引起能源消耗与环境变化的潜在因素。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指标反映了黑龙江垦区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基尼系数指标反映了黑龙江垦区城镇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对经济指标的设定,为选取环境与社会的评价指标奠定了基础。
2.环境保护指标。环境包容性发展是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的主要内容。过渡的能源消耗是破坏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人均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低碳能源使用率指标反映了经济增长所引起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第二产业生产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天数等环境指标反映黑龙江垦区城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空气污染的现况;第三产业对化石燃料需求较低,如何提高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是黑龙江垦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发展低碳交通顺应了黑龙江垦区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对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的评价为完善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碳汇是吸收二氧化碳主要途径,黑龙江垦区城镇绿化覆盖率的增加是减少二氧化碳、增加碳汇的主要方式。
3.社会发展指标。社会友好型发展是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的发展方向。人口数量的多少是黑龙江垦区城镇建设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公共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数量等方面规划的前提,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人口规模指标既对当前人口数量进行评估,也动态地分析了城镇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恩格尔系数、城市登记失业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指标对黑龙江垦区城镇居民的衣食住行、工作与生活等多角度进行了评价;公众对低碳城市认知率指标反映了黑龙江垦区低碳理念的推广力度及居民的接受程度。
表1 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评价指标体系
在基于DPSIR模型的黑龙江垦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后,可运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贡献,即权重,进而对垦区具体城市的低碳建设绩效进行评估。
本研究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指标体系,具有综合性、灵活性、简易性等特点,可以对黑龙江垦区低碳型小城镇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使决策者更加直观地发现城镇建设中所存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更好地构建城镇未来的发展规划。但是,DPSIR模型存在指标繁多,信息收集困难等问题,如何对所选指标进行简明分析,是未来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建设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 刘文玲,王灿.低碳城市发展实践与发展模式[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4):17~22.
[2] 王玉芳.低碳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0~12.
[3] 汪勰.低碳视角下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应用探讨——以武汉市总体规划为例[J].规划师,2010(5):16~20.
[4] 闫雷,吴春丽,李国泰.中国粮食安全与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的思考[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2):41 ~43.
[5] 王大庆,聂颖,徐博.全球视角下的黑龙江农垦低碳经济发展之路[J].农场经济管理,2010(1):47~50.
[6] 曲长祥,逯汉宁.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5):31 ~34.
[7] 邵超峰,鞠美庭.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2010(10):95~99.
[8] 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科技奖励,2009(3):19 ~19.
[9] 贺庆棠.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N].中国绿色时报,2009-08-04.
Preliminary Study of Index System of Low-Carbon Towns of State Far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Zhang Wenxu1,Wang Daqing2,Wang Hongyan1
(1.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2.Heilongjiang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Farms,Harbin Heilongjiang l50030)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towns will be the only way that state far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ould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essence of index system in low -carbon cities i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co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 criteria of low -carbon cities.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cities,based on the theory of ecology,low -carbon economy,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systematics,the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route to draw up the index system of low - carbon towns of state far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ve been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riving force- pressure- state- impact- response model,the study selected the index of low-carbon towns from economy,environment and society of state farms as establishing the index system ,which to construct and evaluate the low -carbon towns of state far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It would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towns of state farms from theoretical analysis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DPSIR model,state farm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low -carbon city,index system
F324
A
1672-3805(2011)03-0023-03
2011-02-16
张文旭(198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生态学